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庫克2025年退休?誰將接班蘋果CEO?
uSMART盈立智投 08-30 22:23

上週,蒂姆·庫克(Tim Cook)擔任蘋果(AAPL.US)首席執行官滿10週年。在這十年裏,關於蘋果是否有能力生產下一款熱門產品的疑問從未完全消失,但幾乎沒有人質疑庫克取得的成功。

但隨着庫克執掌這家全球最大公司的第二個十年即將到來,有關他最終離職的傳言變得更加響亮。今年早些時候,當被問及是否還會再堅持十年時,庫克迴應稱:“我現在感覺很好,還不想退休。但再堅持10年是一段很長的時間,可能不會有那麼長時間。”

據報道,蘋果的內部看法是,庫克只是想要堅持再推出一個重要的新產品品類,很可能是增強現實頭顯,而不是汽車或是更遙遠的東西。他也明白,經營一家硅谷公司通常是年輕人的遊戲,他也無法再超越自己的巔峯時期。

據智通財經APP瞭解,蘋果計劃在2022年推出一款混合現實頭顯,但增強現實頭顯也在開發中,發佈時間可能是在2025 年左右。因此有人猜測道,庫克可能會在2025年到2028年之間的某個時間點退休,因爲他的薪酬協議也將在2025年到期。

那麼誰將接棒庫克成爲蘋果新一任CEO?先讓我們來了解下可能接任庫克職位的蘋果高管團隊成員:

Jeff Williams:如果庫克在未來五年左右的時間裏辭職,你只能指望首席運營官Jeff Williams來接任。據瞭解,Williams負責蘋果的整個供應鏈和運營——從製造、零部件採購到技術支持。繼蘋果公司首席設計師Jony Ive宣佈離職之後,Williams接管了公司的硬件和軟件設計團隊,儼然已經成爲庫克之後的公司第二號人物。但他只比庫克年輕三歲,這可能使他不可能成爲十年或更長時間的繼任者。

Greg Joswiak:Joswiak是庫克管理團隊中任職時間最長的蘋果員工。他去年剛剛被提升爲高級副總裁級別,但他在蘋果重要領導人圈子裏呆的時間要長得多。幾年來,Joswiak一直致力於蘋果所有產品的產品管理和營銷工作,對公司瞭如指掌,精通技術,肯定有能力成爲蘋果的下一任領導者。Joswiak比庫克年輕大約四歲,而且顯然是蘋果的終身員工,而且來自產品領域,這可能會讓他在庫克退休時成爲關鍵候選人。

Sabih Khan:作爲高管團隊的新成員之一,Sabih Khan是在蘋果首席設計官Jony Ive辭職後被任命的。他在團隊中的存在意味着,團隊中三分之一的成員都是運營主管。據瞭解,運營是蘋果能夠實現當前規模的重要原因。由於今天的兩位高管都來自該領域,蘋果很可能繼續延續這一模式。在這種情況下,現任運營總監Jeff Williams有更大機率接替庫克職位。但Sabih Khan比Williams年輕三歲,理論上如果庫克退休,他也可能是合適的人選。

Deirdre O’Brien:O’Brien 在蘋果工作的30年裏見證了蘋果的發展。據瞭解,其在2019年成爲蘋果零售業務主管之前,她曾擔任過銷售、運營和財務等職務,也是幾十年前推出蘋果零售店的關鍵人物。作爲零售主管,她負責管理着蘋果的大部分員工,而作爲人力資源主管,她負責公司的關鍵職能之一。她比庫克小五歲,因此她在蘋果的職業生涯還會很長,再加上O’Brien 對蘋果文化的廣泛瞭解,並參與了該公司許多最重要的職能建設,她肯定會成爲公司CEO候選人之一。

John Ternus:作爲蘋果管理團隊中最年輕的成員,如果他能在5年後成爲蘋果CEO,則可能會擔任這個職位超過十年,這意味着Ternus將成爲在蘋果高管團隊中可能任職時間最長的一位。據瞭解,今年早些時候,Ternus接任蘋果硬件工程主管,並從去年開始負責iPhone硬件。此前,他還負責AirPods、Mac和iPad等。如果蘋果希望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讓產品開發主管負責整個公司,那麼魅力十足、深受歡迎的Ternus肯定是個不錯的選擇。

Eddy Cue:庫伊已經在蘋果公司工作了32年,這位老員工可能不會像庫克那樣留任那麼久。與蘋果其他元老一樣,Cue也在很好地進行繼任規劃,並培養了三名副手,分別是Peter Stern、Oliver Schusser及Jennifer Bailey,以最終接管他每年創造500億美元收入的服務部門。其中,Stern已經獲得了對Cue大部分投資組合的責任,包括Apple TV+、新聞、iCloud、Fitness+和捆綁包等業務。隨着服務業務營銷主管的離職,他還在產品開發、談判和營銷方面發揮了更大的作用,併成爲Cue的第一順位繼任者。

Craig Federighi:Federighi目前擔任蘋果軟件工程主管角色,比庫克小大約8歲。其在喬布斯和庫克時代都有過在蘋果工作的經歷,而且擁有技術專長。他有能力經營一家公司,每年監督數千名推動軟件升級的工程師就證明瞭這一點。但其本人的升職意願似乎並不強烈,因此Federighi不太可能離崗或爭取首席執行官職位,但如果他真的採取行動,Kevin Lynch或Sebastien Marineau-Mes有望接替他目前的工作。

除上述提及的蘋果高管外,還有些舉足輕重的管理層有必要提及,其中包括:Kate Adams、John Giannandrea、Luca Maestri和Johny Srouji。據瞭解,Adams及Maestri分別是蘋果法律總顧問及蘋果首席財務官,由於蘋果傾向於尋找一位技術或運營高管來擔任下一任領導者,上述兩名高管繼任庫克首席執行官職位的可能性不大。

而Giannandrea是一位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專家,且是庫克高管團隊中最新成員。這樣的“新人”,特別是目前管理公司較次要業務的人,不太可能會成爲首席執行官。同樣負責專業領域的高管Johny Srouji,其團隊負責支持iPhone、iPad、Apple Watch以及Mac的芯片,其對蘋果的重要性無疑使他當之無愧地成爲首席執行官的候選者,但只有芯片方面的專業知識不一定適合整個蘋果。

綜上所述,最有可能接任庫克首席執行官職位的人共有四位,分別爲Jeff Williams、Greg Joswiak、Deirdre O’Brien 和John Ternus。但由於庫克可能至少還有五年纔會退休,這份名單可能很快就會發生變化,可能會有其他人成爲“黑馬”。

但無論如何,蘋果首席執行官的角色非常重要,誰來接任都將影響蘋果乃至科技行業的未來,因此市場稱應早就蘋果下一任CEO的繼任名單進行討論。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