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時代在香港的首日公開發售認購火爆,短短時間內便獲得了21倍的超額認購,吸引了大量投資者的關注。這一現象突顯了港股新股市場的火熱以及新股申購機制的重要性。在港股新股市場,一只新股全球發售過程中,一般90%國際配售,10%公開發售,我們經常參與的港股打新,就是新股公開發售的10%。而對於公開發售部分,根據申購資金的不同,又將其分為甲組、乙組。
在港股打新中,甲組和乙組的劃分通常是根據申購金額來決定的,500萬港幣通常作為劃分的臨界點。具體如下:
甲組:如果新股申購總金額(包括融資申購金額)小於或等於500萬港元(不包括中簽費用1.077%),則投資者屬於甲組。
乙組:如果新股申購總金額(包括融資申購金額)大於500萬港元(不包括中簽費用1.077%),則投資者屬於乙組。
當然,有些公司在打新時可能不分甲乙組,如果公司總市值小於4億港元,這類公司一般不會劃分甲組和乙組,或者即便劃分,也可能沒有太大實際意義。此外。部分公司根據自身情況決定是否劃分甲乙組,但通常較大市值公司才會進行分組。
港股新股配售主要遵循2個原則:
(1)優先分配機制:照顧散戶,優先儘量保證一人中簽一手,力求人人有份,參與有獎的原則,因此一手中簽率最高,隨後遞減。
(2)申購越多分配越多機制:在優先分配機制的基礎上,再次進行二次分配,就是申購的越多,分配的也越多。
一般情況下,乙組中認購不同股數的投資者v,他們的中籤率是一致的。而甲組則基本上是遞減的,認購股數較少的投資者將具有較高的中籤率,而認購股數較多的投資者則中籤率較低,因此普遍認為甲組尾部的中籤率略高於乙組頭部。
在港股打新中,投資者通常可以選擇甲組和乙組參與,而兩者的差異主要體現在資金要求和中簽機會。甲組適合資金較少的投資者,通常只需較小金額即可參與,但在申購火爆的情況下,中簽率相對較低。
而乙組則要求較高的資金門檻(500萬港幣及以上),但在某些情況下,若港交所的賬簿管理人分配傾向乙組,乙組的中簽率可能較高,且很多券商提供融資杠杆,投資者可以通過放大資金參與。
然而,乙組的獲配不一定每次都優於甲組,且並非所有投資者都有足夠資金參與。為了提高中簽概率,許多港股打新達人會採取多帳戶申購策略,將資金分散在多個帳戶上,每個帳戶申購一手新股,從而提高整體中簽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