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14 日,京東披露 2025 年第二季度業績:當季淨收入 3567 億元人民幣,同比 +22.4%,為近三年來最快季度增速;歸母淨利潤 62 億元,按非美計量口徑(非 GAAP)口徑歸母淨利潤 74 億元。管理層稱,零售主業保持穩健,新業務(含外賣)帶動用戶與頻次提升,但投入階段對利潤率形成壓力。
二季度,京東收入由去年同期的 2914 億元升至 3567 億元,受商品收入與服務收入雙輪驅動,同比分別增長約 20.7% 與 29.1%。與此同時,集團層面由於新業務投入擴大,經營利潤從上年同期的正轉為小幅虧損;按非美計量口徑計,經營利潤約 9 億元,顯示在費用投放下仍維持弱正的經營槓桿。每 ADS 攤薄收益為 4.15 元人民幣,按非美計量為 4.97 元。
零售主業。二季度京東零售收入 3101 億元,同比 +20.6%;經營利潤 139 億元,經營利潤率 4.5%,較去年同期提升 0.6 個百分點。管理層稱零售毛利率已連續 13 個季度同比提升,電子與家電類目增長居前,日百保持兩位數增長。上述表現反映供應鏈效率與大促(618)結構優化帶來的提效。
物流板塊。二季度京東物流收入 515.6 億元,同比 +16.6%;以上半年口徑看,京東物流總收入 985.3 億元(+14.1%),一體化供應鏈客戶收入上半年 501 億元(+19.9%),二季度單季增速達 26.3%,並在沙特推出自營快遞品牌「JoyExpress」,海外網絡持續拓展。
新業務(含外賣、本地生活等)。二季度新業務收入 138.5 億元,同比 +198.8%,但經營虧損擴大至 147.8 億元、經營利潤率約 -106.7%。公司披露:618 期間外賣單日訂單峰值突破 2500 萬單,入駐品質商家超 150 萬,全職騎手規模超 15 萬,並與零售、物流在用戶與履約側形成協同。增長「提速」的同時,補貼與拉新投入是利潤的主要擠壓源。
費用與現金流側。二季度行銷支出 270 億元(同比 +127.6%),履約開支 221 億元(同比 +28.6%),費用結構的階段性抬升與新業務補貼密切相關。公司強調將「按節奏推進」新業務,避免無序補貼。
(圖源:京東 2025Q2 財報)
財報後的首個港股交易日,京東集團(9618.HK)低開走弱,早盤一度跌約 3%,盤面隨恒指下行而擴散,顯示資金對「增收不增利」的定價更為直接。跌勢的核心原因在於市場預期外賣等新業務將持續高投入、壓縮利潤率:二季度經調整淨利率由 5.0% 降至 2.1%,而新業務(含外賣)單季經營虧損約 147.8 億元,投資者擔心下半年補貼與拉新的支出仍將拖累盈利修復。
展望後市,關注三條線索:其一,外賣業務的單位經濟改善節奏——訂單密度、履約效率是否帶動補貼強度邊際回落,將直接影響港股估值中樞;其二,零售主業利潤率能否延續大促季度的抬升,平台廣告與第三方服務收入能否維持較高增速,為股價提供「基本面底」;其三,資本與本地化動作的兌現度,例如回購執行與在港線下零售的協同進展(公司已完成對「佳寶」收購並宣布門店促銷),若能帶來現金流與心智的雙重強化,有望緩解外賣投入對利潤的階段性擠壓。
登入 uSMART HK App 後,於頁面右上角點擊「搜索」,輸入標的代碼並進入詳情頁,了解交易詳情與歷史走勢。點擊右下角「交易」,選擇交易類型,最後填寫交易條件後送出訂單即可。
(圖源:uSMART HK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