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天3板的碳纖維龍頭吉林化纖昨夜突爆減持!
公司公告顯示,股東上海方大於5月16日減持1%股份,消息迅速引發市場震動。
今日開盤後,該股股價大幅跳水。截至發稿,跌超7%,報4.67元,總市值縮水至114.8億元,前期連續漲停的強勁勢頭戛然而止。
5月19日晚間,吉林化纖公告披露,公司股東上海方大於5月16日通過深交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2458.86萬股,佔總股本1%。上海方大減持後持股比例由7.95%降至6.95%,仍爲公司第二大股東。
由於此次減持的股份來源於集中競價買入,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引第18號——股東及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減持股份(2025年修訂)》,大股東無需事先披露減持計劃,本次減持行爲符合監管規則。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減持正值公司股價連續漲停的敏感節點。自5月14日起,吉林化纖股價開啓“4天3板”強勢走勢。其中,5月15日龍虎榜數據顯示,遊資上海超短幫、“炒股養家”等席位上榜;5月19日單日換手率達21.98%,成交額25.61億元,主力資金淨流入3.37億元,資金推動跡象顯著。
消息面上,吉林化纖於5月13日對溼法3K碳纖維各牌號產品每噸提價1萬元。對於漲價原因,公司董祕辦人士表示,主要是受低空經濟拉動,無人機需求增加,出口暴增,溼法碳纖維良好的易加工性影響,吉林化纖旗下的溼法3k碳纖維供不應求。
在此背景下,大股東選擇在股價短期快速衝高階段減持1%股份,不僅引發市場對短期資金面承壓的擔憂,減持消息還衝擊着投資者的情緒,進而導致股價下跌。
公開資料顯示,吉林化纖於1996年8月2日在深交所上市,作爲國內碳纖維行業龍頭企業,其主要產品涵蓋粘膠短纖維、粘膠長絲、腈綸纖維、竹纖維、碳纖維、化纖漿粕等六大系列450多個品種,其核心產品粘膠纖維在全球市場佔據重要地位。
回顧近幾年業績,吉林化纖的發展之路略顯坎坷。2022年受原輔材料和能源價格上漲影響,公司營收36.70億元,同比增長2.50%,但歸母淨利潤虧損9144.81萬元;2023年,隨着粘膠纖維市場回暖、銷售價格上升,疊加原輔材料和能源成本下降帶動毛利提升,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7.37億元,同比增長1.83%,歸母淨利潤扭虧爲盈至3218.56萬元,同比大增135.20%。
然而,到了2024年,公司盈利能力未能顯著改善,實現營業收入38.83億元,同比增長3.93%,但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13.90%至2771.28萬元。
分產品來看,2024年,吉林化纖的粘膠長絲業務保持小幅增長,而粘膠短纖、碳纖維產品收入卻出現明顯下滑,其中粘膠短纖收入同比跌幅達100%,碳纖維產品收入亦下滑12.59%。
年報顯示,粘膠短纖行業近年來景氣度持續下行,多重利空因素導致整個紡織產業鏈循環受阻。對此,公司表示將通過優化創新、提升生產質效增強競爭實力,強調只有技術持續躍升才能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化解市場不景氣帶來的風險。
進入2025年,公司一季度營收實現12.14億元,同比增長32.39%,但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60.59%至826.98萬元,增收不增利的矛盾依然存在。
展望後市,吉林化纖能否實現淨利潤穩定正增長,仍需觀察市場變化與公司戰略的實際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