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东和美团激烈争夺外卖骑手和商家的同时,阿里巴巴也高调入局,将本地生活服务作为核心业务。4月30日,饿了么启动了“饿补超百亿”大促,用户可以通过App领取各种优惠券。同时,淘宝天猫将即时零售业务“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并在淘宝App首页设置了一级流量入口,首日覆盖50个城市,计划在5月6日扩展至全国。通过这一系列举措,阿里进一步加码在本地生活领域的布局,并将即时零售作为其电商业务的重要增长点。
(图源:网路)
阿里系进军外卖市场是必然的战略选择。尽管美团和饿了么一度占据主导地位,但随著市场饱和,创新受限,竞争格局趋于稳定。京东的加入凭借强大的物流和电商资源迅速撕开市场缺口,抢占份额。对于阿里来说,如果继续观望,饿了么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被蚕食,而在本地生活服务这一潜力巨大的领域,阿里可能失去话语权,甚至被市场淘汰。因此,阿里必须加快布局。同时,阿里的“淘天”战略将竞争从外卖扩展到即时零售,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拓宽了新的增长空间。
当前的外卖大战,意义远超餐饮行业本身,它的真正目标是通过高频的餐饮订单,推动更广泛的即时零售业务,从而改变电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格局。随著餐饮订单的不断增加,平台积累的用户数据也逐渐增多,这使得平台能够更加精准地洞察用户需求,并利用演算法推荐非餐饮商品。同时,只有通过提升外卖订单量,平台才能通过复用配送网路来降低即时零售的边际成本。如此一来,外卖不仅打破了传统电商的边界,也为电商带来了新的增长机会。
尽管外卖市场的激战尚未见成果,但美团和京东自3月初以来已分别下跌约三成,阿里巴巴也因大市拖累,股价下跌约16%。美团依然具备规模和配置优势,但外卖行业竞争激烈,京东争夺5至10%市场份额并不难,最终市场格局仍需观察。按投资价值排名,阿里排在第一,因其强大的业务和业绩表现,被视为仅次于腾讯的科技股;京东排第二,电商和物流业务稳定,但缺乏炒作空间;美团排最后,因外卖业务面临京东竞争,其他业务仍在亏损,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