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ESG理念得到了全球資本市場的廣泛認可,本質上也是資本對“風險-收益”函數的重構。當碳排放量成爲企業能否獲取訂單的重要考量,當數據泄露事件使企業市值單日蒸發超百億,當員工權益糾紛引發供應鏈斷裂風險,傳統財務指標已無法完整衡量企業價值。這種認知迭代在金融業尤爲顯著:歐盟《可持續金融分類法案》倒逼金融機構重塑資產配置邏輯,中國“雙碳”目標更是催生出龐大綠色產業投資需求。
在此背景下,海通恆信發佈的《2024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不僅展現了其在ESG領域的系統性建設成果,更折射出中國融資租賃行業向可持續發展模式轉型的深層邏輯。這份報告揭示的不僅是單一企業的責任擔當,更是整個行業響應國家戰略、重構價值創造路徑的生動註腳。
(來源:公開資料)
全方位審視海通恆信ESG實踐
海通恆信的ESG實踐在環境領域展現出獨特的產業穿透力。根據報告披露,2024年公司綠色租賃業務投放金額達92億元,佔總投放量的19%,這一數據背後是海通恆信清晰的綠色戰略聚焦。
能源環保方面,公司2024年投放項目245個,提供76.50億元(單位:人民幣,下同)資金支持,年末生息資產餘額爲170.50億元;交通物流方面,公司當期投放6,184個項目,提供53.36億元資金支持,年末生息資產餘額爲108.85億元。
海通恆信也將資源精準聚焦於契合國家戰略方向的重點項目,以實際行動彰顯對國家戰略的深度踐行與堅定支持。比如,儲能行業是平衡電網供需和提高清潔能源利用率的關鍵環節,也是海通恆信的重點支持對象。2024年,海通恆信爲湖南省某企業採購價值2,000餘萬元人民幣的儲能系統設備,用於10MW/20MWh儲能電站項目的建設。
再比如,綠色重卡是推動交通運輸產業升級轉型的重要細分領域。2024年,海通恆信向某環衛行業龍頭企業提供6,000餘萬元資金支持,投放新能源重卡40臺及環衛車188臺,助力國家綠色礦山的建設。
海通恆信在持續向外輸出綠色投資之外,也奉行“綠色運營+綠色金融”的雙重實踐,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自身綠色運營轉型的“內生驅動”。2024年,海通恆信形成電子報告和授權書超6.23萬份,共節約紙張約10.76萬張;電子簽約系統年處理協議3.16萬份,減少紙張消耗約28.45萬張,摺合碳減排約0.75噸二氧化碳當量。此外,海通恆信大廈被住房和城鄉建築部授予三星級綠色建築標識,此爲我國綠色建築評價體系中的最高等級,展現了海通恆信大廈在節能、環保、經濟和舒適方面的卓越表現。
社會層面,海通恆信緊跟國家戰略,持續創造的價值也不容忽視。
普惠金融方面,公司2024年共計提供74.28億元資金支持,涵蓋了8,737個項目,年末生息資產餘額爲128.98億元。醫療健康方面,公司全年投放項目378個,提供24.91億元資金支持,年末生息資產餘額爲63.21億元。
尤其對於那些亟需資金支持的薄弱產業,海通恆信加大了扶持力度。比如,公司以其創新的“居家養老設備租賃產品”,通過直租模式提供設備,緩解了相關提供居家養老服務供應商的資金壓力,爲國家銀髮經濟貢獻了力量;在鄉村振興方面,海通恆信以50萬元定向捐贈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東回鎮改新村的風貌改造提升項目,旨在打造咖旅融合示範村。
除此之外,順應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的趨勢,海通恆信還對先進製造、數字經濟等新質生產力提供了更多資源。與這些代表着未來經濟發展方向的產業進行深度綁定,既能幫助國家戰略落地,又有助於海通恆信自身業務實現可持續發展。
公司全年投放數字經濟項目達40個,共計提供20.50億元資金支持,年末生息資產餘額爲49.95億元;先進製造項目全年共計1,778個,資金支持達126.75億元,年末生息資產餘額爲198.58億元。
公司治理方面,海通恆信展現出的清晰治理架構,體現了公司整體的風險管理能力。
公司構建了“戰略引領-科技賦能-合規保障”的治理體系。董事會層面對氣候風險的定期評估、ESG委員會對20項重要性議題的動態管理,形成了從戰略到執行的閉環體系。信息安全管理領域的“四橫四縱”防護體系,對安全平臺網絡流量和終端監測與響應(EDR)日誌進行常態監控管理,全年累計提交36,768條安全日誌監控,實現重大信息安全事件零發生;自主研發的“恆心寶鏡”AI平臺,能提升業務過程中的反欺詐能力,2024年共計使用超1500次,顯著提高各部門識別材料真僞工作的效率,爲行業提供了可複製的智能風控樣本。
結語
ESG實踐正在重塑多元金融行業的底層價值邏輯。對於資金密集型、風險傳導性強的融資租賃行業而言,ESG不僅是規避環境處罰、勞工糾紛等尾部風險的防護網,更是識別產業轉型機遇、獲取政策紅利的新座標系。
展望未來,具備ESG治理能力的企業將獲得三重戰略優勢:在資本端對接萬億級可持續投資基金,在資產端鎖定綠色科技企業的成長紅利,在監管端構建合規競爭優勢。這種從風險防禦到價值創造的範式轉換,決定了ESG能力將成爲金融租賃機構未來十年的核心競爭壁壘。
海通恆信的實踐證明:在高質量發展時代,金融機構的長期價值已不再侷限於財務回報,而在於其能否成爲國家戰略與產業升級的“價值轉化器”。通過系統化且不斷優化的ESG管理,海通恆信可形成強大的內部合力,爲其長期穩健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