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上海機場:一場遲來的大跌
格隆匯 02-08 08:38

2021年2月第一週,A股價值投資“典範標的”上海機場(SH:600009)大跌26%。近400億的跌幅,形如一記悶棍,砸的一眾抱團“夾頭”臉色鐵青。

上海機場日K線

要知道,就在4年前,價值投資老前輩查理·芒格公開為上海機場背書:“我在中國投資了上海機場,中國核心機場,沒有淨債務”、“擁有中國核心機場你怎麼會虧損?”

這些話在上海機場連續跌掉400億市值的今天,聽上去多少顯得有些諷刺。實際上,於上海機場這隻明星投資人云集的抱團股來説,這不過是一場遲來的大跌。

01

蹊蹺

如果我們打開上海機場的股東列表,一眾明星機構投資人赫然在列:

股東列表裏業績好到爆棚的易方達中小盤有之,社保和中國人壽的險資有之,外資澳門金管局的QFII,南水港資更是一度買到封頂線,加上查理芒格的家族基金,上海機場可以説是標準的機構抱團股。

上海機場股東列表,來源:Choice

很顯然,這樣的全明星股東陣容成功抱團,就算是面對史無前例的疫情,都沒有讓上海機場發生太多跌幅,其中必有蹊蹺。

2020年,受疫情影響,作為上海機場核心競爭力的國際流量全面崩盤,全年起降架次下降了36.4%,旅客吞吐量下降了60%,其中國際地區客流量下降了87.4%。純粹依賴進出境流量帶來免税收入的扣非淨利潤也應聲而落,虧損了近14個億。

上海機場歸母淨利潤,來源:Choice

不過儘管發生了上市以來的第一次虧損,但上海機場2020年股價在3月股災觸底之後不斷反彈,到年終只跌了3%,和慘淡的業績形成了鮮明對比。

潛在大額虧損,還在不斷反彈,首先是因為眾多老練的明星投資人心中的一條長期主義大邏輯:對上海機場這樣紅的發紫的核心資產來説,持續一兩年的疫情根本不算什麼,在諸多時間的玫瑰眼中,上海機場就是那不滅的神燈。

想想也有道理,三五年國外疫情過去之後,上海機場又是一條好漢,百年不滅的東北亞第一國際機場,就是一份超級硬資產,3年虧損又算得了什麼?

除此之外,支撐上海機場股價的硬邏輯還有另外一條:與中國中免(SH:601888)簽訂的長達七年的下有保底上不封頂的租金合約——2018年7月19日,上海機場向中免旗下的日上免税行發出了中選通知書,確認其為浦東機場免税店的項目中選人。

在這份長達七年的合約中,上海機場將在前三年獲得40億左右的銷售提成保底,而在2022年,T1航站樓的免税業務將併入此次簽訂合同框架,同樣享受42.5%的提成保底。

對眾多不太瞭解機場運作邏輯的投資者來説,這個條款可以簡單解讀為:上海機場未來從中免免税店提成比例,業務不好的話,下有保底,而業務足夠好的話,上無封頂

這就給眾多精於算術的機構投資者以雙保險,疊加十足的想象空間:

首先,一旦疫苗出來,疫情很快會過去,扛過1-2年虧損就可以了;而且,就算疫情一時半會過不去,有這個保底提成協議支撐,最起碼硬抗到2025年還是沒有問題;

何況,出入境人羣眼下憋在國內,消費能力卻還在增長,若是3年之後出入境重新復甦,這份協議帶來的向上空間依然很大——至少這個股價在中免身上有所體現。

疫情沉重打擊之下,上海機場幾無跌幅的3條核心硬邏輯就在於此:下有保底,上不封頂,渡劫全靠上房東對租客的暴利壓榨。

畢竟,在古典價值投資者眼裏,房東的議價能力才是無敵的啊。

02

幻滅

很不幸,投資者這些粉紅色的想象被1月30日的中免和上海機場全新的免税協議修訂攔腰砍斷。

在舊版協議中,免税合同系保底與銷售分成二者取高模式,在新版協議中,當國際客流小於2019年流量的80%時,取銷售分成;當國際流量大於2019年的80%時,取保底。

這份合同命門在於,從原先的下有保底,上無封頂,彈性十足的業務模式,一轉而變為,上有封頂,下無保底,變成了固定租金合約,不再具有向上增長的彈性。

換句話説,投資者瘋狂期待的彈性已經完全沒有了:

就算疫情影響完全消除,這也成了一份固定金額的租約;而如果流量長期這樣印象存在降下去,中免也可以按照實際表現來給上海機場分成,而不必像之前投資者預期的那樣,被上海機場這個掌握進出口流量的超級房東榨取租金。

猛然間,“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易也。”

中免這個一度唯唯諾諾的租客,終於等來了對上海機場這個房東重拳出擊的機會。疫情中,上海機場流量大減,房東怕失去房客,房客並不擔心失去房東。

03 

遲來的大跌

事實上,即使是局面極為慘淡的今天,上海機場裏面還有大量願意犧牲五年時間來換空間的股東釘子户,投資者對上海機場長邏輯還在不斷堅持。

不過,必須要指出的是,對上海機場的這些虛假希望,很可能長期構成對這些釘子户的長期傷害,長邏輯一旦變遷,沒有投資者可以逃脱殺邏輯的箇中折磨。

這中間的原因其實非常簡單:沒有了流量,上海機場作為房東的強勢地位一落千丈。

中國中免之所以敢於撕毀合同,有三方面原因:

一方面是因為,中國中免想要訴諸於不可抗力更改合同的話,未必沒有把握贏下這場官司。

另一方面,中免還掌握了海南離島免税和市內免税店這些收入來源,已經不再依賴於此刻機場劇烈收縮的免税業務來支撐營收。

第三,如果以全球疫情當前情況來判斷,雖然中國影響已經降到最低,但出入境的需求受限於海外疫情發展,還很難恢復。

始終未見曙光的全球疫情,來源 WHO

一個頗為尷尬的結論是,對上海機場來説,能夠按低線流量適度分成,也要遠遠好於徹底丟掉中國中免這個超級租客,那樣損失只會更大。

換句話説,此刻是上海機場更需要中免,而不是中免更需要上海機場。

放眼未來,疫苗利好出入境的邏輯始終沒有出現:疫苗想覆蓋全球70億人並不是那麼容易;而疫情長期伴隨人類的情形一旦出現,上海機場就很難恢復出入境流量往日的榮光。

而從這次遇到流量下滑重新修改合同的情形看,中國中免作為租客的議價能力被大大低估了,上海機場坐擁上海核心房產,定價能力獨步天下的邏輯被徹底撕得粉碎。

另外關於上海機場接下來的跑道和航站樓投資計劃,不出意外仍然會按原計劃進行,在流量大幅下降的今天,這些固定資產投資來的時間不能更糟糕了:這些鉅額投資會進一步消耗上海機場已經惡化的資產負債表,這隻會進一步降低上海機場未來的價值。

不僅如此,對許多投資者而言,就算之前的長邏輯還存在,上海機場的長期邏輯在2019年年中也已經階段性演繹完畢:上海機場衝上近1700億市值的高點,之後就在一路不停地陰跌。

上海機線周K線

必須指出,上海機場未來無論有多少利好,這個估值都已經包含了之前所有樂觀預期的定價:

同期的白雲機場,流量遠超上海機場,出入境流量同樣遭遇團滅,虧損甚至都比上海機場低一半,目前的估值才只有不到300億出頭。這無論如何不能用機場長期價值來解釋。

不出意外的話,2021這一年中,上海機場雖然是第一隻令諸多機構受傷的抱團股,但卻不會是最後一隻。畢竟,經歷一年牛市之後,極高的估值和實現不了的諾言,只會意味着更多的灰犀牛還在蓄勢待發。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