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上市兩天暴漲58%,公牛靠一個小插座做到市值565億元
格隆匯 02-07 16:29

作者 | 閆啟

報道 | 投資界PEdaily

上市第二日,公牛集團再度漲停,市值達到了565億元。

投資界消息,2月6日公牛集團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開盤首日,公牛集團股價頂格漲停44%,今日再度漲停,兩日來股價較59.45的發行價已上漲58.4%。按照目前的市值計算,公司實控人阮立平、阮學平兩兄弟身家暴漲至近486億。

從浙江慈溪的一間手工作坊,成長為插座界的“世界工廠”,這是公牛集團的傳奇創業史。眼下正值疫情肆虐,昨日公牛集團主動取消上市儀式,表示把精力投入到生產和防疫中去。此前,公牛集團已經捐贈1000萬元支援肺炎防控工作,並向建設中的火神山醫院捐贈7000餘個牆壁開關插座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公牛集團也是清科母基金所投子基金高瓴資本的覆蓋項目。三年前,高瓴資本通過旗下高瓴道盈從阮立平、阮學平手中受讓了公牛集團2.235%的股份,成為當時唯一的戰略投資者,如今這筆投資賬面浮盈已超3億元。

借了2萬元開始創業

6年成為“插座王”

資料顯示,阮立平出生在浙江慈溪古窯,他的志向是做一名工程師,後來考入了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機械工程系。大學畢業後,他順利進入了杭州的水電機械廠工作,十年的工作慢慢培養了他認真喜歡鑽研的習慣。除了工作,他還利用其他時間做起了小生意,賣豬肝、賣桃樹,賣草莓等,也因此對做生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阮立平的家鄉浙江慈溪是中國家電生產基地之一,與之相伴而生的插座等配套產業相當活躍,僅在1990年代就有大大小小几百家插座生產企業,成了全國有名的插座供應地。阮立平的親戚中自然也有做插座銷售的,杭州因為交通便利成了一個很好的中轉地,他們就把在杭州機械研究所工作的阮立平住處當成了落腳地,阮立平有時間也幫親戚推銷一下插座。

在做推銷的過程中,阮立平發現這些插座質量特別差,10個裏有三四個是壞的,做技術的阮立平幫客户修插座,慢慢發現這插座構造也太簡單了。後來,阮立平覺得既然沒人做好插座,那就自己來做好了,創業之初就喊出了:“要珍惜品牌,首先要從質量開始,要做不壞的插座!”

1995年,阮立平辭職,只借到了2萬元便與賣插件的弟弟阮學平一起創辦了慈溪市公牛電器有限公司。那時正是芝加哥公牛隊如日中天的時候,喜歡打籃球的阮立平便把公司品牌取名為“公牛”。

阮立平是技術出身,非常注重品質,他創業的初衷,也是源自對插座行業品質低劣的無法容忍。公牛插座從一開始就很注重品質,從外觀到內部,他都親自設計,還首創簡單實用的按鈕式開關插座,提供雙重安全保護。

但阮立平的這些舉動反遭到了同行們的恥笑:“質量這麼好,都用不壞,那產品賣給誰?”阮立平的想卻恰恰相反,用不壞,人家才願意買。“錢有兩種,一種是現在的錢,一種是以後的錢。如果你侷限於只賺現在的錢,那你可能就沒有以後。”

公牛產品面世後,插座銷量一路狂飆。僅6年之後,公牛就成了中國插座市場的老大。在2001年的一次全國插座品牌監測活動中,公牛插座以超過20%的市場佔有率奪取了全國第一的桂冠。此後,公牛一度佔據國內插座行業超過60%的份額。

小插座,大生意,

一月淨賺一個億

可以説,正是這種對產品的注重,讓公牛與這個“散、亂、小”居多行業中的作坊式競爭對手拉開了距離,一步步走向了王者之路。

公牛插座在發展路上極為注重研發、設計,不斷與飛利浦、羅朗格和貝爾金等歐美巨頭合作,學習對方的先進技術和管理模式。2003年,公牛斥資1000萬元建成國際上最具權威性的安全實驗與鑑定機構——美國UL國際專業組織認證的高標準實驗室,可以做防雷測試、升温測試等,這在國內同行中都是絕無僅有的。

在持續不斷的投入和持之以恆的專注下,公牛研發出三重防雷、抗電磁干擾、低阻低熱、自鎖式防脱等技術,既給插座上了多重保險,又將公牛推向了全球行業最高技術舞台。功夫沒有白費,過硬的品質讓公牛插座闖進了美、德、法、日、韓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高端市場。這也令公牛具備了較強的抵禦風險能力。在金融危機波及全球時,同行一片慘淡甚至停產,公牛依然保持20%以上的增長,在美國西部的幾家沃爾瑪裏甚至賣斷了貨。

 “1995年到2007年,整整12年時間,公牛隻做拖線板這一樣產品,並把它做到極致。”在阮立平看來“公牛最重要的理念之一,就是專業專注。”

25年來,公牛仍然專注於以轉換器、牆壁開關插座為核心的民用電工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包括轉換器、牆壁開關插座、LED照明、數碼配件等電源連接和用電延伸性產品,廣泛應用於家庭、辦公等用電場合。

據招股書顯示,從2015-2017年,公牛集團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4.5億元、53.6億元、72.4億元。淨利潤方面表現也很優秀,近三年的淨利潤分別為10億元、14.1億元、12.9億元,儘管2017年跟2016年的淨利潤相比有所下滑,但平均每月淨利潤仍舊超過1億元。

據此前披露的招股書介紹,公牛集團此次IPO擬募資48.86億元。其中,12億用於年產4.1億套牆壁開關插座生產基地建設,7.43億元用於年產1.8億套LED生產基地建設。

不過,公牛以進入資本市場為契機,圍繞‘全屋智能電工與照明不斷孵化新的業務。據悉,公牛集團在原有4大主營業務基礎上已孵化了智能電工、斷路器、嵌入式產品等新業務。

創始人身家近488億,

高瓴資本三年賬面浮盈超3億

公牛集團是一家帶有家族式烙印的企業,上市前實控人阮立平、阮學平兄弟通過直接和間接方式,合計持股比例高達95.88%。此外其三個姐妹阮亞平、阮小平、阮幼平通過凝暉投資持有公牛集團0.75%的股份。

但和絕大多數公司不同的是,公牛集團的實際控制人阮立平、阮學平兄弟二人在公牛集團的股份完全相同,不但各直接持有公牛集團17.938%的股份,並且分別持有良機實業各50%的股份,而良機實業持有公牛集團60%的股份。

據瞭解,2017年12月,公牛集團整體變更設立為股份有限公司,股權結構見下圖。

公牛集團此次IPO後,阮立平、阮學平兄弟二人持股比例將下降至86.288%,仍然是公牛集團的實控人。若以此次IPO的募資額與股比計算,公牛集團目前約565億元市值計算,阮氏兄弟的身家也將達到487.5億元。

公牛集團在成立之後,一直都沒有VC/PE資金進入,直到2017年12月,高瓴資本通過旗下高瓴道盈以8億元的價格,從阮立平、阮學平手中受讓了公牛集團2.235%的股份。以此計算,公牛集團當時的估值就已經達到358億元。

高瓴資本入股僅僅三年時間,賬面浮盈超3億元。高瓴資本合夥人曹偉表示,“作為公牛集團最主要的機構投資者和堅定支持者,高瓴長期以來的理念是,把最好的資本配置給最優秀的企業和企業家,而公牛25年的發展歷程很好的詮釋了優秀企業和企業家的特性。”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