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馮柳最新出手!新進一隻醫藥股

馮柳新進一隻醫藥股。

根據上市公司公吿,馮柳旗下基金“高毅鄰山1號遠望”新進太極集團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

截至7月16日,高毅鄰山1號遠望以2000萬股的持股數成為公司的第三大流通股股東,按當日收盤價21.76元/股測算,馮柳的持股市值達4.35億元。

太極集團主要從事中成藥、西藥、保健用品、醫療包裝製品、醫療器械產銷及原材料、中藥材、藥用包裝的進出口業務,主要產品包括曲美、急支糖漿、藿香正氣口服液、補腎益壽膠囊、兒康寧、通天口服液、紫杉醇、鹽酸格拉斯瓊、太羅等。

這不是馮柳第一次持有中藥股,馮柳旗下高毅鄰山1號遠望還持有一家中藥老字號同仁堂。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馮柳持有2350萬股同仁堂,一季度末持有市值8.6億元。

大爆發!年內最牛榜單來了

與GSK達成重磅合作,恒瑞醫藥暴升

恒瑞醫藥港股升超18%,股價來到80港元,A股直接升停,創2021年7月以來新高。

消息面上,恒瑞醫藥公吿,與生物製藥公司GSK達成協議,將HRS-9821項目的全球獨家權利(不包括中國大陸、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及台灣地區)和至多11個項目的全球獨家許可的獨家選擇權有償許可給GSK。

GSK將向恒瑞支付5億美元的首付款,如果所有項目均獲得行使選擇權且所有里程碑均已實現,恒瑞將有資格獲得未來基於成功開發、註冊和銷售里程碑付款的潛在總金額約120億美元。

在政策支持、出海加速、業績增長等多重利好驅動下,港股醫藥板塊上演飆升行情。

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25日,和鉑醫藥、加科思、三生製藥等15家創新藥企年內升幅超過200%。

在年內ETF升幅榜上,港股創新藥霸榜。港股創新藥ETF、恒生創新藥ETF、港股創新藥ETF年內升幅超90%。

隨着醫藥股行情回暖,公募基金繼續加倉。

公募基金二季度末重倉持股的醫藥股總市值為3009億元,相較於一季度末的2739億元,提升9.86%。

截至二季度末,全部公募基金重倉持股中,醫藥股持倉比為 9.77%,較一季度末上升0.72%;醫藥公募基金重倉持股中,醫藥股持倉比 94.59%,上升0.84%

截至二季度末,公募基金重倉持股市值前五的醫藥股分別為恒瑞醫藥(321 億元)、藥明康德 (251 億元)、邁瑞醫療(227 億元)、信達生物(155 億元)、聯影醫療(119 億元)。

公募基金重倉持股市值增長前五的醫藥股分別為信達生物(+105 億)、三生製藥(+72 億)、信立泰(+37 億)、石藥集團(+33 億)、京東健康(+31 億)。

2

年內領跑全球,公募10大重倉佔據4席

今年以來各路機構湧入港股,堪稱罕見。

年內南向資金淨流入8200.28億港元,超過2024年全年的8078.69億港元。

在資金推動下,港股領跑全球,年內恒生指數升幅27%,排名全球主要市場前列。

公募基金二季度繼續加倉港股,對港股持有比例再創歷史新高。

截至二季度末,主動偏股基金中港股持有規模達到16.85%,環比增長1.12%,持續創下歷史新高。

其中,騰訊連續兩個季度成為公募基金第一大重倉股,且前十大重倉中已經有4支港股標的,分別為騰訊控股、阿里巴巴、小米集團和中芯國際。

隨着港股市場熱度上升,港股IPO也格外活躍,今年以來融資總額已經位居全球第一。

截至7月25日,2025年已有52家公司登陸港股上市,接近2024和2023年全年的75%(均為70家)。

這其中的一個新趨勢是,自去年9月美的港股上市以來,越來越多的A股公司也選擇赴港上市。目前已有包括美的集團、寧德時代與恒瑞醫藥等13家A股龍頭企業登陸港股,後續更有超過50家A股披露赴港上市計劃,呈現A to H上市持續火熱的勢頭。

融資規模方面,今年港股IPO首發募集資金已達1273.6億港元,創2021年以來新高,接近過去兩年的總和(2024年877.4億港元與2023年462.9億港元)。

3

散户暴動再現!機構拉響警報

美股主要股指攀升,接連刷新歷史紀錄。標普500指數、納斯達克指數均於上週五收於歷史最高點位。

美股散户徹底瘋狂,Opendoor Technologies、柯爾百貨和Krispy Kreme等一批被嚴重做空的迷因股突然爆發瘋狂升勢。

迷因股(Meme Stock)是指因社交媒體或網絡論壇的集體炒作而短期內股價劇烈波動的股票,其價格波動往往與公司基本面無關,更多由散户投資者的情緒、敍事傳播和投機行為驅動。這類股票通常具有高度投機性、高風險性和娛樂化特徵,是近年來全球資本市場中新興的現象。

早在2021年,散户集體湧入AMC、遊戲驛站等迷因股,掀起散户大戰華爾街,當時機構緊急“拔網線”才平息了風波。

隨着“迷因股”熱潮捲土重來,華爾街機構拉響警報。

美國金融業監管局最新數據顯示,券商6月向美股投資者放貸超過1萬億美元,創下歷史紀錄。

截至6月30日的兩個月內,紐交所保證金債務飆升18.5%,這是自1999年末或2007年中以來投資者加槓桿購買美股的最快速度。

市場分析認為,如此之高的槓桿規模反映了散户的交易情緒高升,是一個潛在的危險信號。

美國銀行分析師哈特內特警吿稱,隨着貨幣政策趨松以及金融監管的放寬,美國股市出現泡沫的風險正在上升。

Mapsignals首席策略師Alec Young指出,迷因股現象確實令人不安,但問題在於市場可能過於聚焦於此,市場不是根據“好與壞”,而是“好於預期與差於預期”來定價,從貿易協議來看,目前每項協議都比4月初定價時的情況要好。

高盛策略師發出警吿稱,美股中高風險活動增加,衡量市場投機情緒的指標已飆升至歷史最高水平,僅次於2000年互聯網泡沫和2021年散户抱團股狂潮時期。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