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東和美團激烈爭奪外賣騎手和商家的同時,阿里巴巴也高調入局,將本地生活服務作為核心業務。4月30日,餓了麼啟動了“餓補超百億”大促,用戶可以通過App領取各種優惠券。同時,淘寶天貓將即時零售業務“小時達”升級為“淘寶閃購”,並在淘寶App首頁設置了一級流量入口,首日覆蓋50個城市,計畫在5月6日擴展至全國。通過這一系列舉措,阿里進一步加碼在本地生活領域的佈局,並將即時零售作為其電商業務的重要增長點。
(圖源:網路)
阿里系進軍外賣市場是必然的戰略選擇。儘管美團和餓了麼一度佔據主導地位,但隨著市場飽和,創新受限,競爭格局趨於穩定。京東的加入憑藉強大的物流和電商資源迅速撕開市場缺口,搶佔份額。對於阿里來說,如果繼續觀望,餓了麼的市場份額將進一步被蠶食,而在本地生活服務這一潛力巨大的領域,阿里可能失去話語權,甚至被市場淘汰。因此,阿里必須加快佈局。同時,阿里的“淘天”戰略將競爭從外賣擴展到即時零售,進一步加劇市場競爭,拓寬了新的增長空間。
當前的外賣大戰,意義遠超餐飲行業本身,它的真正目標是通過高頻的餐飲訂單,推動更廣泛的即時零售業務,從而改變電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格局。隨著餐飲訂單的不斷增加,平台積累的用戶數據也逐漸增多,這使得平台能夠更加精准地洞察用戶需求,並利用演算法推薦非餐飲商品。同時,只有通過提升外賣訂單量,平台才能通過複用配送網路來降低即時零售的邊際成本。如此一來,外賣不僅打破了傳統電商的邊界,也為電商帶來了新的增長機會。
儘管外賣市場的激戰尚未見成果,但美團和京東自3月初以來已分別下跌約三成,阿里巴巴也因大市拖累,股價下跌約16%。美團依然具備規模和配置優勢,但外賣行業競爭激烈,京東爭奪5至10%市場份額並不難,最終市場格局仍需觀察。按投資價值排名,阿里排在第一,因其強大的業務和業績表現,被視為僅次於騰訊的科技股;京東排第二,電商和物流業務穩定,但缺乏炒作空間;美團排最後,因外賣業務面臨京東競爭,其他業務仍在虧損,發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