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納爾股份突然披露重磅消息,兩位持股5%以上的大股東及高管擬合計減持不超5.66%公司股份。受此消息衝擊,今日該股開盤低開低走。截至發稿,跌幅超6%至10.25元,總市值縮水至35.06億元。
事實上,近期納爾股份的股價走勢堪稱 “過山車”。2025年5月9日、12日、13日連續3個交易日,股票收盤價格升幅偏離值累計超過20%,公司為此發佈了股價異常波動公吿。然而僅隔一個交易日,股價便急轉直下——5月15日至22日期間,短短6個交易日內累計跌幅接近18%。
根據納爾股份21日公佈的公吿,截至公吿日,股東王樹明持有公司股份27,404,138股,佔公司總股本比例的8.13%,計劃通過集中競價、大宗交易方式減持本公司股份不超過100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2.97%)。
股東楊建堂持有公司股份25,475,632股,佔公司總股本比例的7.56%,計劃通過集中競價、大宗交易方式減持本公司股份不超過90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2.67%)。
副總經理沈衞峯持有公司股份293,931股,佔公司總股本比例的0.09%,計劃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本公司股份不超過7.3萬股(佔本公司總股本比例0.02%)。
公吿明確指出,三位減持股東及高管的減持原因均為個人資金需求。從股份來源看,王樹明、楊建堂所持股份為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前已持有的股份及上市後分紅送轉股份,沈衞峯所持股份則為員工股權激勵授予的股份。
除本次減持外,納爾股份年內還曾暴露內部治理問題。今年1月3日,因兒子游葉桃在2024年11月8日至12月2日期間存在“買入後六個月內賣出”公司股票的行為,該操作已構成短線交易,公司前監事遊志新被上海證監局出具警示函。
值得注意的是,1月2日(即被出具警示函的前一天),納爾股份剛公吿遊志新因"個人原因"辭去監事職務,其離任後仍在公司任職,但不再擔任董監高職位。
公開資料顯示,納爾股份成立於2005年,主要從事精密塗布業務領域的數碼噴印材料、汽車保護膜、光學及電子功能膜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廣泛應用於户外廣吿、裝飾美飾、汽車後市場等領域。
近年來,納爾股份業績如同坐過山車般起伏劇烈。2021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7.59億元,同比增長40.28%,但歸母淨利潤僅為6165.71萬元,同比下降35.64%,增收不增利特徵顯著。
2022年憑藉出售子公司股權收益及海外市場拓展,公司業績出現大幅反彈。當年,納爾股份實現營業收入16.18億元,歸母淨利潤達3.52億元,同比暴增470.87%。
2023年,納爾股份業績再度“變臉“,實現營業收入14.87億元,同比下降8.09%;歸母淨利潤為1億元,同比大幅下降71.54%,盈利能力再次走弱。
不過,最新業績報吿顯示,2024年公司經營呈現復甦跡象:營收達19億元,同比增長27.73%;歸母淨利潤 1.26 億元,同比增長 26.09%。2025年一季度,增長態勢進一步延續,營收、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24.33%、201.41%。
面對傳統業務瓶頸,2021年4月,納爾股份成立子公司納爾氫電,正式跨界進軍氫能源領域,聚焦燃料電池膜電極等核心零部件研發生產,以尋求新的增長點。
然而,時隔近四年,氫能項目進展緩慢。2024年9月,納爾股份在投資者關係平台答覆稱,氫能項目目前仍處於研發及試生產階段,目前產業投資基金正常運行,公司已投資該基金1300餘萬元。
當下,納爾股份正面臨業績波動、轉型遇阻、股價承壓等多重考驗,未來能否在精密塗布主業與氫能新賽道之間找到發展平衡點,仍是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