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14 日,京东披露 2025 年第二季度业绩:当季净收入 3567 亿元人民币,同比 +22.4%,为近三年来最快季度增速;归母净利润 62 亿元,按非美计量口径(非 GAAP)口径归母净利润 74 亿元。管理层称,零售主业保持稳健,新业务(含外卖)带动用户与频次提升,但投入阶段对利润率形成压力。
二季度,京东收入由去年同期的 2914 亿元升至 3567 亿元,受商品收入与服务收入双轮驱动,同比分别增长约 20.7% 与 29.1%。与此同时,集团层面由于新业务投入扩大,经营利润从上年同期的正转为小幅亏损;按非美计量口径计,经营利润约 9 亿元,显示在费用投放下仍维持弱正的经营杠杆。每 ADS 摊薄收益为 4.15 元人民币,按非美计量为 4.97 元。
零售主业。二季度京东零售收入 3101 亿元,同比 +20.6%;经营利润 139 亿元,经营利润率 4.5%,较去年同期提升 0.6 个百分点。管理层称零售毛利率已连续 13 个季度同比提升,电子与家电类目增长居前,日百保持两位数增长。上述表现反映供应链效率与大促(618)结构优化带来的提效。
物流板块。二季度京东物流收入 515.6 亿元,同比 +16.6%;以上半年口径看,京东物流总收入 985.3 亿元(+14.1%),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收入上半年 501 亿元(+19.9%),二季度单季增速达 26.3%,并在沙特推出自营快递品牌「JoyExpress」,海外网络持续拓展。
新业务(含外卖、本地生活等)。二季度新业务收入 138.5 亿元,同比 +198.8%,但经营亏损扩大至 147.8 亿元、经营利润率约 -106.7%。公司披露:618 期间外卖单日订单峰值突破 2500 万单,入驻品质商家超 150 万,全职骑手规模超 15 万,并与零售、物流在用户与履约侧形成协同。增长「提速」的同时,补贴与拉新投入是利润的主要挤压源。
费用与现金流侧。二季度行销支出 270 亿元(同比 +127.6%),履约开支 221 亿元(同比 +28.6%),费用结构的阶段性抬升与新业务补贴密切相关。公司强调将「按节奏推进」新业务,避免无序补贴。
(图源:京东 2025Q2 财报)
财报后的首个港股交易日,京东集团(9618.HK)低开走弱,早盘一度跌约 3%,盘面随恒指下行而扩散,显示资金对「增收不增利」的定价更为直接。跌势的核心原因在于市场预期外卖等新业务将持续高投入、压缩利润率:二季度经调整净利率由 5.0% 降至 2.1%,而新业务(含外卖)单季经营亏损约 147.8 亿元,投资者担心下半年补贴与拉新的支出仍将拖累盈利修复。
展望后市,关注三条线索:其一,外卖业务的单位经济改善节奏——订单密度、履约效率是否带动补贴强度边际回落,将直接影响港股估值中枢;其二,零售主业利润率能否延续大促季度的抬升,平台广告与第三方服务收入能否维持较高增速,为股价提供「基本面底」;其三,资本与本地化动作的兑现度,例如回购执行与在港线下零售的协同进展(公司已完成对「佳宝」收购并宣布门店促销),若能带来现金流与心智的双重强化,有望缓解外卖投入对利润的阶段性挤压。
登入 uSMART HK App 后,于页面右上角点击「搜索」,输入标的代码并进入详情页,了解交易详情与历史走势。点击右下角「交易」,选择交易类型,最后填写交易条件后送出订单即可。
(图源:uSMART HK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