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結構加速轉型與“雙碳”目標深入推進的背景下,中國天然氣產業在保障能源安全、推動綠色轉型中承擔着愈發重要的角色,國內產量穩步增長、進口規模持續擴大、管網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隨着國內天然氣市場體制改革進入深水區,產供銷儲體系建設和“全國一張網”步伐加快,市場供應呈現多主體、多渠道特徵,市場充分競爭的格局逐步形成。
“未來希望通過降低終端用能成本,提升能源可負擔性,構建長期可持續的燃氣行業生態。”香港中華煤氣行政總裁黃維義在第29屆世界燃氣大會上表示。
作為香港中華煤氣氣源供應鏈業務承接體的港華氣源,在成立之初就明確了“保供降本”的基本目標,為城燃業務發展激發內生動能,以一體化、協同化、多元化業務模式,創造可持續的供應鏈價值。基於集團穩固的下游市場和較均衡的產業鏈佈局,一方面爭取上游優質資源,有效整合項目資產,持續優化氣源結構;另一方面加強集團統籌,降低氣源成本,提升保供能力。
氣源供應多樣化和貿易門檻降低,提升資源保障能力和儲氣調峯能力,正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對城燃集團而言,這有助於其獲得更多氣源自主選擇權,提升議價能力,同時也對氣源統籌、需求消納、內外協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供應鏈環節中,能夠綜合調度的資源越多,就越能更好地滿足下游客户,依據不同客户對於不同資源的需求和定價差異,尋求利潤空間。港華氣源以上游資源和下游需求為核心,着力構建生態圈,提升天然氣交易規模,打造流動性保供和資源市場的聚合效應。
強化資源運作,構建多元供應體系
面對天然氣供需呈現寬鬆態勢,港華氣源通過積極與上游合作,持續擴大中長期資源規模,增強保供“底氣”。推進與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統談分籤,實現資源結構與需求側的優化匹配。同時與國家管網集團在接收站、儲氣庫、創新產品方面加強合作,發揮協同規模效應,優化資源調度通道,配合基礎設施和服務的延伸。
LNG接收站作為進口的重要通道,在整個天然氣產業鏈中具有接卸、儲存、氣化和調峯功能。港華氣源依託香港與內地貿易組合優勢,積極拓展進口採購渠道,構建並優化國際LNG資源池。並在LNG自主進口、聯合採購等方面作出積極探索,進一步增強氣源供應鏈的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
集團通過廣東大鵬LNG接收站投資權益,向華南地區城燃企業供氣。在唐山曹妃甸LNG接收站投資的2座20萬立方米儲罐,將形成自主進口通道和庫容存儲能力。
2023年,集團在國家管網天津LNG接收站窗口期完成自主進口LNG首船現貨。目前,已與國際天然氣供應商落實了每年150萬噸規模長期協議,將提供中長期進口資源保障。同時把握現貨進口機會,加強國際國內資源聯動,合理控制氣源採購成本和交易風險。
深化需求統籌,凝聚行業合力
在國內佈局多家天然氣業務平台,以“商務+服務”模式雙輪驅動,全方位對接需求側,加強資源供需深度融合,拓展服務深度與廣度。以供應保障為根基,優化資源池的統一調度,強化全方位統籌,助力城燃企業實現氣源自主化、多元化及市場化運營。
實施“一企一策”差異化策略,突破難點堵點,協助下游企業攻堅克難,有效助力企業降本增效。發揮區域性業務平台特點,充分鏈接資源商、城燃分銷商、區域貿易商,創新業務模式,增強商務靈活性。
通過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行業共生,拓展業務發展空間。港華氣源一邊大力“引進來”,構建以港華金壇儲氣庫基地為樞紐的交易中心,吸引合作伙伴入駐,提升行業競爭力,加快釋放市場化潛力。一邊大步“走出去”,依託資源優勢主動開發外部客户,精準匹配資源需求,挖掘儲備外部城燃及重點工業客户。
與此同時,聚焦對外合作發力點,與多家天然氣公司及大型城燃集團在管道氣供應、儲氣設施商業化應用、國際LNG採購、管道互聯互通等方面開展協同合作,利用資源稟賦、基礎設施、市場地位等各方優勢,加強信息共享、資源協同和業務創新,共同打造行業合作的新典範。
完善儲運體系,提升保障能力
天然氣地下儲氣庫在季節調峯、應急供氣、優化管網運行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港華氣源依託位於常州的金壇地下鹽穴儲氣庫,形成多路氣源交匯轉輸和靈活的注採優勢,為35家城燃企業累計供氣超過7億立方米。
儲氣庫二期首批儲氣井於年內投運,地方合作項目常州市儲氣庫也正加快建設,至2030年,儲氣庫基地氣井規模將達到40口,儲氣容量逾18億立方米,成為長三角地區重要的應急調峯保障基地。
位於四川威遠的港華燃氣應急調峯儲備基地,每年可源源不斷地將頁巖氣加工為LNG。在儲備、調峯、供應能力的基礎上,還輻射至周邊省市地區,與港華金壇儲氣庫基地形成“東西合縱”。
這兩個項目都已實現了各自與對應的國家管網以及中石油、中石化氣源管道的互聯互通,既有條件滿足集團轄區內城鎮燃氣的季節性調峯保供需求,又能夠對全國天然氣管網的氣量平衡發揮積極作用。
通過山西煤層氣、寧夏煤制氣建立上游液化生產項目供應鏈,夯實非常規天然氣自營規模,以市場化原則向周邊地區車用加氣站、工業等終端用户銷售,還可滿足城燃企業需求,作為城燃項目的日常補充和應急調峯氣源。
創新商業模式,打造流動性保供
香港中華煤氣氣源業務營運總裁周衡翔認為,“當前天然氣市場資源相對寬裕,地區之間不平衡性進一步加大,行業正從資源能力性保供進入到流動性保供的新階段。”
多元資源的獲取、儲運能力的提升、流動性的釋放,同時催生了業務模式的靈活設計和創新。港華氣源利用儲氣庫商業運作屬性,在倉儲功能上創新“儲氣銀行”業務,基於資源池的加持和供需融合,通過氣液轉換、買賣轉換、借還轉換、存取轉換,實現跨時間、跨空間資源流動。
聚合產業生態,以開放性、公平性交易為載體,推進智慧交易平台建設,將實現儲氣庫產品線上化交易、資源池銷售、需求側調度等平台價值。
面對新市場格局,港華氣源在業務模式上精準落子,以“氣液聯動”和“氣液聯調”為落腳點,發揮管網互聯互通優勢,形成互補互供協同平台,盤活基礎設施運行效能與資源流動性,實現保供使命和效益價值的雙向奔赴。
未來,港華氣源將以國家能源結構轉型和天然氣市場化改革為契機,構建產供儲銷一體化平台,不斷拓展商業合作,提升供應鏈系統韌性,助力天然氣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來源:港華氣源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