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一夜暴跌25%,奈飛邏輯坍塌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長橋海豚投研,作者:長橋海豚君

奈飛(NFLX.O)北京時間4月20日凌晨發佈2022年第一季度財報。繼上季度淨增用户指引暴雷後,這次奈飛翻車升級,當季用户數直接環比下降了!

雖然有俄羅斯服務暫停的突發因素在(俄羅斯用户100萬左右,一季度70萬用户續訂受影響),但仍然差於頭部機構的預期。在Q1的節目單上,奈飛推出了59部新劇和22部老劇返場,比去年同期的內容(43部新劇+19部老劇)更加豐富,但仍然沒能拯救“走出疫情紅利”+“面臨競爭全面升級”的大逆風期。

而在用户數沒眼看的情況下,公司連續在多地漲價的動作,似乎也在吿訴市場:

高增長一去不復返,未來的奈飛將步入一個低速但更加追求利潤的成熟階段。

具體來看業績的經營指標:

(1)導致盤後暴跌25%的因素——本季用户增長以及下季度指引,首次遭遇負增長。

一季度用户規模環比下降了20萬人,雖然有俄羅斯服務暫停的突發原因(涉及70萬用户減少),但還是與指引的250萬增長和市場預期差距過大。除此之外,對於二季度的用户指引“繼續下降200萬”也是令市場大失所望,大家的普遍預期用户增長在100-200萬區間。

海豚君認為,在全球逐步疫情解封和放開後,線上消費受到的負面影響不小。除此之外,通脹也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消費力,而全面升級的流媒體競爭態勢更是讓奈飛亂了陣腳。

(2)一季度總營收78.7億美元,同比增長9.8%,增速相較近幾個季度顯著放緩。剔除掉國際業務受外匯變動影響,收入增速為14%。公司對於二季度收入增速指引也在10%左右,在用户下滑下,收入將主要由提價效應驅動。

具體業務中,除了DVD業務“穩速”下滑之外,訂閲收入同比增長10%,似乎也在階段性進入“成熟期”。

如果環比來看,一季度訂閲收入的增長主要靠的是提價,多重因素導致用户增長遭遇停滯。考慮到越來越多的競爭者進入市場帶來壓力繼續陡增,海豚君認為,未來如果繼續提價會加劇用户的“移情別戀”,提價對收入增長的邊際效益會降低,奈飛或有可能“被迫”加速進入低速增長的成熟期。

(3)一季度經營利潤19.7億美元,利潤率25%環比上季有了明顯改善,主要系成本優化帶來。不過管理層之前給過2022全年的利潤率指引在19%-21%區間,其中由外匯變動帶來的影響佔主導。因此,一季度的利潤狀況應該是全年最佳的時候。

(4)利潤釋放後,現金流狀況也好看很多,一季度Non-GAAP下的自由現金流FCF為8億美元。上季度管理層設下2022年自由現金流為正的目標,因此這方面的壓力也會使得公司在經營支出、對外投資上會更加謹慎一些。

其他經營指標與市場預期對比可參考下圖:

長橋海豚整體觀點

作為中國長視頻教徒們爭相模仿的鼻祖,似乎也難逃賽道混亂的怪圈。短期雖然有疫情解封的邊際變化影響,但不斷湧入並加大投入的競爭者們,又在進一步印證,流媒體賽道其實並沒有可以越築越高的壁壘,用户對優質內容“忠誠”,但對平台“多情”。

與此同時,用户又是挑剔並且永遠無法滿足的,要留住用户的心,只有不斷討好用户(投入做更多精品內容,或者有價格優勢),否則用户可以輕易轉去競爭對手那裏,月付費的方式使得“背叛”的成本非常低。

因此,流媒體們很容易陷入“燒錢”的內容軍備競賽,而互聯網經濟的規模效益,在流媒體賽道上,並不會顯現。最終的競爭格局,往往是多家巨頭的寡頭競爭,每個巨頭都在自己擅長的內容領域和市場佔有一席之地,過去十年裏奈飛的絕對龍頭時代,將一去不復返。

還是上季財報點評的那句話:長視頻很難值得資金長情,只有隨內容週期短期參與的機會。

疊加宏觀環境的壓制,奈飛的上半年註定是灰暗的,偏好成長的資金或許會逐步撤出,在適合的價格位置上,奈飛也許會迎來更願意看到利潤不斷釋放的價值投資者側目。

本次財報具體數據

一、用户首次下滑,上半年大逆風

一季度奈飛全球訂閲用户為2.22億人,環比淨流失20萬,與管理層指引和市場預期的250萬差距過大。對於二季度的指引——環比下降200萬,則又是一個驚天巨雷。雖然二季度本身是淡季,但連續兩個季度用户下滑,也會使市場重新審視奈飛的核心壁壘價值

絕對值上,一季度只有亞太地區在增長(日本、印度、東南亞、台灣地區較優),其他地區均在下滑,宏觀經濟、價格變動、競爭都是影響因子。其中美加地區用户流失最明顯,除了市場滲透率較高沒什麼增長空間外,年初的提價也是導致用户減少訂閲的因素之一。雖然一季度的內容並不稀缺,相比去年同期,當下的奈飛可以説還在這一輪的內容週期裏。

比如火了兩年的《Bridgerton》系列,第二季依然是奈飛歷史上觀看時長最高的英語劇集,《Inventing Anna》表現也很優異。除此之外,一季度比較成功的還有紀錄片《Tinder Swindler》和電影《The Adam Project》,收視情況也是不弱於四季度的《Red Notice》和《Don’t Look Up》,但從結果來看,並沒有給奈飛帶來多少新增用户。

雖然公司把部分“鍋”扣在“共享賬户”的頭上,但海豚君認為核心還是三個因素:

(1)一方面全球解封,線下活動佔據了用户更多的時間和消費,同時高通脹也會削弱用户消費水平。

(2)另一方面,同行紛紛在內容上加足馬力,尤其是自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傳統影視巨頭也在相繼進入市場,我們猜測這也給奈飛帶來更多的增長壓力。

(3)除此之外,和去年的中國市場一樣,短視頻(Tiktok、YouTube Shorts等)對用户時長的侵蝕也是不容小覷。

(目前亞馬遜、迪士尼、華納等巨頭還未公佈財報,後續我們會跟進財報點評,觀察流媒體競爭情況,敬請關注)

海豚君從去年二季度以來,一直在強調流媒體競爭的問題,不僅是在看到尼爾森的用户時長份額中,奈飛的蛋糕在不斷被同行(迪士尼、蘋果、亞馬遜、YouTube等)侵蝕,還在看到這些競爭者們不斷加碼的內容投入上。在上季度的巨頭綜述《消費互聯網卷王之爭,Meta、谷歌、奈飛們拼刺刀》中,海豚君就再次表達過擔憂,相比科技巨頭亞馬遜、蘋果,傳統影視巨頭迪士尼、華納、派拉蒙等等,奈飛在資金盈餘上並不佔優勢。同時,其他巨頭在內容創作上的實力也並不低,手中握有的版權也非常充足。就算是亞馬遜、蘋果這樣沒有背景的科技巨頭,也可以通過“買買買”的方式迅速補缺。

而對於2022年接下來的幾個季度,由於對手們的動作不斷,我們對奈飛面臨的競爭局面也有了更多的顧慮:

a.Apple TV+ 2500萬美金投資的電影《CODA(健聽女孩)》,獲得了今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獎。

b.亞馬遜的Prime Video計劃投資10億拍攝《指環王》5季美劇,計劃在2022年9月2日播出,目前第一季已經拍攝完成。

c.亞馬遜在85億美元收購米高梅工作室之後,立馬官宣推出《007之路》的綜藝。

d.派拉蒙的《Halo》月初剛上映收視率就衝到榜首,Paramount+的目標:2024年訂閲數達到1億人。

e.Discovery旗下的探索頻道和流媒體擁有2200萬用户,4月8日,Discovery買下華納29%的股權,合併成立新公司華納兄弟探索(Warner Bros.Discovery),因此加上華納HBO MAX的7300萬,接近1億的用户訂閲數,也有實力向奈飛和迪士尼叫板了。

因此,不管短期邊際變化帶來的負面影響會持續多久,從長期角度來看,奈飛就是在逐步陷入“被動守城”的局面,在還沒有發掘出第二增長曲線的情況下,奈飛不得不將逐步進入低速增長的成熟期。

二、內容支出繼續放緩

在收入端增長有顯而易見的壓力之下,以及可能受去年底以來的Omicron疫情影響,奈飛在內容支出投入(流媒體內容現金支出)上,短期也表現出來繼續放緩。截至一季度末,整體內容資產規模312億,環比新增投入大幅萎縮。

從奈飛現有的內容資產來看,自制內容佔比仍然在攀升,已經提升至55%以上。在全球大小內容公司紛紛親自下場或與巨頭合作涉足流媒體賽道後,未來奈飛獲取他們授權內容的可能性也會越來越低,因此自制內容佔比預計將持續走高。

三、成熟市場的增長驅動只有“漲價”

一季度在不同地區的單用户付費金額上,除了亞太地區,其他地區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長。

對於美加、英國、愛爾蘭等滲透率較高的地區,奈飛的做法是加快提價頻率。繼2020年10月上一輪漲價之後,今年初,奈飛再次全面漲價。相比於同行在大搞促銷,奈飛的動作顯得有些另類和迫不得已。沒有資金優勢、沒有第二曲線的奈飛需要擠壓成熟市場的變現價值,來為新興地區的市場競爭提供“彈藥”(這也是公司認為未來長期下收入增長的主要貢獻來源)。但這也讓奈飛在成熟市場,與同行相比,價格優勢越來越弱。

四、對利潤和現金流的訴求會越來越高

一季度奈飛的毛利率回到正常水平,營銷投放也明顯剋制,使得更多的利潤得到釋放。但上季度管理層對2022年經營利潤率指引為19-21%區間,因此預計後面幾個季度,利潤率會隨內容排期變動而有所削弱。

但對於奈飛來説,與同行競爭,需要長期握有充足的資金。截至一季度末,奈飛長期債務還有接近150億的規模,持有現金60億,即淨負債為80億,相比同行,奈飛手頭並不是很寬裕,本季度也沒有新增回購公司股票。

在一季度連續完成兩筆收購後(《永恆族》的特效公司Scanline和遊戲工作室Boss Fight Entertainment),下半年還將完成對一家芬蘭遊戲工作室Next Games的收購,因此站在當下,雖然同行競爭來勢洶洶,但對於利潤和現金流,奈飛的渴望也不會少。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