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深鵬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www.gogudata.com)
9月8日,A股人形機器人板塊拉昇走高,掀起一輪強勁的漲停潮,多個概念股開盤就很快封板。
其中,鳴志電器漲停,綠的諧波、利元亨、匯川技術漲超11%,帶動機器人ETF易方達(159530)漲4.9%,位居ETF全市場漲幅榜前列。
板塊最大的刺激因素,是特斯拉開通TeslaAI官方微博展示人形機器人。
加上之前的幾大利好,使得人形機器人板塊出現強勢上漲,成爲今天市場上最亮眼的高科技板塊。
進入9月份,人形機器人的利好消息變得多了起來。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開篇提到的特斯拉新聞。
9月7日,特斯拉開通名爲“Tesla AI”的微博賬號,併發布首條微博“我一直在努力改善自己的身材”,展示了新版本的Optimus人形機器人。
這一舉動蘊含了遠超其表面的深意。
特斯拉這一動作,向市場傳遞了幾個清晰的戰略意圖:
首先,中國市場的重要性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作爲全球製造業的核心樞紐,中國不僅是未來人形機器人最重要的消費市場,更是關鍵應用場景的試驗基地。特斯拉顯然經過周密籌備,這一舉措表明中國市場在其全球佈局中的戰略地位已經達到新高度。
其次,這是其生態系統構建的重要開端。
通過建立中文社交平臺,特斯拉正在搭建與中國科技愛好者、潛在開發者、科研院所和企業用戶的直接對話通道。這一舉措既是在培育市場認知、積累潛在用戶,也是在爲後續可能推出的軟件開發工具包(SDK)和應用生態建設鋪設道路。
此外,這一舉措也體現了品牌本土化與輿論引導的深意。
通過使用親切的中文與受衆互動,特斯拉致力於消除公衆對尖端技術產品的距離感和不安心理,着力塑造Optimus友好、實用且不可或缺的夥伴形象。這爲其未來實現大規模社會化應用掃清了認知障礙,奠定了輿論基礎。
9月份,特斯拉還有兩個關於人形機器人的重大事件。
9月2日,特斯拉正式發佈《宏圖計劃第四篇章》(Master Plan Part IV),押注在一個更具顛覆性的領域:將人工智能帶入物理世界。
這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戰略調整,更是特斯拉從一家汽車公司向“人工智能+機器人”巨頭的全面轉型。馬斯克當天在X平臺上表示,預計未來特斯拉約80%的價值將來自Optimus機器人。
上週五,特斯拉董事會提出一項新的“天價薪酬包” 。
若馬斯克在未來十年內達成一系列極具挑戰性的目標,他將獲得價值約1萬億美元的報酬,前提是特斯拉市值必須達到一系列門檻。例如,要拿滿所有股票,公司市值需要達到8.5萬億美元,大概是目前的8倍,也是當下“全球股王”英偉達的兩倍。
而要達到這個目標,必然離不開人形機器人這個特斯拉最大的價值所在。
從產業進展、企業基本面上看,人形機器人毫無疑問已經非常接近“iphone”時刻。
在2025年中報中,我們已經可以捕捉到一些人形機器人板塊公司的動向。
多家公司在人形機器人相關業務上取得了實質性進展,部分公司已獲得首批量產訂單,如長盈精密、雷賽智能等等,這標誌着人形機器人已經從概念和研發階段,逐步走向小批量的商業化應用嘗試。
另外,今年多地舉辦的機器人運動會,也對機器人的銷量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如人形機器人半馬比賽(4月份)過後一個月,獲得第二名的鬆延動力就拿到了1000臺以上訂單,而在今年年初,該公司還基本是零訂單,連銷售團隊都沒有。
雖然整個板塊的盈利能力全面提升,尚有賴於人形機器人大規模量產和成本下降,但良好的開端,增加了市場對於人形機器人板塊的信心。
一些基金經理將人形機器人產業的發展與智能手機、電動汽車的浪潮相類比,認爲其市場空間巨大且持續週期會更長。而市場資金對於人形機器人板塊的持續買入,也反映了市場對這個賽道未來增長前景的認可。
其中,機器人ETF易方達(159530)近20交易日資金淨流入20.38億元,居機器人相關ETF第一。
機器人ETF易方達(159530)備受資金青睞的原因,可能在於其跟蹤的國證機器人指數,該指數選樣範圍突出人形機器人本體和核心零部件,相關個股佔比近八成,“人形含量”在ETF跟蹤的指數中位居第一,更貼合人形機器人產業鏈。
自2025年4月10日國證機器人產業指數修訂以來,其累計收益率達40%,同期中證機器人指數收益率爲33%,滬深300收益率爲21%;自去年924以來,機器人ETF易方達(159530)標的指數領漲同指數和滬深300。
機器人ETF易方達(159530)是跟蹤國證機器人指數中規模最大的ETF,最新規模達64.75億元。 此外,易方達國證機器人產業ETF聯接(A/C:020972/020973)爲場外投資者一鍵佈局人形機器人賽道提供了便捷工具。
除了政策面、基本面上的利好,目前股市走牛、美聯儲降息以及全球流動性寬鬆期的到來,也會顯著影響人形機器人板塊的走向。
寬鬆的貨幣政策,直接壓低了無風險利率,引導全球資金成本下行,極大地提振了風險偏好,使一級市場風投(VC)、私募(PE)和二級市場增發融資變得更加活躍。
據IT桔子數據,截至7月10日,國內人形機器人領域共發生83起投資事件,其中,上半年發生77起,而去年全年爲67起,2025年截至目前具身智能領域共發生124起投資事件,去年的數據爲89起。
最近,還有一個最爲重磅的資本事件:宇樹科技IPO。
宇樹科技已經對外宣佈,預計將在2025年10月至12月期間向證券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請文件,屆時公司的相關運營數據將正式披露。
這不僅讓投資者能夠觸摸得到這家中國最爲火熱的人形機器人公司,也預示着相關產業鏈企業將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同時,科技成長股的估值核心依賴於對未來現金流的貼現,利率下降直接導致貼現率降低,這意味着未來收入的現值大幅提升,從而推高公司的理論估值天花板。在牛市情緒和流動性氾濫的加持下,這一效應被顯著放大。
這使得機器人企業能獲得充足的“彈藥”用於技術迭代、人才爭奪和產能建設,加速從概念走向量產。
另外,從機器人銷售端看,牛市、降息與流動性寬鬆,都會刺激下遊應用企業擴大資本開支,特別是在面臨勞動力成本高企和供應鏈重構的背景下,對於“機器換人”的解決方案需求將更爲迫切,潛在客戶如製造業、物流業巨頭,財務狀況改善、貸款成本下降,會更願意投資於這種前瞻性的生產力工具。
需求的預期提升、銷售數據的增長,反過來又進一步驗證了資本市場給予高估值的合理性,形成正向循環,即“低成本資金—>高估值支撐—>強產業投入—>預期需求爆發” 的傳導鏈條,爲人形機器人產業提供了從研發、融資到商業化的全週期助力,是其實現從“主題”到“產業”跨越的關鍵催化劑。
人形機器人產業,在2025年已迎來產業化落地的關鍵轉折點,特斯拉Optimus量產線的正式亮相和激進的產能爬坡計劃,目標2026年實現每週數千臺產量,徹底打消了市場疑慮,標誌着行業從實驗室正式邁向商業化階段。
這一突破不僅驗證了技術可行性,更向全球供應鏈傳遞了需求爆發的明確信號,帶動整個產業鏈進入景氣週期。
作爲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重要的一環,中國的角色不可或缺。
在諸多高價值量、高壁壘的核心部件領域,如執行器總成、力矩電機和精密減速器,中國廠商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這些環節直接受益於頭部廠商訂單釋放,且國產替代空間巨大。
同時,政策層面,中國已將人形機器人列爲未來產業重點方向,與全球資本持續涌入形成合力。
2025年,具身智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以北京、深圳爲代表的地方政府率先響應,發佈具身智能三年行動計劃,如北京市計劃到2027年突破百餘項關鍵技術,培育千億級產業集羣,深圳市則規劃形成超1200家相關企業的產業生態。
當然了,許多人形機器人配套企業,仍處於高研發投入期,業績兌現需要時間,且技術路線迭代也可能會帶來不確定性。
因此,聚焦已進入知名頭部廠商供應鏈、具備規模化量產能力的零部件企業,把握產業爆發初期的"賣鏟人"紅利,同時需要密切關注AI算法突破和具體應用場景落地的進展。
還有,選擇一些堅守兼備的投資工具,特別是人形機器人含量比較高的ETF,也能夠幫助投資者更好地掘金人形機器人這個金礦。(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