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兩則消息引爆量子科技,黃仁勳:正在接近拐點!

量子科技領域的兩則重要消息引市場關注:

1)來自英國牛津大學物理學家在單個量子比特控制精度方面創下新紀錄;2)英偉達CEO黃仁勳最新演講稱量子計算正迎來關鍵拐點。

受此影響,美股量子計算概念股集體走強,其中QUBT表現最爲亮眼,截至收盤漲逾25%。

今日A股市場量子計算概念亦大漲,其中,羅普特20cm漲停,三未信安漲超10%,東信和平、格爾軟件10cm漲停,科大國創、吉大正元等跟漲。

牛津大學量子精度突破

牛津大學物理系官網消息,英國牛津大學物理學家在單個量子比特的控制精度方面創下新紀錄,實現了量子邏輯運算史上最低錯誤率:0.000015%,即每670萬次運算中僅出現一次錯誤。

這一成果相較於十年前該團隊創下的紀錄,精度大幅提升,向開發出強大且實用的量子計算機邁出了重要一步。

團隊成員打了個比方:一個人一年內被閃電擊中的概率爲120萬分之一,而該量子邏輯門的出錯概率比這還低得多,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相關論文將於13日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牛津大學物理系研究生、該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莫莉·史密斯 (Molly Smith)表示:“通過大幅降低出錯概率,這項研究顯著減少了糾錯所需的基礎設施,爲未來量子計算機更小、更快、更高效開闢了道路。對量子比特的精確控制也將對時鐘和量子傳感器等其他量子技術有所助益。”

這種前所未有的精度是通過使用捕獲的鈣離子作爲量子比特(qubit)實現的。由於其壽命長且堅固耐用,鈣離子是存儲量子信息的自然選擇。與使用激光的傳統方法不同,牛津團隊使用電子(微波)信號控制鈣離子的量子態。

雖然這一破紀錄的成果標誌着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但研究團隊提醒說,這只是一項更大挑戰的一部分。量子計算需要單量子比特門和雙量子比特門協同工作。目前,雙量子比特門的錯誤率仍然明顯較高——在迄今爲止的最佳演示中約爲二千分之一——因此,降低這些錯誤率對於構建完全容錯的量子機器至關重要。 

黃仁勳:量子計算正在接近拐點

6月11日下午,英偉達CEO黃仁勳在法國發表GTC巴黎主題演講。

“量子計算正在接近一個拐點。”黃仁勳說,第一個物理量子比特是在大約30年前被發現的。1995年,一種糾錯算法發明了出來。2023年,谷歌則展示了世界上第一個邏輯量子比特。隨後,由大量具有糾錯功能的物理量子比特表示的邏輯量子比特數量開始增長。

黃仁勳預測,與摩爾定律類似,量子計算機可處理的邏輯量子比特數量將沿着每5年增加10倍、每10年增加100倍的路徑演進。這些邏輯量子比特的糾錯將做得更好、性能更高、更有彈性。

黃仁勳談到英偉達在量子計算領域的最新進展。

他透露,英偉達的芯片將用於支持量子計算,公司的整個cuQuantum量子計算算法堆棧,將在Grace Blackwell 200芯片上可用並得到加速。

全球巨頭瘋狂佈局

近年來,全球近250家企業已針對量子硬件和量子軟件展開了產業佈局和生態競爭。

其中,中美兩國爲第一梯隊,IBM、谷歌、中科院團隊等加速佈局,量子軟硬件協同生態逐步成型。

美國進展較早,技術路線多元化,超導(如IBM、谷歌)、離子阱(如IonQ)等並行發展,量子軟件(如Rigetti、D-wave)積澱深厚,量子計算雲平臺發展迅速。中國聚焦超導和光量子路線,以中科院實驗室爲核心,從“跟跑”到“領跑”,產業鏈自主可控底座漸趨完善,催生出國盾量子本源量子、國儀量子、量羲技術等一批優秀的量子領域企業。

麥肯錫預測,全球量子計算市場規模快速增長,2023年達47億美元。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報告預計,2030年將達2199.78億美元,2035年突破8077.50億美元。中國量子計算產業規模2025年預計達115.6億元,保持30%以上增長率。

上海證券研報表示,量子科技已成爲大國博弈新戰場,我國高度重視並予以政策扶持,逐漸催生一批優秀的量子領域企業,產業生態逐步完善。我們認爲,量子科技有望極大地推動未來科技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建議關注:國盾量子、神州信息、科大國創、信安世紀、三未信安、禾信儀器、電科網安、格爾軟件、吉大正元、天融信、科華數據等,以及未來上市可期的本源量子、國儀量子。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