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雲跡科技招股書拆解:機器人服務智能體第一股含金量幾何

近日,雲跡科技正式遞表港交所,以"AI智能體概念第一股"的身份衝擊資本市場。

作爲領先的機器人服務智能體企業,儘管雲跡科技不爲大衆熟知,但其產品早已深度融入酒店、醫療機構等場景,化身幫助企業降本增效的"智能助手",鏈接到越來越多的人。

如今,這家以酒店場景起家的機器人公司,憑藉累計服務超過3.4萬名企業客戶,包括全球超3萬家酒店及100家醫院的積累,悄然站上了AI商業化浪潮的潮頭。

然而,市場對服務機器人行業的疑慮始終未散:爲何場景落地多年仍難盈利?技術壁壘能否撐起估值?又是什麼讓雲跡科技有底氣衝刺AI智能體這一賽道?

1·從"虧損"收窄,看雲跡科技遠超行業的商業化進展

服務機器人行業長期被詬病是一個"燒錢"的賽道,但雲跡科技的財務數據卻透露出一絲不同。

數據顯示,2022-2024年,公司營收從1.61億元增至2.45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爲23.2%,同期經調整淨虧損從2.34億元縮至0.278億元,以65.7%的年複合增長率收窄。短期有望實現扭虧爲盈。

(來源:公司招股書)

對比行業內如波士頓動力等明星企業"十年投入、零商用"的窘境,雲跡的商業化成績堪稱行業奇蹟。

要注意,雲跡的虧損收窄並非"節衣縮食",而是商業化能力質變的結果。其核心驅動力則在於其產品迭代下持續完成機器人PMF驗證,即產品與市場需求高度契合,由此兌現實實在在的現金流增長。

產品銷量層面來看,雲跡科技的整機機器人在市場上表現出色。以"潤"和"格格"系列爲代表的機器人產品廣受認可,銷售成績亮眼。儘管一代產品"潤"已停產,銷量有所減少,但迭代後的產品"格格"系列成功接棒,展現出強勁的市場競爭力。僅在2024年其銷量就達到6358臺,同比增幅68.3%。

(來源:公司招股書)

對應到財報數據上,機器人及功能套件業務板塊下,其產品銷售收入達到1.89億元,佔到公司總收入的77.2%,同比增長57.8%。

(來源:公司招股書)

從毛利來看,也進一步驗證了其收入帶來的增長超過銷量成本的增長,2022-2024年,公司毛利實現64.6%的年複合增長率。毛利率由2022年的24.3%,提升至2024年的43.5%。這一顯著的增長展現出雲跡科技在商業拓展與成本控制上的卓越成效。

(來源:招股書)

2·淨資產負值有因可循,現金流支撐經營穩健

此次雲跡科技招股書中資產淨值爲負值,且數額高達15.2億,這一數據頗爲不尋常,一般而言,企業資產淨值爲負值可能預示着其面臨較大的財務困境,如資不抵債、償債能力存疑等,這往往會給投資者帶來較大的風險警示。

然而,對於雲跡科技而言,這一看似不利的數據背後卻另有隱情。

(來源:公司招股書)

細究可以發現,公司贖回負債高達18.7億元,這也是導致淨資產爲負的主因。對此招股書也有相關解釋,這類負債本質是上市前的對賭協議,實際上,類似小米、美團等知名初創公司在IPO階段也多數會因爲此科目影響財務報表表現,但此類企業並未沒有這樣的虧損發生,對公司實際運營也沒有影響,這筆所謂的"負債"數字在上市那一刻就會消失,同理,若雲跡科技成功上市,此類負債將自動轉爲權益,對現金流並不構成實質壓力。也有業內人士指出,這一"負債"的數字越大,反而印證公司被投資方認可的價值更高。

(來源:公司招股書)

另一方面,深入剖析雲跡科技現金流相關指標,也可窺見其在現金流方面展現出強勁的韌性與穩健性。

從經營淨現金流出的變化趨勢來看,雲跡科技在過去幾年實現了顯著的改善。經營淨現金流出從2022年的1.70億大幅收窄至2024年的0.41億。如此大幅的現金流出減少,表明雲跡科技在控制成本和提升運營效率方面取得了不俗成績。這不僅緩解了公司的資金壓力,也增強了其在面對市場波動時的抗風險能力。

(來源:公司招股書)

同時,招股書數據顯示,雲跡科技截至2024年底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達到1.05億,且無銀行貸款帶來的債務壓力。同時招股書還提到,截至2024年底,公司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銀行定期存款的即期部分以及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將能夠維持約64.2個月的財務可行性,顯示出公司較強的自我造血能力和資金管理能力。此外,截至2024年底,公司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銀行定期存款,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合計爲3.41億,佔資產總值5.11億的比例高達66.8%。

(來源:公司招股書)

在週轉效率方面,雲跡科技同樣表現出色。存貨週轉天數從2022年的267天大幅壓縮至2024年的139天,體現了在規模增長基礎上,公司供應鏈管理的不斷優化和庫存週轉的加速。

(來源:公司招股書)

同時,應收賬款的週轉週期也得到了同步優化。這種週轉效率的提升,不僅加快了資金的回籠速度,降低了資金佔用成本,還增強了公司的業務"造血"能力,使其能夠更高效地利用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

(來源:公司招股書)

此外,雲跡科技本次是以港股18C特專科技行業上市條件提報。第18C章的設立,主要爲未商業化,或處於商業化初期的科技型創業企業打開上市大門,使企業能夠加速推進技術創新和產品開發的步伐。從該上市新規實施以來,已成功上市3家企業,包括"AI製藥第一股"晶泰控股(2228.HK)、"國內智駕芯片第一股"黑芝麻智能(02533.HK)和"協作機器人第一股"越疆科技(2432.HK),均是不同領域的"硬科技"代表。根據現有案例分析,港股18c規則申報企業一般在6個月內通過聆訊,這也意味着,如審覈進程順利,雲跡科技或將在今年年內消除淨資產負值風險。

3·衝刺"AI智能體"的底氣,技術與商業化的雙向奔赴

當前,AI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各個行業,其中AI智能體作爲AI技術上的明珠,正逐漸從實驗室走向商業化應用的廣闊舞臺,引領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

縱觀雲跡科技的崛起之路,從以酒店機器人爲切入點,成功解決了酒店場景中的"最後一百米"配送難題,到如今不斷向更廣泛的場景拓展,構建包括機器人、AIoT組件和AI數字化系統在內的完整生態,通過硬件、軟件和服務的深度整合,爲各行業提供了一站式解決方案。

從"送物機器"到"智能體生態"的躍遷,雲跡科技的底氣源於技術壁壘、場景深耕與商業化提速下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同時瞄準的更是AI+機器人賽道的星辰大海。

技術能力來看,招股書顯示,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雲跡在國內擁有979項註冊專利和487項專利申請,以及167項軟件版權。公司還曾兩次獲得了中國AI領域成就的權威獎項"吳文俊人工智能獎",並參與制定26項技術及行業標準。

(來源:公司招股書)

雲跡科技的產品創新能力和場景深耕是其差異化優勢的集中體現。

2023年,雲跡科技推出全球首個複合多態機器人,這一創新產品標誌着具身機器人新時代的到來。複合多態機器人通過獨特的模塊化設計,能夠靈活切換送物、清掃、巡檢等多種功能,滿足不同場景下的多樣化需求。

如今除酒店外,雲跡科技的機器人已廣泛應用於商業樓宇、醫療機構、工廠及社區等多個服務行業場景,表現出卓越的跨場景適應性和穩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冬奧會期間,雲跡科技的智能服務部署更是大放異彩,向世界展示了中國AI智能體的實力。

作爲"複合多態機器人"商業化先行者,雲跡科技實現了"技術-商業"的雙向奔赴,通過UP系列複合多態機器人和工具倉模塊及智能控制模組,實現跨場景快速適配,其構建起技術壁壘與客戶粘性,不斷兌現實實在在的現金流,並最終反哺自身發展。同時,伴隨技術迭代與場景深耕形成的共振,其也將持續以"規模經濟"兌現更多的利潤增長。

此外雲跡科技的差異化優勢還體現在其生態構建能力上,基於此,雲跡科技亦能夠整合各方資源,形成協同效應,爲客戶創造更大的價值。這種從單一產品到生態系統的跨越,不僅提升了雲跡科技的市場競爭力,還爲其未來的業務拓展和創新提供了廣闊空間。

從市場規模來看,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測算,2023年中國不同場景的機器人服務智能體的潛在規模近萬億,其中酒店獨佔約4500億元的基本盤,這一數據預示着公司巨大的發展前景。

(來源:公司招股書)

4·結語

從招股書的數據切片中,外界得以窺見雲跡科技這家企業的獨特基因:它既非純粹的技術理想主義者,也非盲目追逐熱點的概念玩家,而是將"場景化生存"刻入發展邏輯的務實派。

在酒店機器人領域長達十年的深耕,雲跡科技完成了從單一硬件供應商到智能體生態構建者的蛻變——通過將AI算法與行業Know-how深度耦合,雲跡的機器人不再是簡單的工具,而是演變爲企業運營的"數字化神經末梢"。

這種進化路徑,恰與AI產業從"技術炫技"轉向"價值交付"的全球趨勢不謀而合。

當下雲跡科技,恰似站在AI與千行百業的交匯點上,若其能用持續收窄的虧損曲線和場景複製的加速度,將技術藍圖不斷轉化爲可觸摸的利潤增長,作爲"AI智能體概念第一股",其勢必還將在中國AI商業化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