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
1.公司Q2營收爲12.37億美元,同比增長16.7%,彭博一致預期爲12.25億美元。非GAAP經營淨利潤4.44億美元,同比增長34.1%,彭博一致預期爲4.34億美元,非GAAP經營利潤率由31%提高至36%。淨利潤1.86億美元,上年同期淨利潤1.15億元,同比增長61.7%,彭博一致預期3.46億美元。來自經營業務的現金流2.57億美元,自由現金流共2.46億美元。非GAAP每股收益1.65美元,高於彭博一致預期1.58美元。
2.分業務線來看,FY23Q2工程建築(AEC)業務營收5.64億美元(YoY+17.7%,QoQ+8.9%),AutoCADandAutoCADLT業務收入3.44億美元(YoY+13.2%,QoQ-0.6%);產品設計與製造業務(MFG)收入2.42億美元(YoY+16.3%,QoQ+7.6%);媒體與娛樂業務(M&E)收入0.71億美元(YoY+20.3%,QoQ+4.4%);其他業務收入0.16億美元(YoY+60.0%,QoQ+23.1%)。分業務特點來看,FY23Q2訂閱業務營收11.60億美元(YoY+16.3%,QoQ+6.5%),維護業務營收0.17億美元(YoY+0%,QoQ-5.6%),其他業務營收0.60億美元(YoY+30.4%,QoQ-4.8%)。
3.關於年內指引,預計Q3收入12.75-12.90億美元,GAAP每股收益0.90-0.96美元,non-GAAP每股收益1.66-1.72美元;預計FY23全年訂單金額57.05-58.05億美元,同比增長18%-21%,收入49.85-50.35億美元,同比增長14%-15%,GAAP經營利潤率約20%,non-GAAP經營利潤率約36%,GAAP每股收益3.40-3.59美元,non-GAAP每股收益6.52-6.71美元,自由現金流實現20.00-20.80億美元。
Q&A:
Q∶未來在平臺業務方面的情況?
A∶遇到的困難主要是統一交付多平臺支持、多設備支持、SaaS和Al方面,目前已銷售數百種產品,針對這些困難主要在做的是將不同產品組合組裝到一套平臺內來針對不同行業,以及大力發展SaaS業務,SaaS的開發還需要時間,Fusion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Q∶訂單情況,與預期相比如何,未來如何?
A∶合約時間在1年以上的訂單數量符合公司對FY23上半年的預期,長期遞延收入佔總遞延收入的百分比也出現上升,公司對FY23整年的訂單充滿信心。年度訂單的過渡目前暫時還沒啓動,預計FY24開始,主要通過合作夥伴過渡計劃、後臺系統升級等來實現這個目標。
Q∶AEC方面,細分市場設計客戶的什麼需求推動了增量支出?目前驅動建築客戶仍然繼續選擇數字化的原因是什麼?
A∶細分市場設計客戶主要有兩個痛點∶1)業務積壓問題,目前業務量已經超過了他們能有效執行的業務數量,並且業務對其使用工具的要求也更高;2)招聘問題,目前的招聘方式無法滿足人力需求。建築方面EBA增長近30%,MAU增長45%,主因∶1)覆蓋了美國和歐洲更多地區的客戶,更多獲取了下沉市場客戶;2)客戶意識到施工前規劃的重要性,建設項目的絕大部分成本和複雜性是在施工前規劃建立的,因此想要花費更多時間來評估其投資內容,目前公司正在大力發展雲架構等基礎設施建設來更好滿足客戶需求。
Q∶公司研發預算同行最高,但研發人員並不是最多的,如何提高公司研發效率
A∶擁有最高研發預算但研發人員不是最多的部分原因是公司專注於符合公司未來規劃的人才招聘,如能夠幫助公司構建核心雲功能並持續拓展雲服務的人才,公司認爲較高的人才成本符合公司策略。在生產力提高方面主要是通過大力發展平臺業務來實現,平臺業務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開發團隊在數據流、可視化和功能等方面的負擔,未來平臺業務將推出面向特定行業的特定功能服務,這些服務在數據流方面效率較高,且和數據API和數據連接具有協同效應。
Q∶後臺系統情況,目前新商業模式進展?
A∶公司不會在沒有能力支持的情況下推出新的商業模式,這也是要把年度訂單轉變推遲到FY24的主要原因。目前公司仍在投資於後臺系統建設,以保證客戶體驗和後臺的控制及自動化功能。後臺系統建設不僅對新商業模式支持有幫助,更利於提高生產效率擴大規模。
Q∶Fusion360客戶主要從哪來,爲什麼客戶在衆多替代品中願意選擇它
A∶客戶中很大部分是首次購買製造軟件設計的消費者,用戶增長主因∶1)價格,Fusion基於本地訂閱的付費模式對客戶具有吸引力;2)客戶喜歡Fusion從設計過程到實際編程再到車間機器運作的集成式設計模式;3)YouTube社區優勢超過了市場上比Fusion更成熟的產品,客戶可在YouTube社區上學習Fusion的使用,社區流量優勢明顯。
Q∶FY23Q3截至8月的情況?
A∶本季度線性一致性和前幾個時期一致,其他數據暫不披露。
Q∶減少通貨膨脹法案中清潔能源和可持續性的描述對Autodesk中長期的影響
A∶法案給予了交通部一筆種子資金以供其數字化轉型,在未來10年內利好Autodesk及AECOM等從事基礎設施的公司。針對減少通貨膨脹法案公司會爲客戶提供更多的電氣化內容,暫不清楚會對業務產生何種影響。
Q∶關於Upchain更多信息?
A∶Upchain主要爲公司帶來了雲原生的數據管理和對這些數據的異構管理能力,未來Upchain將更多和Fusion託管功能合併,成爲Fusion的原生雲數據管理平臺。
Q∶MFG增長的驅動因素?
A∶增長速度高於行業其他競爭對手主因∶1)不斷的引入新技術,客戶當下購買產品後未來5-10年可不斷升級;2)在新型技術推向市場方面具有優勢,例如公司對TheWild和VERD的融合;3)製造業業務已更多地拓展到大型製造商的設施管理中,未來有望管理其實際的工廠資產。
Q∶在宏觀假設基本不變的前提下提高全年業績指引的驅動因素是什麼
A∶根本原因是執行力的提高。提高全年業績指引直接原因主要是∶1)彈性訂閱業務模式在經濟低迷時期的韌性較高,並且公司保有5000萬美元的留存收入,賦予了較高的靈活性;2)訂閱業務模式收入具有可預測性,未來收入很大部分已經在資產負債表上。
Q∶BuildingConnected上投標項目情況?Innovyze表現如何?
A∶投標活動增加反映的其實是下遊執行的業務量的增加,當前的投標活動數量是未來建設活動的預測指標,公司對該指標非常重視。Innovyze表現繼續良好,主要體現在EBA方面,很多客戶都希望將Innovyze納入合同中,符合此前公司收購Innovyze時期望的協同效應的預期,目前已經開始Innovyze的商業模式轉型,進展較爲順利。
Q∶轉移到平臺所需時間?是否會通過增加跨平臺一致性來提高效率
A∶轉移到平臺已經做了很長一段時間,比如Fusion360,以及幾次產品轉型,例如AutoCAD和Revit、MechanicalDesktop和Adventure,未來還會持續5-10年時間。AEC方面進行了一些雲原生收購,特別是Spacemaker團隊一直在雲平臺上建模。
Q∶年度訂單轉移到明年年初的原因?
A∶主要有兩個,1)需要時間投資後臺系統基礎設施,以確保能夠以自動化的方式大規模執行這一過渡,來保證客戶體驗;2)這種過渡需要提前通知公司的合作夥伴,保證整個生態系統從轉向年度訂單中受益,但合作夥伴需要時間來計劃。
Q∶Revit客羣中採用CollaboratePro的情況,未來採用曲線怎麼看
A∶採用率繼續強勁增長,對Revit的全面滲透仍處於早期階段。目前最大的客戶需求是讓CollaboratePro和Civil3D一起工作,目前公司正在解決這一問題。
Q∶Flex情況,未來空間有多大?
A∶Flex給公司提供一個較好的接觸不合規用戶的工具,主要對公司開展許可證合規業務產生積極影響。具體而言,對於一家小公司來說,如果它希望偶爾用Revit用於被投標的項目,但是投標方的項目是AutoCAD或者是對特定產品進行結構仿真,那麼這個公司就可以用Flex模型來涉足這個項目。目前Flex仍處於早期階段,已經看到有大量使用Flex的新用戶,公司認爲Flex未來有望解鎖業務長尾中的長期增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