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中國再保召開2024年度業績發佈會,總裁莊乾志,總裁助理、總精算師、財務負責人田美攀,總裁助理、董事會祕書劉元章,以及中再產險總經理王忠曜、中國大地保險總裁李曉民、中再資產總經理翟慶豐出席會議,並詳細回答投資者、分析師及境內外媒體提問。
Q1香港大公報:公司2024年度經營業績全面提升。請問管理層,2025年公司將如何貫徹高質量發展理念,以推動建設世界一流綜合性再保險集團的戰略目標?
中國再保總裁莊乾志:感謝您的提問。2023年,中國再保發布了《建設世界一流綜合性再保險集團的行動綱要》,提出加快產品創新、平台驅動、科技賦能和全球聯動四大戰略支點建設,實現核心競爭力的全面提升、再保險主渠道地位的持續鞏固和再保險功能作用的充分發揮,推動中國再保到2035年成為中國特色鮮明、戰略作用突出、專業優勢明顯、市場地位凸顯的世界一流綜合性再保險集團,當好再保險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和維護金融穩定的壓艙石。《綱要》明確了"一體兩翼"的中再新發展格局和"三步走"戰略安排。2023-2024是蓄勢發力期,着力提升經營質效,打牢"穩"的基礎,積蓄"進"的動能。2025-2027是發展突破期,着力實現創新轉型,"穩"中加快"進",以更大力度突破發展瓶頸,實現軟硬實力雙提升。2028年以後是躍升趕超期,要求全球化業務佈局、世界品牌影響力、科技化支撐能力等達到行業領先水平,打造一流的功能作用、一流的業績價值、一流的發展能力,成為世界一流的綜合性再保險集團。
2024年是中國再保"蓄勢發力期"的收官之年,中國再保着力提升經營質效,積蓄"進"的動能,取得較好的經營業績:一是保費規模和淨利潤均創"十三五"以來新高;二是境內7家子公司和海外6家經營平台全部實現盈利;三是風險管理"控存量、遏增量",守住不發生重大風險底線。較好處理好發展和安全的關係,實現了第一階段的圓滿收官。
2025年,中國再保進入"發展突破期",是"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啟動之年。要堅持兩手抓,一是抓深化改革,推進"中再改革十條"在集團系統落地;二是抓創新轉型,推進集團高質量發展。也就是説,要按照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三中全會、中央金融工作會要求,進一步全面推進深化改革,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深入實施建設世界一流行動綱要,着力提升核心競爭力。如何做好2025年的工作,實現深化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目標?我從四方面展開,回答您的問題。
第一,必須堅持聚焦主責主業,發揮再保險功能作用。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是實體經濟的血脈。金融要聚焦主責主業,發揮好功能性作用。銀行業和證券業要發揮好投融資功能,保險業要更好發揮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作用,分散經濟和社會運行風險。再保險作為保險的保險,必鬚髮揮好資本優勢和專業優勢,進一步分散風險,為直接保險保駕護航。
中國保險再保險市場潛力很大。從金融結構看,我國保險業資產僅佔金融業總資產的7%,而國際平均水平在20%左右;從全球比較看,中國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仍遠低於全球平均水平;中國重大災害事故損失保險賠付比例只有10%左右,遠低於全球保險業40%的平均水平。
未來,中國的金融深化進程,在推進投融資結構優化的同時,必須加快保險再保險市場建設,更好地發揮保險再保險在分散經濟社會風險的功能作用。
第二,必須堅持"穩中求進、價值提升"工作總基調。百年變局加速演變,保險業也正在轉型發展過程中。中國再保發展注重把握穩與進的關係,強調穩健經營;注重價值創造,不斷提升價值創造能力,努力實現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有機統一;注重樹立高遠的發展目標,堅守長期主義,努力成為可信賴、能託付、有温度的世界一流再保險集團。
第三,必須踐行"發展有規模、承保增效益、投資要穩健"經營理念。保險業新"國十條"要求保險企業加快由追求速度和規模向以價值和效益為中心轉變。近年來,中國再保重塑了經營理念。我們強調發展有規模,要以適度的規模增長支撐集團的持續發展;我們強調承保有效益、增效益,實現承保端和投資端都實現盈利,不要顧此失彼、本末倒置;我們強調投資要穩健,不要有投機心態。也就是説,要實現高質量發展,營收必須適度增長,持續提升承保盈利水平,要堅守穩健投資、價值投資理念,堅守投資紀律。
第四,必須鞏固和提升五個能力。一是資產負債管理能力;二是協同發展能力;三是數字化轉型能力;四是國際化經營管理能力;五是集團管控和風險控制能力。
中國再保作為再保險國家隊、主力軍,要在中國的金融深化中發揮功能性作用,必須聚焦主責主業,必須轉變發展理念和經營理念,必須鞏固提升核心能力,堅持長期主義,持續提升經營業績,為投資者、客户、員工等利益相關方創造更大價值。
Q2香港大公報:管理層怎麼看待當前中國再保險市場的發展水平?中國再保作為中資再保險企業國際化發展的代表,下一步繼續推進國際化發展的目標和舉措是什麼?
中再產險總經理王忠曜:中再產險始終以高質量發展的原則來開展國際業務管理工作。下面,我將從三個方面來回答您的問題。
一是密切跟蹤分析國際市場趨勢,及時把握各細分險種和區域的市場週期,隨市場趨勢變化靈活調整經營策略。一方面,我們結合市場費率變化及客户需要,靈活投放承保能力;針對市場費率較為充足的險種、區域以及重點核心客户,加強資源配置與服務;同時,控制高風險區域事故限額,控制業務波動性。另一方面,我們抓住市場機遇主動優化業務結構,增優去劣,推動險種及業務類型多元化發展,爭取保持良好的盈利水平,增強經營韌性。
二是重視風險管控,持續優化風險管理體系,強化專業能力建設。我們高度關注全球宏觀經濟形勢、氣候變化與國際地緣政治局勢等自然、非自然巨災風險的發展趨勢,充分考量各類風險因素對業務定價、準備金、風險累積的潛在影響,不斷健全風控方案,細化風控維度與要求,加強對各類風險的量化與非量化管理。同時,我們注重專業團隊能力建設,不斷優化國際業務風險管理工具,加強巨災風險管理與監控。我們在2020年上線巨災風險組合管理平台(CREST),2024年已完成該平台四期建設,能夠實時監控地震、颶風等主要巨災風險累積,並能精準分析各區域、各險種業務組合的巨災風險累積。
三是不斷優化轉分保安排,發揮好轉分保在風險分散、承保能力支持、業務協同等方面的作用。我們既通過不同類型的轉分保安排,加強與前端分入業務匹配,分散業務風險,控制淨自留責任;又利用轉分保為前端業務補充承保能力,助力前端業務發展。此外,我們加強對全球另類再保險資本和第三方資本的研究,探索利用國際業務相關成熟經驗為國內業務發展提供更多支持,推進國內國際業務協同。
中國再保總裁莊乾志:一方面,中國再保險市場發展成效比較明顯。一是再保險成為中國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典型代表。截至2023年底,中國共有15家再保公司在岸經營,其中外資機構8家,還有500餘家境外機構通過離岸方式開展再保險業務,外資再保險機構合計市場份額超過40%;目前中國保險業外資市場份額不到10%,銀行業和證券業更低,再保險是中國對外開放程度最高的金融細分領域。二是再保險市場持續快速發展。2012-2023年,伴隨中國保險市場的不斷髮展,再保險需求持續提升。三是中國再保行業主渠道地位穩固。2012-2023年,中國再保險市場分保費收入年均增長率約11.5%,我們的境內市場份額始終保持在40%以上。
另一方面,與國際發達市場相比,中國再保險市場存在差距。一是市場分保率較低。2023年,中國保險市場分出率低於全球保險市場分出率。二是國際市場參與度不高。2023年,歐美地區集中了全球再保險分保費收入的80%以上,中國再保險市場分保費收入全球市場份額遠低於中國GDP和中國保險市場的全球佔比。三是國際競爭力有待提升。2023年,中國從境外市場分入保費不足全球再保險市場規模的1%。謝謝!
國際化是再保險公司成長過程的必經之路。
回顧過往,中國再保國際化發展成效明顯。一是中國再保已經成為國際化程度最高的中資保險機構。2011年,中國再保加入英國勞合社,正式開啟國際化歷程。2018年,中國再保全資收購英國百年老店——橋社保險集團,成功實現接住、管好,成為國際化進程的標誌性事件。截至2024年底,中國再保國際業務佔比近20%,海外資產佔比近25%,在11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境外機構,業務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合作伙伴超過1000家。二是國際業務發展質效持續提升。2024年,包括北京、香港、新加坡、倫敦等在內的國際業務各平台承保全面實現盈利,特別是橋社自收購以來,實現規模利潤雙翻番;橋社辛迪加1084躋身勞合社前三,盈利表現持續優於勞合社整體水平。
展望未來,中國再保堅定穩慎推進國際化發展。一是戰略選擇上,堅持國際化發展大方向不動搖。以建設世界一流再保險集團為目標,對標頭部企業,參與全球風險治理,加強全球交流合作,不斷提高國際化經營管理能力和中國海外利益服務保障能力。二是戰術策略上,穩慎推進全球機構佈局和業務發展。在機構佈局上,積極應對全球局勢變化,穩慎推進在國際重點區域和新興市場佈局,持續優化境外機構網絡。在業務發展上,積極應對極端氣候風險挑戰,完善境外機構管控機制,加強國際業務週期管理,推動境外機構提升經營質效。在運營保障上,持續打造國際化人才庫,通過內培外引加快國際化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國際業務風險監測,優化極端情景應急預案,完善地緣政治風險和巨災風險管控機制,不斷強化風險防控。
Q3華泰證券:公司如何看待醫保和商保的信息共享對健康險行業的影響?公司健康險產品有哪些創新成果?
中國再保總裁助理、總精算師、財務負責人田美攀:醫保和商保的信息共享對定價和產品開發有深遠意義,保險公司可以通過醫保數據更加了解客户真實需求。一是定價更精準。保險公司能夠掌握更全面、更真實的醫療費用數據和疾病發生率信息,基於實際醫療支出和風險水平調整定價模型,從而實現更精準的定價策略,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二是產品開發更有針對性。醫保數據可以幫助保險公司通過數據標籤和客户畫像,從客户的真實需求出發,開發更貼合市場需求的產品,精準定位目標客户羣體,有助於提高銷售轉化率,還能降低因客户選擇不當帶來的風險。三是推動實現一站式服務。提升直賠服務水平,實現醫保和商保的同步結算,減少客户墊付費用的壓力,提升理賠效率;提升健康管理服務水平,為客户提供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如疾病預防、康復指導等,增強客户體驗感。四是推動實現動態風控管理。通過動態數據監測客户的健康狀況和醫療費用變化,及時發現潛在風險,及時調整保險條款、費率或服務內容,確保產品和服務的可持續性。五是推動醫保商保政策的有效銜接。明確醫保和商保的職責邊界,推動醫保和商保的協同發展,有助於完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為商業保險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產品創新方面,一是開發"零免賠"百萬醫療。與市場頭部健康險公司合作,開發"零免賠"產品,滿足理賠門檻更低和頻繁就醫的市場需求,同時通過前置風控手段、強化成本測算等手段,有效管理"零免賠"風險敞口。二是開發互聯網門診保險。聚焦壽險公司的輔助銷售、財產險公司的隨車和惠民保場景,開發了具有增加客户粘性的互聯網門診保險產品,被保險人可以通過視頻問診的問診結果向保險公司申請提供藥品,從而建立良好互動關係,給消費者提供更好體驗。三是開發螞蟻保"青山在"失能險。對於由於疾病或住院導致的失能情況,給予一定津貼保障。公司從專業醫學技術角度制定關鍵責任條款,配套形成理賠運營方案,打破中國市場失能險的空白。四是開發特定人羣普惠醫療產品。公司積極服務"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國家戰略,開發了惠軍保、惠船保、惠工保等特定人羣專屬普惠產品,對特定職業風險羣體做定製化產品設計,彌補社會保險保障不足、商業保險供給缺失的領域。
產業融合方面,一是建立互聯網門診生態。在商業模式、系統運營、服務管理等領域打造中再特色,引進頭部服務商資源,依託隨車、惠民保、百萬醫療等場景,賦能公司深耕商業醫療險,為保障型業務提供增長引擎,積累供應鏈成本控制能力。二是不斷優化城市惠民保的藥品目錄。根據醫保目錄變化動態調整,多地增加藥品種類,支持本地藥企自主研發或生產的創新藥,更好地滿足患者多層次、差異化的用藥需求。
Q4華泰證券請問管理層,大地保險2024年全年新能源車保費增速與綜合成本率如何?未來如何提升新能源車險的承保效益?
中國大地保險總裁李曉民:2024年,公司新能源車險業務發展持續呈穩健增長態勢。從行業協會公佈的新能源車商業險數據看,公司2024年保費收入同比增長58.2%,較市場增速高4.3個百分點。2024年全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新車滲透率達到49.4%,行業新能源車保費也持續高速增長,大地公司將對標行業發展趨勢,秉持成本優化理念,實現新能源車高質量發展。
大地公司新能源車險綜合成本率情況與行業趨同。
2025年1月20日,金融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四部委聯合發佈《關於深化改革加強監管促進新能源車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了一系列持續優化市場環境,提升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更好的維護消費者權益,促進新能源車險高質量發展的舉措。從新能源乘用車發展趨勢看,新能源車險是未來車險市場增量的主要來源,預計2025年新車銷量佔比將達到50%以上,新能源車險保費佔比將提升至車險總保費的20%左右。在監管政策的科學引領下,公司將以創新驅動為引擎,通過系統性改革措施的深化落地,推動新能源車險業務實現高質量發展。
公司制定了"五大協同"的新能源車經營策略,具體為:
一是強化內外部數據協同。深化與主機廠、區域數據整合提供方的戰略合作,積極參與屬地新能源數據應用研究,建立新能源車專屬定價模型並每年開展3-5次迭代,使模型風險區分度較去年提升25%,風險擬合度優化15%;同時,結合客羣特徵、客户駕駛習慣、車輛智能化程度等風險因子,實現客户風險與定價的精準匹配。
二是完善品牌牽引協同。新能源車品牌風險和賠付差異顯著,公司根據全國新能源車險經營數據,對不同品牌分類分級,制定差異化經營策略,推動優質品牌總對總合作深化;同時,鼓勵分支機構根據不同渠道、不同區域的屬地特徵,進行差異化的政策調整,並擴大屬地高銷量品牌的承保業務範圍。
三是推進承保理賠協同。依託行業新能源汽車數據跨行業合規共享機制,加快佈局新能源車專修廠、電池維修企業合作網點,優化運營和維修成本;基於理賠端事故數據分析,發現承保風險點並制定針對性承保管理政策;搭建運營管理平台,積極開展新能源營運車輛風險減量管理。
四是做好風險防控協同。構建新能源車特色風險防控體系,一方面加強行業溝通協同,優化公司反欺詐管理能力,重點防範網約車按家用車使用性質投保的業務風險;另一方面加強個人客户安全教育,開展安全視頻、安全獎勵等活動。
五是豐富產品供給協同。以客户價值創造為核心,深化客户綜合經營,為新能源客户提供更豐富的保險保障;開展跨產品線協同,做好車電分離產品、"基礎+變動"組合產品的條款報備,推動智能駕駛、網絡安全、電池類保障等新產品研發,提升保費收入和盈利水平。
通過以上策略和舉措,公司將致力於構建智能化、專業化、差異化的新能源車險經營體系,持續優化新能源車綜合成本率,實現新能源車險高質量發展。
Q5鳳凰網:當前,全球氣候變化為保險再保險行業經營帶來壓力,公司如何有效管理氣候變化風險?
中再產險總經理王忠曜:我從氣候變化對業務影響和中再產險應對舉措兩個角度來回答您的問題。
首先,氣候變化對中再產險業務影響可控。一是國內業務方面。2024年中再產險巨災損失主要源於颱風"摩羯"導致的非水險、能源險業務,截至目前毛估損3.87億元(其中協議項下損失0.90億元、農險項下損失0.40億元、政府巨災保險項下損失117萬元),轉分後淨估損1.82億元(其中外部轉分0.53億元、轉分集團1.53億元)。二是國際業務方面。過去五年全球自然巨災保險損失均超1000億美元,2024年高達1450億美元,其中氣候相關巨災事件佔比極高(具體到中再產險,2024年自然巨災淨損失為2.4億美元,其中北京平台0.49億美元、新加坡0.16億美元、橋社1.74億美元)。
其次,多措並舉降低業績波動。一是健全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優化風險控制方案,細化巨災風險限額要求,規範工作制度與流程,強化巨災風險累積的管理與監控。二是加強專業能力建設。持續優化國內、國際業務巨災風險管理工具,升級巨災風險組合管理平台(CREST),提升巨災風險累積測算、實時監控及分區域、災因的量化分析能力。三是調整業務組合及定價。依據歷史災害損失情況與氣候趨勢變化,運用中再巨災公司研發的巨災風險模型,對國內業務組合及定價進行合理調整,以適配風險變化,努力實現承保效益穩定。四是動態調整國際業務承保策略。緊跟國際市場費率週期變化,靈活調整公司國際業務承保策略,將前端承保能力向費率充足、增長明顯的區域及業務條線傾斜。五是合理利用轉分安排。強化與前端分入業務的匹配度,分散巨災業務風險,控制自留責任。
中國再保總裁莊乾志:第一,氣候變化已成為全球性嚴峻挑戰。一是氣候風險已成為人類面臨的最大風險。2024年,全球範圍內自然災害造成的總體損失約3200億美元,其中93%與天氣災害相關,遠高於過去十年及過去三十年的平均水平。根據世界經濟論壇預測,到2050年氣候風險導致全球經濟損失高達12.5萬億美元。二是中國氣候巨災造成的經濟損失持續保持高位。21世紀以來,平均每年因各類自然災害造成大約3億人次受災,年均直接經濟損失超3000億元。近年來極端天氣事件發生頻率和損失強度持續提高,嚴重威脅我國經濟社會穩健發展和人民羣眾生命財產安全。國家應急管理部數據顯示,2024年各類災害致使9413萬人次受災,直接經濟損失4011.1億元。
第二,再保險是應對氣候變化風險的重要工具。再保險作為保險的保險,核心職能是轉移分散風險,是應對重大風險、複雜風險和特殊風險的有效方式。從全球範圍看,再保險是分擔氣候變化導致的巨災損失、維護保險行業安全和經濟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以2005年卡特里娜颶風等三大颶風為例,全球再保險行業承擔了920億美元保險損失中的近30%,是名副其實的"災害防護網"。
第三,中國再保是中國保險業應對氣候變化風險的先行者。一是以巨災科技戰略性佈局強化巨災風險管理能力。成立國內首家專注於巨災風險技術研發的科技公司——中再巨災風險公司,迭代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地震、颱風、洪澇等巨災模型譜系,已獲得14項國家專利,在30多家政府機構、保險公司和企事業單位投入使用,讓各類災害風險"看得清、算得明、管得住"。二是牽頭承擔中國科技部重點研發項目。作為保險業唯一試點機構,積極配合中國人民銀行開展台風氣候變化物理風險壓力測試,為金融保險業有效應對氣候變化風險、為服務國家氣候變化治理提供積極助力。三是積極探索多層次巨災風險分散機制。率先在百慕大和中國香港發行以中國地震和颱風巨災風險為標的的巨災債券,邁出了中國保險風險對接國際資本市場的第一步,實現了中國保險業對於保險風險證券化研究從理論到實踐的重要突破。
展望未來,中國再保將着力發揮再保險功能作用,積極參與國家氣候風險治理體系建設,以提升巨災風險分散和管控能力、健全巨災保險保障體系和更好發揮巨災科技賦能作用為三大着力點,加強氣候變化物理風險壓力測試模型全譜系、全災種建設,推動氣候變化保險產品創新研發,加強全球氣候變化應對的交流與合作,為國家有效應對氣候變化、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貢獻力量。
Q6鳳凰網:請管理層介紹下公司在低利率背景下的投資策略。年初六部委聯合發佈了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實施方案,也提出大型國有險企每年新增保費的30%用於投資A股,想請問這對公司的投資策略有何影響?
中再資產總經理翟慶豐:宏觀經濟基本面和趨勢是機構投資者制定投資策略的重要依據和前提。近期,我們觀察到,宏觀經濟有三方面的變化:
一是隨着政策持續加碼和精準發力,傳統經濟領域有望實現尋底企穩。近期"兩會"釋放出積極的政策信號,1-2月經濟數據呈現穩中有升態勢,多項指標顯示經濟基本面正在邊際改善。
二是當前國內經濟處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節點,以AI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技術突破與產業升級取得顯著進展。
三是我們注意到最近資本市場結構正在發生積極的變化,2024年上市公司分紅水平、回購規模創歷史新高,有效提振了投資者信心。
雖然市場基本面正朝着積極方向變化,但我們看到,外部環境仍然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全球經濟復甦動能偏弱、通脹回落路徑尚不明朗、降息週期開啟時間分化,全球各類資產波動有所加劇。
展望2025年,中國再保對中國經濟長期穩健發展充滿信心、堅定看好資本市場發展前景,將繼續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穩健投資的理念,立足我們的負債特徵和風險偏好,穩健審慎優化戰術資產配置,以積極主動的組合管理應對市場波動;根據資本市場變化,逐步加大權益資產配置力度。通過"配置+交易"雙輪驅動策略,在夯實確定性收益的同時,在不確定中尋找結構性機會。
我們重點關注三個方面:
一是從跨週期、跨市場的資產配置中尋找確定性。加強全球宏觀市場研究,增強全品種、多領域、國際化配置和投資能力,充分利用境內外多元化配置優勢,積極開展動態再平衡,增強組合的長期確定收益。
二是從大類資產、品種策略的深度研究中尋找確定性。例如,固收投資穩定基礎配置,關注低利率環境下長久期品種和高等級信用債的配置機會,積極探索ABS、REITs等創新型金融產品投資;權益投資繼續堅持啞鈴策略,以高股息、紅利資產作為我們的核心底倉,加大對新興行業中具有技術優勢、先發優勢的龍頭公司研究力度,積極尋找確定性、成長性兼具的投資機會。另類投資重點佈局醫療+、科技領域,尋找與保險再保險業務發展相契合的產業方向,挖掘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帶來的投資機會。
三是適應市場變化,注重投資策略和交易能力建設。資產配置着重通過多資產、多策略和多工具實現對短期配置的精細化監測與動態優化;固定收益投資提升利率區間判斷和交易能力,靈活運用"固收+"等策略工具;權益投資優化主動擇時,把握結構性機會。
同時,近年來我們高度重視並積極開展投資能力建設。未來,我們主要努力的方向是建設一個"研究—配置—投資三位一體,境內外聯動、研究資源共享"的一體化投研體系,我們相信,這個投資體系將為我們進一步提升投資決策的科學性靈活性、增強投資收益的穩定性,發揮重要作用。
總之,我們將一如既往地堅持長期主義,以穩健審慎的資產配置、多元化的投資策略以及全面的風險管理,統籌平衡好收益性、安全性、流動性,努力穿越週期,實現收益穩定。
近期,政策層面出台了多項支持中長期資金入市利好政策,有助於保險資金更加堅定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策略,對提升資本市場的內在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中國再保始終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穩健投資的理念,恪守穩健審慎的投資原則,注重發揮長期資本、耐心資本優勢,佈局長期穩定分紅的優質資產的同時,提高投資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廣度和深度,與監管政策鼓勵的方向高度契合。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發揮長期資本、耐心資本優勢,把握市場佈局機會,加強長期性、戰略性的權益資產配置力度,服務實體經濟、支持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Q7中金:請問管理層對於2025年淨利潤的展望是怎樣的?公司未來是否會採取更加積極的分紅政策?
中國再保總裁助理、總精算師、財務負責人田美攀:2025年中國再保有信心、有決心實現經營目標。一是宏觀經濟向好、重大改革落地,為中國再保經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剛剛結束的中國兩會部署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穩定預期、激發活力,將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300多項改革舉措,發展新質生產力、經濟低碳轉型、社會治理現代化、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催生出蓬勃興盛的風險保障需求,為中國再保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基礎。二是監管政策持續出台、市場環境不斷改善,為中國再保經營發展帶來重大機遇。保險業新"國十條"和財險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提出,合理運用再保險分散風險,加大產品、服務和技術創新力度,鼓勵在國家重點支持領域發揮共保體等保險機制作用;推動構建多層次巨災保險保障機制,強化以再保險和風險證券化為核心的風險轉移機制,研究完善巨災風險模型;支持保險機構優化境外佈局,穩步拓展海外業務,穩慎推進全球資產配置,這些為中國再保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三是以改革促發展、守牢風險底線,全力推進中國再保高質量發展。我們將落實深化改革十大關鍵舉措,在加強再保險板塊統籌和資產負債管理、加快數字化轉型和全球化發展、完善創新和協同機制、優化集團職能定位和授權體系等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我們將鞏固財產再保險境內主渠道地位,提升境外業務經營管理水平;加快人身再保險業務結構調整,深入推動創新融合發展,積極培育增長新動能;全面提升財產險直保業務經營質效,加快經營模式轉型;堅守穩健投資理念,加快投資能力建設,防範化解風險,貢獻穩定投資收益。我們將完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持續深化重點領域風險管控,用好各類風險管理工具,對風險做到早識別、早預警、早暴露、早處置,織牢織密風險防控網,杜絕重大風險發生。
自上市以來,中國再保確定的分紅政策是,每年分紅一次,以現金方式分配的利潤不少於當年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的30%。展望未來,中國再保將保持分紅政策的穩定性,綜合考慮監管政策、股東訴求、經營業績等因素,合理確定利潤分配方案,平衡好業務發展和股東分紅,在不斷提升經營業績的基礎上實現每股分紅金額的穩定增長,努力為投資者帶來更多更好的投資回報。
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國再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