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香港保險vs內地保險」:香港保單對內地客為何吸引?
uSMART盈立智投 08-09 17:00

2024年第一季度,內地訪客赴港投保的保費達到了2024億港元,同比激增62.5%,不僅遠超市場預期,還刷新了近年來的紀錄,僅次於2017年第一季度的188億港元,創造了近年來的新高。

 

 

 

最吸引內地投資者的保險產品

 

在這場投保熱潮中,內地訪客赴港投保的偏好集中在終身壽險和儲蓄壽險。

這兩類產品在新單保費中佔據了九成的市場份額,終身壽險更是佔據了92%的份額,儲蓄壽險緊隨其後,占比達到了77.5%到14.5%。此外,終身壽險和儲蓄壽險的保費增長勢頭也十分強勁。終身壽險保費同比增長57.9%,達到了121.1億港元;儲蓄壽險保費同比增長136.9%,達到了22.67億港元。

除了終身壽險和儲蓄壽險外,萬用壽險和危疾保險也受到了內地投資者的關注。這兩類產品的保費同比增長均超過30%。

 

那麼,為什麼香港的保單對內地人如此具有吸引力呢?在中港兩地的醫療、人壽、危疾保險中,保單條款、保障、理賠、保費等多方面都有所不同。

 

 

保費因素

 

無論是醫療、人壽還是危疾保險,以同一投保人及同一保障額而言,香港的保費往往較內地低約20%至30%。香港保險比內地“划算”,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由於內地人口眾多,相比之下,香港的居民平均壽命和嚴重疾病的發病概率都優於內地,因此香港保險公司的風險池較健康,賠付率較低,能夠以較低的保費承保。

2、競爭激烈。香港的保險行業競爭激烈,在這個僅有700多萬人口的小城市裏,已有幾十間活躍的保險公司,分別提供醫療、人壽、危疾等長期保險產品。為了突出重圍,各保險公司不得不提供投保優惠和保費折扣,以吸引新客戶,創造最大的新增業務價值。

 

 

保障因素

 

在保障方面,香港保險的優勢也較為明顯。

 

醫療保障範圍廣

以醫療保險為例,內地醫保一般只保障內地醫院,而香港的自願醫保則具有全球性保障,即使是全額賠償的高端保單,其保障範圍至少涵蓋亞洲各國的醫院。

 

危疾保障更高

香港的危疾保險具有更高的保障槓杆,即以同樣的保費水準,香港危疾保單提供的保障更高。而且,目前不少危疾保險的保障範圍包括原位癌及“通波仔”手術治療等早期危疾;相對而言,內地的危疾保險賠償要求較高,部分保單需要受保人完成手術治療後,才會支付賠償。

 

續保0手續

在香港,已成為醫療保險主流的自願醫保保證受保人續保至100歲。換句話說,只要投保申請一經批核,保險公司就會允許保單自動續保,只要保單持有人繼續繳付所需的保費,保障便繼續生效。而在內地,醫療保險的續保手續相對繁瑣,“保證續保”和“自動續保”並不是醫保常態,醫療保單的續保一般需要經過俗稱“年審”的核保程式。

 

 

不保事項更少

 

內地保險的不保事項較香港更多。以人壽保險為例,香港人壽保單除了針對自殺行為設有較長的等候期外,基本上只要受保人身故,一般都不問死亡原因而作出賠償;而內地壽險的不保事項較多,一般包括醉駕、空難、HIV病毒感染、核輻射及自殺等。

 

 

等候期更短

 

內地保險為防有人“騙保”,保單等候期一般較長,多為180天。投保人簽單後,在首180天內即使出現病症或身故,保險公司最多也只會退回已繳保費,並不作賠償。香港的危疾保單等候期短(例如90天),自願醫保不設等候期(未知的已有病症除外),定期人壽保險一般也沒有等候期(自殺除外),能讓受保人更快甚至即時獲得所需的保障。

 

 

貨幣選擇更多

 

香港的儲蓄型保單一般可選擇以港幣、美金或人民幣等貨幣結算及繳交保費。當人民幣匯率下行或保單持有人有離岸資金部署時,他可以選擇將保單以外幣結算,這也是內地投保難以享有的優勢。

 

 

 

香港保險 vs 內地保險:孰優孰劣?

 

香港保險的優勢包括靈活多樣的保險產品、合理的價格、短等候期、廣泛的保障範圍,以及能夠使用不同貨幣進行交易的便利性,成為了內地客戶的另一選擇。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和完善,香港保險業將繼續作為亞洲金融中心在保險市場中發揮獨特的作用。

當然,對於國內的消費者來說,內地保險在投保與理賠過程上比香港保險更為便捷和直接,因此也有其適用的客戶群體。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