10月18日,兩市主要指數漲跌不一,滬指全天收跌0.13%報3080點,深成指漲0.23%,創業板指漲0.49%,為連續第6個交易日上漲,北上資金淨賣出37.57億。
從盤面上,上證指數已接連反彈幾天,上方逼近3100點,市場表現較為謹慎,個股多數下跌,賺錢效應明顯下降,題材概念方面僅醫藥表現突出。具體來看,題材概念漲幅前十基本讓醫藥相關題材霸佔,個股亦大面積漲停;光伏、鋰電池、儲能等賽道表現較活躍,陽光電源漲超4%。保險板塊領跌,中國人壽跌超4%;地產、半導體、軟件板塊跌幅靠前。
具體來看:
中藥概念大漲居前。維康藥業、新天藥業、華森製藥、華潤三九等漲停。光大證券表示,當前醫藥板塊估值仍為近十年來新低,且機構配置比例也處於低位。近期國內政策利好頻現,如肝功生化檢測試劑22省帶量採購方案出台,降幅大幅放緩;藥品新增適應症可簡易續約,無需重新談判;以及國家醫保局再次明確創新醫療器械暫不集採,同時暫未考慮將種植牙納入醫保支付範圍等。政策邊際改善顯著,市場情緒有望持續修復,繼續看好醫藥板塊四季度投資機會。
快遞物流概念走強,新寧物流、東方嘉盛、普路通、天元股份漲停。國泰君安表示,頭部企業三季度盈利超預期,四季度盈利表現值得期待。國慶假期後日均快遞量回升,10月第二週快遞量環比增長15%,預計四季度快遞量將進一步恢復增速,頭部企業有望恢復兩位數增速。電商大促傳統旺季臨近,“雙十一”大促延續提前預售、分兩次付款的模式。快遞旺季季節性提價仍將可期。
醫療器械概念持續活躍,微電生理漲停,戴維醫療漲超15%,安圖生物、康拓醫療漲超9%。中信證券指出,受集採預期利好政策集中釋放,貼息貸款以及醫藥板塊低配等因素影響,醫療器械和科研裝備估值逐步迎來重估。1)預計貼息貸款政策將在2022年四季度主要體現在醫療設備公司的現金流改善,2023年一季度將看到增量訂單貢獻。未來半年,醫療設備板塊預計將持續受益於該政策。2)高值耗材和IVD產品是非同質化的,渠道具有服務價值。企業競爭邏輯從零和博弈,變得温和。從DCF角度考慮,單品種生命週期延長,估值有望重回PEG。
鈉離子電池概念持續火熱,天能股份、傳藝科技張超7%,華陽股份、百川股份等漲超4%。東方財富發佈研究報吿稱,鈉電池與鋰電池工作原理相似,核心優勢在於材料端成本。該行測算,現階段鈉電池電芯成本在0.8-0.9元/Wh,隨着工藝成熟、產業鏈完備,成本有望下探至0.5元/Wh以下,相較於磷酸鐵鋰電池具備顯著經濟性。鈉電池性價比優勢凸顯,有望在價格敏感的低速電動車領域逐漸滲透,該行預計,至2025年鈉電需求超100GWh。當前,國內廠商產業化加速,鈉電池技術逐步趨於成熟,2023年有望成為量產元年。
航空概念高開低走,海航控股漲超3%,中國東航漲超2%,春秋航空、吉祥航空、華夏航空等小幅跟漲。多家航空公司昨晚宣佈增加國際航班。東方航空官微宣佈計劃於10月底恢復多條國際航線,南方航空宣佈10月23日起新增瀋陽-首爾航班。海南航空計劃11月6日起加密重慶—羅馬直飛航線,加密後的航線運力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培育鑽石概念走低,中兵紅箭跌超7%,力量鑽石跌超3%,潮宏基、四方達等跌超2%,黃河旋風、惠豐鑽石、國機精工等跟跌。消息面上,中兵紅箭公佈2022 年前三季度業績:實現營業收入48.39 億元,同比下降0.2%,歸母淨利潤8.81 億元,同比增長45.2%,扣非淨利潤8.55 億元,同比增長49.2%,低於市場和我們預期,中金預計主要受Q3 公司超硬材料產品價格波動,以及特種裝備業務交付節奏等因素影響。
燃氣概念繼續走弱,水發燃氣跌超7%,德龍匯能跌超6%,長春燃氣、新奧股份、陝天然氣等跟跌。消息面上,10 月14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同意在其領土建設一個國際天然氣供氣樞紐,色雷斯是該項目最重要的區域,有望成為替代“北溪-1”和“北溪-2”的歐洲天然氣新樞紐。
今日,北上資金淨流入-21.62億元,其中滬股通淨流入-11.93億元,深股通淨流入-9.69億元。
展望後市,銀河證券研報稱,當前A股底部特徵明顯,雖然外圍環境仍有不確定性因素擾動,但無需過度擔憂。A股的韌性及其價值性凸顯,會議密集期關注政策預期,同時是三季報的窗口期,當下抓住機會,低位佈局。我們一直強調:當前市場並不怕下跌,因為下跌即是機會,用平常心看待市場震盪,情緒是有周期的,該機構認為10月將進入企穩反彈的區間震盪時期。
短期關注受三季報預期利好+有政策預期的優質個股,中長期需持續關注相關行業景氣度,配置估值較低的板塊中業績較好的優質個股,等待估值修復。建議關注:1)醫藥板塊,新基建背景有望提高醫療設備增速,醫保政策利好創新藥產業,低估值防禦屬性凸顯其價值;2)美容護理板塊,隨雙十一大促優惠帶來的投資機會;3)新能源賽道,有政策利好的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