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固收彬法,作者:孫彬彬團隊
摘要:
實體經濟預測:預計1季度實際GDP增速為5.0%;3月工業增加值增速為5.0%,一季度同比6.6%;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9.0%左右;社零增速為-1.2%,一季度同比3.8%;CPI同比為1.1%,PPI同比為8.1%。進出口數據:預計3月出口同比10.9%,一季度同比14.5%;進口同比3.29%,一季度同比10.8%。
貨幣信貸數據:預計3月新增信貸30000億;社融39500億;M2同比約9.4%。
1.1. 預計一季度GDP同比約5.0%,3月工業增加值同比5.0%
1-2月國內經濟數據亮眼,3月以來新冠疫情的全國大範圍爆發對經濟的衝擊不容忽視。本次疫情從影響的深度和廣度上來看僅次於2020年初期,在現有動態清零的疫情防控政策下,多地減產停產疊加疫情造成的供應鏈問題正在發酵,對中上游企業產能利用率和下游開工均有一定製約。此外,俄烏衝突帶來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衝高,企業生產面臨的成本壓力未見改善。
從PMI角度觀察,3月生產PMI下滑0.9個百分點至49.5%,歷史觀察,還沒有任何一年出現3月PMI下滑的表現。觀察高頻數據,PTA未有明顯回暖跡象,汽車輪胎開工率回落至接近2020年同期水平;但焦化開工率和滌綸長絲回升趨勢明顯。
從外圍角度來看,3月新出口訂單下滑1.8個百分點至47.2%,地緣政治衝突下部分企業出口訂單減少或被取消。內外因共振下,國內外需求雙雙走弱,進而導致生產端承壓。
另一方面,政策訴求不容忽視。參考團隊前期報吿《LPR不變,債市怎麼看?》中提到,通過對歷史的簡要回顧來看,工增和投資環比受疫情影響不大,政策訴求似乎更為關鍵。5.5%的經濟增速目標意味着更加強烈的政策訴求,此背景下,工增大幅回落的可能性不大。
多因素角逐下,預計3月工業增加值同比約5.0%,一季度工業增加值增速約為6.6%,一季度GDP同比約5.0%。GDP與工增的分化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其一是疫情對第三產業的衝擊相較於工業生產和投資更明顯,從高頻數據來看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行業將弱於季節性;其次是工業增加值的測算是基於規上企業口徑,而疫情因素對中小企業的衝擊往往更大,而這部分影響無法在工增數據中得到體現。
1.2. 預計3月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約9.0%
3月建築業PMI建築業回升0.5個百分點至58.1%,雖有回升但從歷史角度來看,該數值低於歷史多數年份的同期表現。因此,疫情脈衝下建築業亦受負面影響,只是幅度相對較小。受到疫情和地產低迷的雙重影響,建築業預期指數下滑5.7個百分點至60.3%。
從細分項來看,土木工程建築業商務活動指數繼續上行6.1個百分點至64.7。3月29日國常會提出要“要抓緊下達剩餘專項債額度,向償債能力強、項目多儲備足的地區傾斜。去年提前下達的額度5月底前發行完畢,今年下達的額度9月底前發行完畢。”在專項債靠前發力之下,基建投資短期內對經濟形成一定支撐。
從高頻指標來看,3月螺紋鋼、水泥價格小幅回升,成本是主要支撐因素。疫情衝擊下的停工停產帶來下游需求端疲弱,供需雙弱背景下,原材料及運輸成本上升支撐價格指標小幅上行。
製造業投資方面,國內疫情和地緣政治衝突的雙重影響下,3月內外需均回落,新訂單和新出口訂單指數雙雙下滑。PMI經營預期指數下行3個百分點回落至55.7,預計製造業投資增速將有所回落。
預計3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累計同比9.0%,未來需持續關注財政、城投和地產政策調整以及地緣政治衝突對海外景氣度影響。
1.3. 預計3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1.2%
服務業受疫情影響顯著。3月服務業PMI大幅回落3.8個百分點至46.7%,創歷史最低水平(除疫情2020年2月爆發之初)。其中受疫情衝擊較為嚴重的住宿、餐飲、交運等接觸類服務業PMI指數下滑20個百分點以上。從高頻數據來看,快遞企業分撥指數也有明顯下滑且遠低於去年同期,反映網上消費回落;9城地鐵客運量未見明顯改善,餐飲、電影票房等相關高頻均出現明顯下滑。
在汽車零售方面,疫情衝擊下多地乘用車生產和消費停滯,3月乘用車銷售出現大幅回落。根據乘聯會數據,預計3月乘用車銷售同比下滑10%,乘用車供需兩弱對消費進一步構成拖累。
預計3月社零增速-1.2%,一季度社零增速3.8%,未來需持續關注疫情防控進展以及政策節奏。
1.4. 預計3月CPI同比1.1%,3月PPI同比8.1%
3月豬肉價格延續下跌,仍是 CPI 最大拖累項。3月以來豬肉價格繼續下行,創造年內新低。國家發改委已連續啟動多輪豬肉收儲工作,3月22日農業農村部召開部門協調會議進一步促進豬肉的保供穩價,提出“當前生豬生產總體平穩,能繁母豬產能保持在合理水平,豬肉市場供應較為寬鬆,受供求關係影響,生豬價格進入週期下行區間,加之近期大宗飼料原料價格上漲,養殖持續虧損,不少養殖場户經營困難,需要各地各有關部門合力應對,幫助養殖場户渡過難關 ”。從供給角度來看,豬肉產能仍維持不低水平,短期內豬肉價格快速上行的可能性較低。
油氣價格還有上漲空間。3月油氣需求季節性回落,但地緣政治衝突延續下,OPEC+並未配合增產、美國頁巖油供給彈性依然偏低,油氣價格仍有上行可能性。未來需持續關注俄烏衝突進展及原油供給端變化。預計3月CPI同比1.1%。
對於PPI而言,輸入性通脹對國內商品定價影響不大,但地緣政治衝突影響延續,全球油氣供需缺口仍在,PPI同比下行或進一步放緩。
展望未來,地產政策基調不變則建材(鋼鐵、水泥等)價格上漲空間有限,疊加“以煤為主”的能源體系下,保供穩價的力度延續,內部定價商品價格大概率維持穩定。但從海外來看,OPEC+並未配合增產、美國頁巖油供給彈性依然偏低,原油、天然氣等能源缺口仍在,俄烏衝突還未見緩解跡象,預計全球能源價格尚未見頂,PPI同比下行斜率可能繼續放緩。預計3月PPI同比8.1%。
2.1. 預計3月出口同比10.9%,一季度同比14.5%
3月18日,海外發布了前兩個月出口的細分數據,我們就此進行分析:
2022年1、2月出口總額3273億美元與2174億美元,環比分別為-3.85%與-33.57%,同比分別為24.1%、6.2%。
考慮到疫情後出口的基數效應,我們主要比較出口數據的環比季節性水平。
考慮兩種季節性水平,一是簡單季節性水平,即疫情前五年(2015-2019年)環比的簡單平均,1、2月出口總額的平均環比分別為-13.02%與-26.02%,2月出口總額平均為去年12月出口總額的64.3%。2022年2月出口總額為2021年1月出口總額的63.8%,從簡單季節性水平觀察,今年前兩個月的環比增速基本符合季節性。
2022年春節為2月1日,2015-2019年春節的具體日期分別為2月8日、2月15日,1月28日,2月16日與2月5日,春節效應對出口的影響基本都在2月。
二是考慮前兩個月季節性水平,即考慮前兩月出口總額相對於去年12月出口總額的環比增速。今年前兩個月相對於去年12月出口環比為60%,疫情前五年平均為51%,從前兩個月季節性水平,今年前兩月的環比增速要高於季節性。
整體而言,今年前兩個月出口的環比回落還是基本符合季節性的。
如何看待3月數據與一季度數據?我們還是參考集裝箱指數、經濟景氣度、量價指標與鄰國出口情況進行預測:
(1)集裝箱指數與外貿貨物吞吐量數據
從集裝箱指數觀察,以往SCFI在2月環比均會有明顯回落,但在3月中上旬都會回升至正區間。今年截止3月25日,環比仍在負區間,集裝箱指數的回升明顯弱於季節性。
外貿貨物吞吐量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外貿貨物吞吐量回落同樣持續回落。並且根據最新海關旬度數據,3月中旬我國沿海主要樞紐港口貨物吞吐量同比減少5.1%,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同比減少4.2%,內貿同比減少5.9%。3月上旬數據未發佈。
航運數據與港口生產數據表明,季節性考慮,今年前兩個月我國出口環比回落基本是符合季節性的,但是3月出口環比表現有可能弱於季節性。
(2)經濟景氣度指數
今年一季度以來,美國景氣度呈上行趨勢,在烏克蘭局勢的影響下,歐洲則有所下行。但整體來看,歐美景氣度都處在較快擴張區間,説明海外需求整體可能並不弱。
但是從國內PMI新出口訂單指數觀察,受疫情影響,3月我國景氣度仍在下行,PMI新出口訂單指數較上月較大幅回落1.8個百分點至47.2,是去年10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結合國內外景氣度觀察,很可能雖然海外需求整體可能並不弱,但是受制於疫情,我國的生產活動,包括上海、深圳等地的港口運輸還是受到了一定影響,3月出口環比表現有可能弱於季節性。
(3)韓國、越南出口與季節性
前兩個月越南與韓國前20日出口環比均明顯回落,但是並未明顯偏離季節性。3月越南與韓國前20日出口環比則表現出了較快的上行趨勢,説明海外整體需求是不弱的。
而從季節性觀察,在春節效應以後,3月我國環比整體也是有明顯的。只是如上所述,今年3月我國出口的環比上行可能會低於季節性水平。
(4)量價表現
基於HS碼分類,我國出口商品佔比最高的是16類機電與11類紡織原料與紡織製品,分別選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商品集成電路與紡織原料進行分析。
兩種代表性商品的量價趨勢均表明,今年以來我國出口的回落是量價齊跌的結果,這可能反映了海外消費需求的某種變化。如果量價齊跌的趨勢持續,很可能是我國出口轉弱的信號,需要我們繼續觀察。
綜上所述,我們觀察中短期出口的各方面數據,我們預計,雖然3月海外需求整體維持在較高水平,但主要受制於國內疫情,我國出口表現可能相對不佳,3月環比增速低於季節性水平的可能性較高。
考慮到前兩個月出口的春節效應,我們從簡單季節性水平與前兩個月季節性水平角度,參考疫情前2015-2019年的平均水平,分別預測3月出口。我們預計,在符合季節性水平的情況下:
1)簡單季節性水平,2015-2019年3月相對於2月的平均環比為22.42%。按照簡單季節性水平計算,3月出口預計為2661億美元,同比10.55%。
2)前兩個月季節性水平,2015-2019年3月相對於前兩個月的平均環比為-48.99%。按照簡單季節性水平計算,3月出口預計為2778億美元,同比15.42%。
綜合上述兩項評估,取均值水平,季節性水平下,預計3月出口金額2720億美元,同比12.98%。再考慮國內疫情影響,初步判斷,可能使得出口金額較正常水平至少減少50億美元左右,預計3月出口2670億美元,同比10.9%,一季度同比14.5%。
未來兩個月,國內逐步走出疫情對出口是利好,但是海外高通脹可能抑制需求是利空,綜合考慮下,我們估計4、5月出口環比基本符合季節性水平,我們預計4、5月出口環比分別為3.86%、4.19%,4、5月出口同比分別為5.25%、9.55%。
2.2. 預計3月進口同比3.29%,一季度同比10.8%
我們同樣對進口進行拆解,今年1、2月我國進口分別為2419億美元、1868億美元,環比分別為-1.67%、-22.77%,基本符合季節性水平,同比分別為19.77%、10.35%。
受疫情影響,3月我國PMI與PMI進口分項均明顯回落,可能預示着3月我國進口同樣低於季節性水平。
同理,在季節性水平下,我們預計3月進口環比29.27%,對應進口金額2415億美元,同比增速5.48%。再考慮國內疫情影響,初步判斷,同樣可能使得進口金額較正常水平至少減少50億美元左右,預計3月進口2365億美元,同比3.29%,一季度同比10.8%。
未來兩個月,按照季節性水平估計,4、5月我國進口環比分別為-1.47%、1.14%,摺合同比分別為4.67%、6.96%。
3.1. 預計3月新增信貸3萬億
2月新增信貸弱於預期,一方面由於雙節擾動疊加寬信用初期,信貸數據波動放大,1-2月M1增速就是最好的證據;另一方面,地產景氣度和實體信貸需求仍待改善,三重壓力並未得到有效解決。
進入三月,俄烏衝突和疫情反覆同時衝擊經濟,內外因共振之下實體以擴張為目的的信貸需求大概率轉弱。但政策穩增長、寬信用訴求進一步上升,央行強調“主動應對、提振信心,為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支持”,政策加持下以紓困為目的的信貸需求則有所提升。疫情衝擊與穩增長政策相互角力,預計3月信貸超過去年同期水平。
從票據融資來看,3月票據利率平均水平較低,但其月末票據利率大幅走低的現象並未出現,指向商業銀行票據衝量行為似乎放緩,新增信貸可能並不少。
細緻觀察,3月表內票據季節性變化並無明顯規律,表外票據融資則通常上升。此外,考慮到票據利率變化,結合票交所數據,3月表內票據融資略有上行,在3300億元左右;表內外票據融資約3800億元左右。
預計居民中長期貸款繼續同比少增。雖然開年以來地方購房政策持續放鬆,但一方面地產市場並未企穩,居民預期尚待扭轉、房價表現不佳下居民購房意願不高;另一方面疫情衝擊進一步導致商品房需求下滑。
企業貸款或有一定增長空間。寬信用抓手在於製造業、基建中長期貸款,以及普惠小微貸款,未來信貸支撐一方面來源於生產投資受疫情衝擊相對較小,另一方面還是以紓困為主,在寬信用訴求上升的背景下,企業貸款預計不弱。
綜合來看,預計3月新增貸款約3萬億元,在前兩年高基數情況下信貸餘額同比基本略有小幅下行,總量繼續上行但結構改善仍需時間;4、5月新增貸款約1.8萬億、1.7萬億元。
3.2. 預計3月新增社融3.95萬億,M2同比9.4%
結合Wind數據統計,我們預計:
(1)3月政府債券淨融資約為5200億元;
(2)3月企業債券淨融資約為3000億;
(3)3月信貸資產支持證券淨融資規模預計為-300億元。
信託貸款方面,根據金融界報道,2022年開年,已有信託公司收到窗口指導,監管要求將融資類信託業務規模繼續壓降20%。預計2022年信託壓降力度仍然不低,但考慮到存量規模,3月信託貸款下降約1400億元。
委託貸款方面,結合季節性我們預計3月委託貸款規模維持不變。
綜合來看,我們預計2022年3月新增社融約3.95萬億,高於去年同期水平,其中政府債券是最大拉動項,社融餘額增速回升至10.4%。
M2增速方面,考慮社融增速上行,以及政府債加速發行可能帶來的擾動,預計3月M2增速為9.4%。
風險提示
風險提示:地產失速下行,基建發力不明顯,疫情超預期擴散
報吿來源: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報吿發布時間:2022年4月1日
本資料為格隆匯經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授權發佈,未經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事先書面許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方法修改、翻版、分發、轉載、複製、發表、許可或仿製本資料內容。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資料內容和意見僅供參考,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專家、嘉賓或其他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人士的演講、交流或會議紀要等僅代表其本人或其所在機構之觀點),亦不構成任何保證,接收人不應單純依靠本資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獨立判斷,應自主做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風險。根據《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若您並非專業投資者,為保證服務質量、控制投資風險,請勿訂閲本資料中的信息,本資料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還請見諒。在任何情況下,作者及作者所在團隊、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本資料授權發佈旨在溝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經驗,本平台不是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報吿的發佈平台,所發佈觀點不代表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觀點。任何完整的研究觀點應以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發佈的報吿為準。本資料內容僅反映作者於發出完整報吿當日或發佈本資料內容當日的判斷,可隨時更改且不予通吿。本資料內容不構成對具體證券在具體價位、具體時點、具體市場表現的判斷或投資建議,不能夠等同於指導具體投資的操作性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