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評》恆指向下 京東進軍旅遊業 攜程及美團受壓
市場觀望中東局勢最新發展及美聯儲局議息,港股今日持續向下。美股道指及納指隔晚各跌0.7%及0.9%,撰文之時,美國2年期債券孳息跌至3.946%,美國10年期債券孳息跌至4.385%,美匯指數跌0.13%至98.69,道指期貨最新升63點或0.2%,納指期貨最新升0.35%。人行行長潘功勝在陸家嘴論壇上宣布8項重磅金融政策,包括擬設數字人民幣國際營運中心、上海「先行先試」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創新等。上證綜指全日升1點或0.04%收3,388點,深證成指升0.24%,滬深兩市成交額共1.19萬億元人民幣。
恆指低開120點,初段跌幅曾收窄至100點見23,880點後再度向下,曾跌348點見23,631點,全日跌269點或1.1%,收23,710點;國指跌100點或1.2%,收8,594點;恆生科技指數跌77點或1.5%,收5,214點。大市全日成交總額1,819.28億元。北水交易總成交額963.82億元,而南向資金今日淨買入12.42億元(上日淨買入63.02億元)。
港交所(00388.HK)走低2.3%收404元,騰訊(00700.HK)走低1.1%,中國宏橋(01378.HK)揚3.4%。
【京東拓旅遊 攜程美團跌】
京東(09618.HK)繼搶攻外賣餐飲及即時零售業務後,今日宣布正式進軍旅遊業,指商家可享最高3年零佣金,京東全日股價跌1.6%,美團(03690.HK)跌3.5%收133.3元,攜程(09961.HK)走低3.5%收463.2元,同程旅行(00780.HK)股價無起跌。
京東表示希望幫助酒店行業降低經營成本,從而釋放更多資源聚焦服務品質與體驗煥新。京東有全國超過8億高消費力用戶,與全國超過3萬家大型企業和800萬中小企業合作,與四星以上酒店主力客群高度重合,可帶來更豐富多樣的高潛力客流,又指海量用戶的高頻消費催生出旅遊出行等更多消費需求。劉強東宣稱,進軍酒旅行業的目標是通過優化供應鏈,將酒旅行業的成本降低至原有水平的三分之一,並為酒店、餐飲等領域的供應鏈提供全新解決方案。
據花旗本月4日曾發表報告,內媒報道京東計劃進軍旅遊行業,包括:1)高薪招聘來自飛豬、同程、攜程和美團的旅遊人才;2)在小紅書上推廣航空票務拆分銷售;3)為酒店和航空票務預訂提供補貼。該行指,經過與美團、抖音等競爭對手的多輪競爭,攜程和同程已證明其競爭優勢,包括執行力、旅遊供應鏈控制、客戶服務經驗及旅遊流量的獨特性。若京東確實計劃擴展至旅遊行業,特別考慮到京東在高線城市有較大影響力,攜程可能需重新評估與京東的庫存共享協議。
美券商Bernstein於本月10日曾發表報告,認為京東計劃利用旅遊業務帶動電商平台增量流量,挑戰在於旅遊消費的低頻次特性,與高頻次的外賣業務相比,旅遊對京東主平台的訂單密度貢獻有限。短期內,京東的促銷可能對國內航空市場造成一定壓力,特別是該細分市場因低成交率已面臨挑戰,可能導致攜程在該領域持續疲軟。然而,鑑於京東旅遊規模較小及OTA行業的強大忠誠度迴路,料京東難以快速擴張規模。長期來看,對攜程的影響預計較小。京東的本地酒店庫存合作模式顯示其主要利用閒置庫存,其他平台可能比攜程面臨更大風險。在出境旅遊方面,料京東難以突破攜程在出境航班及酒店組合產品的優勢。
【跌股一千隻 理想股價弱】
港股今日市寬續弱,主板股票的升跌比率為18比27(上日為18比29),下跌股份1,120隻(跌幅2.3%),恆指成份股今日12隻股份上升,下跌股71隻,升跌比率為14比84(上日34比62)。大市今日錄沽空238.29億元,佔可沽空股份成交額1,569.82億元的15.179%(上日為15.586%)。
理想(02015.HK)早前遭美團主席王興連續四日減持,公司回應指不涉美團持股部分,理想全日股價跌4.1%。小米(01810.HK)YU7月底發布,樣車已陸續到店,小米隨大市跌0.4%。
關注uSMART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