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隻百億級信用債ETF誕生!
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27日,跟蹤滬做市公司債指數的易方達上證基準做市公司債ETF規模達到103億元,突破100億元大關,成爲首隻百億交易所基準做市公司債ETF,也是全市場第4只百億信用債ETF。
債券ETF發展迅速,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28日,全市場債券ETF規模達到2814億元,其中,信用債ETF已接近1350億元,幾乎佔據債券ETF市場的“半壁江山”。
華泰證券根據底層資產的不同,將債券ETF簡單分爲以下三類:
第一類是利率債ETF,底層資產是由政府發行的債券,幾乎沒有信用風險,根據具體發行對象的不同又可分爲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地方政府債等。利率債ETF由於底層資產沒有違約風險,其流動性更好,交易更活躍。單純的利率債投資需要非常高的資金門檻,不利於資產規模較小的投資者進行倉位的動態調整,而利率債ETF的出現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讓更多中小投資者都可以參與到利率債的配置中去。目前(截至2025年4月30日)共有16只利率債ETF,其中國債ETF有7只,政金債ETF有5只,地方債ETF有4只。
第二類是信用債ETF,主要投資於非政府信用主體發行的債券。發行方的信用質量各異,從高評級的投資級別到低評級的高風險債券都可能包含在其中。信用債ETF的收益和風險水平會受到發行者信用狀況的影響。信用債ETF天然具備分散信用風險的能力,其投資組合涵蓋多個發行者和行業,投資者能夠實現投資組合的分散,降低個別債券發行者違約的風險。目前信用債數量爲11只。
第三類是可轉債ETF,其投資組合主要包括可轉換債券。可轉債ETF是一種混合型金融工具,具有債券和股票的雙重特徵,既有債券的固定收益特徵,又具備潛在的股票資本利得。其收益和風險水平受到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的影響。當股票市場情況好時,可轉債ETF可能受益於其潛在的股票上漲,但在市場不利時,其債券部分提供了一定的保護。目前可轉債ETF數量爲2只。
華泰證券認爲,債券ETF規模的快速增長主要源於以下因素:
1)市場流動性和透明度更高,債券ETF提高了市場透明度,使投資者能夠像交易股票一樣輕鬆買賣,從而增加了流動性。
2)低成本,債券ETF通常擁有較低的費用比率,尤其在債券收益率逐步下行的趨勢下,低成本的優勢更加凸顯。
3)監管框架改善,提高了投資者對債券ETF市場的信心。
4)金融危機後風險偏好降低,投資策略調整,投資者更加註重風險管理,債券ETF作爲風險分散的有效工具受到重視。
5)產品逐步創新,多樣化提升,滿足了不同投資的需求。
值得一提是,我國債券ETF主要被機構投資者持有,機構中以券商、保險公司、廣義基金、銀行爲主。債券ETF凸顯投資優勢:低門檻、低費率、低稅收、高透明度、高分散性、T+0迴轉交易、可質押可兩融、策略靈活等。
華泰證券指出,近年來隨着利率水平不斷降低,債券的Alpha收益越來越難獲取,機構不得不轉向Beta管理,債券指數基金、ETF等被動投資產品越來越受重視,債券ETF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預計在監管支持、基金公司重點發展、投資者接受度提高的有利環境下,債券ETF將邁入發展新階段。當然與海外發達國家成熟的ETF投資體系相比,我國債券ETF還有較長一段路要走:第一,投資者類型仍需開拓,可進一步積極拓展個人投資者、年金養老金、公募FOF、外資機構、投顧、私募基金等。第二,產品形式需更加豐富,例如綜合債券ETF、多類型的信用債ETF、期限更完備的利率債ETF等。第三,投資策略需進一步完善。第四,完善做市商機制。第五,推進實物申贖機制。第六,債券ETF發展還需監管的進一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