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史詩級回調後,投資港股的QDII可謂揚眉吐氣,領跑全球主要市場!
上半年恒生指數上升達20%,其中恒生科技指數升幅為18.68%,大幅跑贏了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市場主要指數。
即便在4月份特朗普關税衝擊下出現大幅回調,之後也迅速回升進入“技術性牛市”。個股方面,泡泡瑪特、蜜雪集團、老鋪黃金等股票更是出現持續飆升的盛況。
值得一提的是,近幾年QDII基金升幅前列多為美股、日股等海外主要指數,今年港股持續飆升,推動港股QDII基金領跑全球。
數據顯示,年內港股基金包攬QDII基金升幅榜前十。
截至7月4日,年初至今,匯添富香港優勢精選以97%的收益,大幅跑贏海外市場其他指數,領跑QDII基金。
Wind數據顯示,該基金主要重倉創新藥,一季度末重倉股中有多隻出現翻倍,比如信達生物、榮昌生物、科倫博泰生物-B等。
18只QDII基金年內收益率超50%,不少重倉創新藥的港股QDII基金淨值領跑,佈局新消費類的QDII基金也升幅不俗。
總體上,年內QDII基金平均淨值上升12.8%,除了港股之外,部分歐洲市場相關QDII基金淨值升超20%。
截至7月4日,南向資金年內淨買入7398.65億港元,較去年同期翻倍,且逼近2024年全年曆史峯值,內地資金的持續買入是港股反彈的核心驅動力。
除南向資金之外,新發行QDII基金也持續帶來增量資金。
港股成為今年QDII基金新發產品的重要領域。Choice數據顯示,截至6月29日,今年以來成立的24只QDII基金多為港股主題。
業內人士認為,機構扎堆佈局港股主題QDII基金,源於港股基本面修復、資金面改善下的價值重估。
今年以來,港股出現了兩波較大的行情:第一次由恒生科技為代表的新經濟產業趨勢驅動;第二次,在貿易不確定性下,南下資金、全球資金進一步流入港股,引爆了稀缺、紅利資產。
對於港股市場,交銀國際認為,當前港股正處於多重利好因素共振的有利窗口期:外部環境擾動邊際收斂為市場提供了難得的緩衝期,特朗普政策重心從關税到減税的“由外向內”切換,顯著降低了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而港股市場充裕的流動性環境則為資金配置提供了有力支撐,也與南向資金積極佈局形成呼應。科技板塊的投資價值凸顯:從資金配置角度看,外資對信息技術板塊的持續加碼體現了國際資本的長期信心;從多空格局看,該板塊多空分歧的收斂預示着波動性的降低和趨勢性機會的醖釀。結合1季度AI估值重估敍事行情後的充分調整,當前科技板塊的擁擠度水平適中,配合資金面的積極信號,向上彈性空間相對較大,有望成為下一輪上升行情的重要引擎。港股從結構性行情向全面上升的轉換,仍需要更強有力的基本面支撐和政策催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