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去年疫情爆發以來,深圳樓市曾經歷過一波大漲,令剛需離買房夢越來越遠。對此,深圳方面果斷出狠手,出台一些列降温樓市的組合拳,包括二手房指導價、整治小產權房,提高房貸利率等等。當然,也包括精準定點打擊炒房團伙。
今年4月8日,深圳7部委聯合出手對於炒房團伙“深房理”進行立案調查,引爆了樓市圈,也讓廣大剛需客拍手叫好。
5月11日,“深圳12345”披露了深房理事件的最新進展:
目前,市裏已經成立聯合調查組,穩步推進案件調查處理工作;
依據掌握的情況,“深房理”問題存在涉及人員廣泛、資金來源多樣、操作手法隱蔽、產業鏈化運作、以合法手段掩蓋非法目的等特點,給案件調查處理工作帶來一定難度;
相關調查處理結果將適時向社會公眾公佈。
另外,還要配合一則新聞來看深圳打擊炒房客控房價的決心:
此外,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於近日發佈《關於排查小額貸款公司涉及房地產貸款業務情況的通知》。按照要求,各小貸公司自查向特定人員於2019年1月起至今發放貸款的行為,並將自查報吿(加蓋公章)及貸款業務信息於2021年5月12日前發送至市地方金融監管局,且不得向特定人員發放任何名義的貸款。
這一些列舉措是一套組合拳,就是要把深圳房價給控制住,風向標控制住了,全國才好辦。
其實,除了地方層面出台各種嚴格的調控措施外,央行在調控樓市方面放出了重磅殺手鐗。一是去年8月給房企劃出了“三道紅線”,二是去年12月底給銀行設置了房地產貸款紅線。這可以説是真正落實“房住不炒”的長效頂層機制。
但央行的重磅舉措,主要是針對開發商這個羣體的,不能完全實現“房住不炒”。因為政策出台後,會加速促使房企流向一二線重點城市,局部熱門樓市依舊可以被瘋炒。
“房住不炒”缺失的這一端,便是房產持有端,也就是我們長年討論但不見落地的房地產税。
不過,最近也有了新的進展。
02
深圳披露深房理最新進展的同一天(5月11日),財政部官網掛出了一則重磅新聞:
(來源:財政部官網截圖)
103字新聞,簡潔有力,字字乾坤。該新聞披露後很快衝上微博熱搜,引發廣泛關注。以下解讀,主要源於攸克地產的觀點:
這次是以座談會的方式來專門研討“房地產税改革試點工作”,説明已經了工作方案,房地產税改革不再是停滯不前。而此前,財政部等部門首長在談及房地產税時,主要以穩妥推進房產税立法的描述,並不涉及是否有具體工作方案的表述。
另外,新聞通稿裏,提及了4個部門:財政部、全國人大預工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税務總局。
對於房地產税改革而言,這4個部門會做什麼?
財政部,制定税收政策的基本方案,組織起草房地產税立法的部門之一;全國人大預工委作為立法機關的預算工作委員會,前期介入房地產税立法工作;住建部掌握住房部分產權信息,要有這些信息,才有徵收的基礎;而税務總局是開徵税收第一線的部門。
前兩個部門是解決制度層面的問題,有了後兩個部門的加入,意味着房地產税已經不再是制度設計的階段,而是到了研究探討“怎麼徵收”的階段了。
“聽取部分城市人民政府負責同志……意見”,説明有些工作,已經要在地方層面來開展了。另外,通稿中2次出現“試點”關鍵詞,説明穩妥推進的房地產税改革,需要有城市進行試點。
以座談會的方式來專門研討房地產税,在歷史上尚屬首次,背後傳遞出不小的信號,也有意給當前火熱的樓市降温。從資本市場來看,投資者已經用腳投票——今日,房地產板塊萎靡不振,萬科A、保利地產均逆勢大跌逾2%。
(萬科股價走勢圖,來源:Wind)
除此之外,官方還在半年內4次提及“房地產税”:
3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正式發佈,和房地產相關內容中提到要“推進房地產税立法,健全地方税體系,逐步擴大地方税政管理權”。
4月7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貫徹落實“十四五”規劃綱要、加快建立現代財税體制發佈會上,財政部税政司司長王建凡表示,要進一步完善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税制度,積極穩妥推進房地產税立法和改革。
5月6日,財政部部長劉昆在《經濟日報》撰文提到,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高質量發展,必須加快建立現代財税體制。劉昆提到,完善現代税收制度,健全直接税體系,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進一步完善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税制度,積極穩妥推進房地產税立法和改革。
去年12月,劉昆曾在《人民日報》撰文稱,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的原則,積極穩妥推進房地產税立法和改革。建立健全個人收入和財產信息系統。
其實,早在2015年,房地產税已經明確進入人大立法規劃,但最近2年的政府工作報吿未提及房地產税,房地產税立法預期降温。
但在最近半年,官方已經多達5次提及房地產税改革,包括這次重磅的座談會,有意給火熱的樓市降温,也一定程度上説明房地產税改革正在穩步推進且有一定進展,但離真正實施房地產税還尚需時日。
在經濟學家馬光遠看來,2021-2025年是推出房產税的合適時機,如果錯過這個窗口,可能就很難再找到機會。
總之,房地產税一定會來,且時間不會太遠。一旦落地,炒房客的暴富夢會蛋碎一地。
03
2020年年報中,萬科對於當前的房地產行業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理解很深刻,這裏摘錄出來,以饗讀者:
對於房地產行業,2020 年是一個時代的落幕,也是一個時代的開啟。(省略)行業競爭規則正發生深刻的改變。
從過去到可見的未來,房地產行業的競爭可分為土地紅利、金融紅利、管理紅利三個時代。早年,土地價值尚未被廣泛認知,部分拿到大量便宜優質土地的企業,獲得了那個時代的饋贈。2002年,“土地招拍掛”制度施行後,行業進入金融紅利時代,金融資源成為助力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要素。
2020年8月,“三道紅線”的出台再次改寫了行業規則,其影響並不亞於當年的土地招拍掛制度。依靠高槓杆、高負債、高庫存實現高增長的模式難以為繼,行業正式由金融紅利時代步入“管理紅利時代”。
管理紅利時代以“充分競爭”為主要特徵,競爭烈度將顯著提升。如果説,土地紅利時代和金融紅利時代,決出的是收穫的多少、發展的快慢;那麼,管理紅利時代決定的是企業的生存,不能勝出則意味着被淘汰。面對新時代的淘汰賽,我們必須摒棄舊有模式下的規模擴張思路,更加重視增長的質量。
央媽在去年8月修改了房地產行業的邏輯,讓萬科這位地產老江湖都頗感生存危機,要向管理要利潤。可見房地產行業野蠻生長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未來是競爭激烈的存量時代。適者生存、物競天擇的叢林法則也降落在了體量龐大的房地產身上。
在房企這一端,房企老大哥萬科看清了前方的路。作為消費者這一端,一樣要認清形勢,房住不炒、迴歸居住屬性是大勢所趨。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