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華為,2020年的悲壯
格隆匯 05-18 18:53

1

近來,特朗普一點不省心,搞出了不少重磅頭條新聞。

5月15日,美國宣佈將華為通信產業的臨時許可證再度展期90天。此前,美國方面已經延期5次——去年5月、8月、11月和今年2月和3月。

隔一段時間固定延期動作,讓人習以為常。但這一次聲明説是最後一次展延,火藥味陡然濃烈

(來源:BIS)

同一天,美國還宣佈了一項新的升級措施——修改出口管制條例(EAR)對華為限制升級,從EDA軟件、半導體設備到晶圓代工,阻斷全球半導體供應商向華為供貨,但給了120天的緩衝期。

釜底抽薪、置於死地。

但華為並不是單打獨鬥。據媒體報道,有消息人士稱,如果美方最終實施上述計劃,中方將予以強力回擊,包括對於高通、思考、蘋果等美企的限制或調查,還將暫停採購波音飛機等措施。

對於美國全面的圍堵,華為在心聲社區悲壯發文:“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難。回頭看,崎嶇坎坷;向前看,永不言棄。”

(來源:華為社區心聲)

見慣了黑雲壓城城欲摧,華為員工在社區真情吐露:

“對華為接下來的命運,我和我的大部分同事都不感到悲觀,實際上也沒有太多精力去焦慮。還有很多事在路上,我們還是會繼續做好自己的事。很多時候大家都認為中美博弈已經是滔天巨浪,但華為確實有很多像我一樣傻的人,我們相信連接人和物的遠方,相信遠方更廣闊的數字洪流。在歷史長河中,很多以為的巨浪就成為了浪花。”

留給華為騰挪的時間真不多了,8月13日之前可能是最後一次集中備貨的機會。據報告,華為已緊急對台積電追加高達7億美元大單,產品涵蓋5納米及7納米制程,將直接加速麒麟1100芯片的生產。

華為不會死,但磨難、渡劫一定有。

2

去年5月15日,美國將華為列入“實體名單”。從那時其,對於美國半導體企業的影響立即產生了。

國產替代化的熱潮,一波接着一波,但西太平洋對岸的半導體廠商只有眼睜睜看着份額淨失。

據日本專業調查公司Fomalhaut Techno Solutions報告,Mate 30 5G手機中,中國國產零部件的佔比提升到了41.8%,相比未制裁前4G手機的佔比增加了16.5%,而美國元件之前佔比還有11.2%,在Mate 30 5G上直接減少到了1.5%左右,只剩下不太重要的玻璃殼等部分。

(來源:日經中文網)

另據BCG報告,如果考慮到制裁華為的直接和間接影響,美國半導體收入將下降37%,如果按2018年計算,相當於830億美元。

中國是全球半導體最大的市場,美企思佳訊71%的收入依賴中國市場,高通、博通的中國區營收也要佔到50%以上。

升級封鎖華為,美國資本市場已經給出了態度與指引:

(5月15日美半導體企業股價逆勢暴跌,來源:富途)

華為受壓,當然也會衝擊國內本土產業鏈,包括5G基站、手機。

今日,追蹤5G行業的指數基金——5G ETF(515050)一路走低,盤中一度暴跌5.2%,仍然收跌4.83%,遠遠跑輸大盤表現。

再看個股,尤其是華為概念股,跌勢非常明顯。其中,藍思科技逼近跌停、欣旺達、歌爾股份均暴跌逾8%,東山精密、生益科技、飛榮達、長盈精密、深南電路均暴跌超7%,匯頂科技、聞泰科技、順絡電子、華天科技、滬電股份等紛紛跌超6%。

(來源:富途)

在港股,華為核心供應商——舜宇跌超11%,比亞迪電子跌超10%,丘鈦科技跌超8%,瑞聲科技跌7%。

去年資本市場悲觀的一幕再度重演。這一次,不僅僅是芯片斷供的問題,而是從芯片設計、製造等方面全面封殺。

(芯片製造流程,來源:光大)

華為海思設計的芯片可不少,包括手機SOC麒麟芯片、服務器芯片鯤鵬系列、人工智能芯片昇騰系列、基帶芯片天罡和巴龍系列等。但這需要底層的EDA和IP核。

所謂EDA,是指芯片設計自動化技術(或軟件)。沒了它,對於華為的影響甚大。目前,全球EDA主要由新思科技、楷登電子科技、明導國際三家企業壟斷。目前,國內最大的EDA公司——華大九天只能提供產業所需方案的1/3。

這意味着華為想找國產替代方案,基本算是無解的狀態,殺傷力巨大。

其次,芯片製造也是令華為極為頭疼的事。華為手機、基站、數據、ARM、AI等處理器芯片均要用到台積電7nm的製程。而大陸最大的芯片製造企業——中芯國際僅僅實現了14nm技術的突破。在7nm上,如果台積電一旦斷供,將產生諸多的麻煩與挑戰。

(來源:工商時報)

釜底抽薪、置於死地,還真不是鬧着玩的。

3

2019年,華為頂住了重重壓力,雖然被驚濤駭浪所包圍,仍然屹立不倒,照亮前行。

 (華為2019年報封面,來源:年報)

2019年,華為營收8588億元,同比增長19.1%,淨利潤為627億元,同比僅增長5.6%。如此重量級的大塊頭,營收仍能保持雙位數增長,看似非常好。

(來源:光大)

分拆看,營收增量主要來源於消費者終端業務,而運營商業務最近3年基本沒增長,此外企業業務佔比很小,增速也不大。

具體看地區,1300億的增量主要來源於國內市場,海外市場沒有增長,壓力甚大。這説明封鎖打壓對華為海外業務影響甚大。

再看今年,一季度營收1822億元,同比僅僅增長1.4%。而2019年一季度營收1797億元,同比大增39%。一列高速行駛的火車,突然被踩了剎車。

去年開始實施的實體名單,導致華為無法使用谷歌的GMS服務,掐住了消費終端業務的脖子。據調研機構Canalys公佈的數據,一季度華為在歐洲市場僅佔有21%的市場份額,同比大幅鋭減35%,跌幅超過三星蘋果。

在國內市場,華為一季度出貨量為2840萬台,同比依然下滑4.4%,但市場份額從2019年Q1的35.5%提升至42.6%。

1-4月,國內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累計9068.1萬部,同比下降20.1%。但4月出貨量有4172.8萬部,同比增長14.2%。但整體看,國內手機需求受到疫情的影響不小,依舊會打擊華為。

2020年,天災不可抗,但人禍卻愈演愈烈。

在3月31日年報發佈會上,華為輪值主席徐直軍直言: 2020年我們力爭活下來,希望明年還能發佈年報。

不經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英雄自古多磨難,華為挺住!

渡劫之後,便是春暖花開。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