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輝瑞Q3業績交流紀要
uSMART盈立智投 11-05 14:16

總結:

1.2021Q3收入含新冠疫苗增長130%,不含疫苗增長7%, 全年業績指引提升至上限820億美元。公司的抗腫瘤生物類似藥板塊是目前行業裏最齊全的,現已獲批6個品種;本季度收入增長51%至接近4億美元,其中美國以外地區貢獻29%的增速。13/20價肺炎疫苗下滑2%,主要因爲成人優先接種新冠疫苗,並且似乎今年的流感季推遲了,其他因素還包括存量市場持續萎縮。

2.Q3單季度疫苗收入130億美元。近日新冠疫苗剛獲批用於5~11歲小孩,是該羣體唯一獲批的品種。目前已生產26億劑,分發了20億劑至152個國家,75%的疫苗收入來自於美國以外的國家;今年能夠完成30億產能,其中至少10億是分發給了中低收入國家。新冠疫苗市佔比提升:美國截止10月底,4周滾動平均市佔比從56%提升至74%,歐洲同期從70%提升至 80%,這主要是因爲我們的加強針是第一個獲批EUA的, 此外,其他很多國家更願意給小孩年輕人用我們的疫苗。截止目前美國一共向公司買了6億劑疫苗。疫苗預計2021Q4能出2~5歲的臨牀數據,2歲以下的數據預計2022Q1讀出。公司正在計劃研究第4針,會納入真實世界數據,作爲每年一次加強針的基礎。

3.2021Q3研發投入34.5億美元+50%。公司表示自己的臨牀研發成功概率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特別是臨牀2期差距尤其明顯。目前公司管線裏面有12個臨牀前的基因療法項目,預計以後每年還會有1~2個新增的。公司的20價肺炎疫苗是一針苗,是唯一款獲批用於同時治療7預防invasive disease(侵襲性疾病,即感染到了身體其他原本無菌狀態的器官)和肺炎的疫苗。ACIP推薦19歲以上,包括65歲以上的高風險羣體接種該疫苗,且之前不需要接種23價疫苗PPSV-23。Abrocitinib(JAK)在日本和英國獲批用於治療特應性皮炎(12歲以上),美國、歐洲、澳洲也提交了。Brepocitinib(TYK2)授權出去了。和Sangamo聯合開發的A型血友病基因療法臨牀暫停了一下,主要是因爲發現有的受試者體內八因子水平超過150%(可能會有栓塞的風險),然後要改一下 protocol,所以預計上市時間將推遲。約15%的DMD患者有一種突變使他們接受過fordadistrogene movaparvovec基因療法後會出現心肌炎的副作用,所以這類患者就被排除在臨牀入組條件之外了。公司正在探索一款高效、可外敷、可口服的PDE4+免疫調劑在特應性皮炎和銀屑病領域的漩;PDE4安全性好,所以可以用高劑量;預計2022年開臨牀2b期;AD方面,跟Roflumilast/Crisaborole相比,IL-4和IL-13的抑制效果分別相差240x和25x, EASIscore相差45%;DDP4+銀屑病皮膚模型數據顯示IL-23抑制相差80%, 6周PASI下降4.5,對照roflumilast僅下降2.5。TL1A抑制劑,潰瘍性結腸炎領域新發現的TNF家族成員,療效明顯優於託法替布;基於風險獲益評估,公司認爲這個品種可以用於UC的早期治療;預計2b期試驗2022Q4可以達到初步完成節點。

Q&A

Q:2022+新冠疫苗銷售預期?

A: 2022年的銷售預期主要還是看訂單,目前板上釘釘的有17億劑,等於290億美元。此外就是今年12月的銷售額,包括歐洲和日本的銷售,以及兒童羣體的銷售額按照財年來算,都會算成2022年的收入。2022之後的不好說,要看疫苗保護率的持續性。不過我們現在拿到的很多訂單是多年訂單,所以2022+還會持續有一系列的政府訂單。我們認爲在可見的未來,可能需要更多關注商業市場(非政府),這部分在美國可能會演變得更快,因爲大多政府簽訂的多年訂單都是海外的市場。目前我們已經把產能提到了40億劑。

Q:新冠口服藥protease抑制劑對於高風險和低風險的病毒載量數據有什麼差別?

A:沒有講具體數據,但公司表示對高低風險的療效都很有信心。此外,需要強調普通風險組包括了接種疫苗後的突破性感染患者以及沒打疫苗的人羣。所以這是目前唯一一個包含了接種過疫苗的羣體的試驗。這一點很重要,因爲未來大部分人羣都是接種過的,所以我們需要在label上有這個 indicationo

Q:DMD基因療法有沒有觀察到ADA(這裏是指的抗dystrophin,而非藥物DNA)?

A:我們的硏究項目中有一個專門爲dystrophin基因缺失患者設立的支持服務。這部分患者身體裏面從來沒有出現過dystrophin,所以可能會對基因療法產生的這個蛋白不耐受,出現一定的免疫反應。但這種情況應該不會發生在DMD突變的患者身上(他們身體裏有dystrophin,只不過是變異成了沒有function的形態)。變異導致的DMD佔比大約85%,這部分患者是我們臨牀研究的主要關注對象,其次開發針對基因缺失的支持性protocol。

Q:本次會議上講新冠口服藥的篇幅很少,難道是公司對這個品種信心不足?公司怎麼看molnupiravir?

A: NONONO!我們很有信心,今年我們又批了10億美元給這個品種拿來做3個平行臨牀事試驗(高風險、居家接觸、普通風險3個羣體),以及at-risk生產。因爲口服藥比抗體便宜很多,所以可以用於普通風險羣體。Protease抑制劑相對來說安全性更好,與polymerase抑制劑相比,不涉及基因變異什麼的。也正應爲Polymerase抑制劑大多有mutagenesis的問題所以需要更長期的安全性觀察週期。我們認爲全球疫情從pandemic演變爲endemic的過程中protease抑制劑是更合適的選擇。

Q:新冠口服藥的數據讀出時間好像從Q3往後延遲到了Q4-Q1?延期的原因是什麼?

A:我們沒說過Q3。很有可能Q4就出結果了。

Q:公司的CD47有什麼差異化的點?

A:我們這個不是抗體,而是Fc融合的SIRP ligand-trapo相比於抗體,它對於CD47的結合力度會小一些,所以不會有on-targe的貧血副作用,這對於血液瘤患者來說很重要,因爲他們造血功能本來就不好;此外對於實體瘤患者來說也是福音,因爲安全性好,可以和很多化療backbone聯用,注意:化療本來就有可能造成白細胞降低。此外,該品種是目前唯一顯示出單藥有顯著療效的。我們將公佈一系列的數據,包括B細胞血液瘤、淋巴瘤和骨髓瘤。同時該品種還有潛力與一系列輝瑞自己已經上市的藥物做聯用,延長產品壽命。

Q:新冠口服藥的市場空間。

A:目前我們預計上限1.5億人(因爲包含了打過疫苗的羣體?)。

Q:流感的mRNA疫苗,跟FDA溝通下來是否需要做大三期,還是着一着中和抗體滴度就可以了?

A:目前我們看到的數據顯示細胞反應和抗體反應都很強,比現在市面上的重組流感疫苗強。我們確實是會考慮與FDA溝通用滴度數據報批的可行性,但是我們相信保護率數據還是最有優勢的。

Q:新冠疫苗2022年在發達國家還有增量的可能嗎,或者說提價的空間?

A:發達國家的市場還沒有開發完,明年的17億劑並沒有覆蓋所有的市場,其中很多訂單都有附有additional dose的期權,這部分並沒有算在290億裏面。

Q:新冠口服藥普通風險試驗是否會將接種疫苗和沒接中過的羣體分開來分析?

A:除了輝瑞,其他的口服藥以及中和抗體都沒有覆蓋接種過的羣體。該試驗其中一個次要臨牀終點會比較這兩個羣體的療效。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