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可持續發展浪潮下,ESG(環境、社會及治理)已從企業發展的“可選項” 轉變爲“必答題”。據此前彭博預測,2025年全球ESG資產規模將達到53萬億美元,約佔全球資管規模的三分之一。
挪威全球養老基金、加拿大養老金計劃投資委員會等國際頂尖投資機構,更是將ESG因素作爲核心投資決策依據,倒逼被投企業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
在此背景下,中國平安近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ESG成績單。香港恆生指數公司將其2025年度可持續發展評級上調至A級,位列A股可投資成分股公司前10%、H股金融行業前20%;萬得(Wind)最新ESG評級中,平安更是斬獲最高等級AAA級,成爲A股和港股同行業中唯一獲此殊榮的企業。
此前,平安還入選了標普全球《可持續發展年鑑(中國版)》,爲中國內地唯一入選的保險企業。
與此同時,摩根大通對中國平安H股的多頭持倉比例於2025年9月8日從6.78%提升到6.99%。
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底氣,既源於外部認可,也來自內部凝聚力——根據聯交所資料顯示,中國平安長期服務計劃於9月8日增持中國平安739萬股H股,每股平均價56.0194港元,涉資4.14億港元,持股量由4.95%增至5.05%。
內部信心與外部認可的雙重加持並非偶然,而是中國平安將 ESG 理念深度融入業務運營,在環境、社會及治理維度持續深耕的必然結果。
一、以綠色金融與科技構建低碳發展生態
面對全球氣候變化挑戰,中國平安以“綠色金融”爲核心抓手,聯動科技力量,形成了“對外推動社會低碳轉型、對內落實自身減排承諾”的雙輪驅動模式。
在綠色金融佈局上,平安構建了“投資+貸款+保險”的三維資金支持體系,爲低碳產業注入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
據2025年中期報告顯示,截至6月末,平安保險資金綠色投資規模達1444.82億元,重點投向含綠色環保、清潔能源、污染治理等領域;綠色貸款餘額2517.46億元,爲綠色項目提供長期資金支持;綠色保險原保險保費收入358.36億元,通過推出鋰電池衰減險、充電樁產品責任險、耕地地力指數保險等創新產品,爲企業低碳轉型轉移風險。
在自身環境責任落實上,平安將“碳中和”目標納入集團戰略頂層設計,承諾2030年實現運營碳中和,並啓動“-5%減碳行動”。2025年上半年,集團運營碳排放約19.5萬噸,同比減少11%。
爲激發全員參與,平安搭建了集團員工碳賬戶體系,覆蓋員工超18.7萬,累計減碳行爲227萬次,累計減碳量23664噸。這一舉措打破了“企業減碳與員工無關”的傳統認知,形成“企業目標引領+員工日常踐行”的協同機制。
科技則成爲平安應對氣候風險、優化ESG管理的關鍵支撐。比如平安自主研發的“鷹眼”風險減量服務平臺,依託大數據與AI技術,可實時監測颱風、暴雨、地震等災害風險,2025年上半年累計預警災害25.9萬場,發出災害預警信息42.6億次,覆蓋6402萬個人及企業客戶。
二、以多元業務踐行社會責任
在社會維度,中國平安以“普惠金融”“養老健康”“數字包容”爲着力點,將金融服務延伸至民生需求最迫切的領域。
普惠金融領域,平安打破傳統金融“偏愛大企業”“忽視鄉村”的侷限,通過資金傾斜與服務下沉,填補民生服務空白。
截至2025年6月末,平安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累計投入近10.8萬億元,重點支持製造業、科技創新等領域;在鄉村振興方面,2025年上半年提供產業幫扶資金 328.09億元,助力農村特色產業發展,同時開展“百村巡迴醫療下鄉”66場,爲偏遠地區村民提供免費體檢、慢病諮詢等服務。
針對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慢”的痛點,平安藉助AI技術打造“行雲”等AI借款解決方案,截至2024年末已累計服務客戶127.6萬。這種“關注小微企業”的敏感度,正是平安“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民生導向的體現,爲緩解社會痛點提供了樣本。
養老與健康服務領域,平安針對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的現狀,構建了“產品+服務+場景”的全鏈條醫療養老生態。
2025年上半年,“平安家醫”會員覆蓋超3500萬人,家醫年人均使用頻次達5次,爲保單用戶提供專業醫療健康服務的同時,也強化了自身金融業務粘性。
截至2025年6月30日,在平安近2.47億的個人客戶中,有近63%的客戶同時享有醫療養老生態圈提供的服務權益。2025年上半年,超1300萬平安壽險的客戶使用健康管理服務,其中新契約客戶使用健康管理服務佔比近67%。這既解決了“養老錢從哪來”的問題,又爲客戶提供了切實所需的各類服務。
此外,針對數量更爲龐大的居家養老的年長者,平安還開發升級了適老化設備,從安裝到後期使用均進行了深度優化,並能主動監測長者居家風險,充分展現了商業向善的核心底色。
三、結語
中國平安的ESG實踐,並非零散的項目堆砌,而是一套邏輯清晰的閉環體系:以ESG戰略爲頂層設計,將綠色金融、普惠服務、養老健康等業務作爲落地載體,用科技與數據保障執行效果,最終實現“企業價值與社會價值共生”。這份體系化的實踐,正是其獲得市場認可的核心邏輯。
未來,隨着全球ESG標準的進一步統一,中國平安可進一步以ESG爲抓手,推動跨領域協同,爲行業提供可複製的“ESG業務融合”模式,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貢獻更多“平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