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產業鏈集體衝高,截至13:15,嘉實基金科創芯片ETF、博時基金半導體產業ETF、南方基金科創芯片ETF南方、華安基金科創芯片ETF基金、廣發基金芯片設備ETF升超3%;國聯安基金半導體ETF、華夏基金半導體材料ETF、匯添富基金芯片50ETF、招商基金半導體設備ETF、國泰基金半導體設備ETF、富國基金芯片龍頭ETF、景順長城基金芯片50ETF、西藏東財基金芯片ETF基金、易方達基金半導體芯片ETF、國泰基金芯片ETF、廣發基金芯片ETF龍頭、天弘基金芯片產業ETF、鵬華基金半導體ETF、華夏基金芯片ETF升超2.3%。
截至6月7日,6月以來超7億資金淨流入半導體、芯片相關ETF。具體來看,超4億資金流入國聯安基金半導體ETF,超3億資金流入國泰基金芯片ETF,超1億資金流入國泰基金半導體設備ETF。
從行業基本面看,SIA、WSTS等數據側面論證2024年半導體復甦基調轉強。
SIA數據2024年每個月均實現同比兩位數增長,根據SIA數據,2024Q1全球半導體銷售額總計1377億美元,同比增長15.2%。2024年4月全球半導體行業的銷售額為464億美元。這一數字較去年同期的401億美元增長了15.8%,並且與2024年3月的459億美元相比,環比增長了1.1%。這表明全球半導體市場正在經歷連續的增長,顯示出積極的市場復甦跡象。
WSTS最新預測上調2024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至6112億美元,同比增長16%,預計2025年將繼續增長12.5%至6874億美元。此次修訂是WSTS調整後的2024年春季預測的一部分,反映了過去兩個季度的強勁表現,尤其是在計算終端市場。邏輯器件和存儲器需求預計將持續引領半導體市場增長,24/25年同比增速將分別達到10.7%和76.8%/10.4%和25.2%。按地區來看,2024年美洲和亞太地區預計分別實現25.1%和17.5%增長,歐洲增長0.5%,而日本預計將下降1.1%,2025年所有地區均將實現增長。
SEMI最新報吿顯示,24Q1全球半導體設備銷售額264億美元,同比下降2%,其中中國大陸市場銷售額達到125.2億美元,同比增長113%,連續四個季度成為全球最大半導體設備市場。
韓國統計廳數據顯示芯片去庫存效果顯著。5月31日,韓國統計廳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芯片庫存同比下降33.7%,為2014年底以來的最大降幅。這也標誌着,庫存連續第四個月下降,與此同時,韓國半導體出口出現回升。
此外,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三期有限公司註冊成立,註冊資本3440億元,成為中國芯片領域史上最大規模基金項目。前兩期投資方向主要集中在設備、材料領域,為中國芯片產業的初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如今隨着AI蓬勃發展,算力和高性能存儲芯片亦成為產業鏈關鍵節點。
華西證券指出,大基金三期落地,看好半導體設備先進製程需求放量&國產替代加速。華西證券梳理大基金一期、二期投資項目,晶圓製造均是主要投資去向。我們認為自主可控核心是芯片安全,最終落腳到先進邏輯+存儲擴產,而就整個半導體產業而言,晶圓製造是投資佔比最高的環節,尤其隨着製程節點提升,投資金額大幅提升,IBS數據顯示,7nm每萬片晶圓擴產設備開支達到22.84億美元,較28nm增加了1.9倍,且目前中國大陸先製程產能較為短缺,華西證券判斷大基金三期的主要流向仍是晶圓製造環節,並以此來撬動設備和材料等環節的不斷突破。關於半導體設備環節,基本已經完成0到1的突破,各細分龍頭已經形成一定營收規模體量,目前正處在由成熟製程設備到先進製程設備加速放量階段,整體的行業的格局基本形成,相關公司已完成上市,大基金三期大概率圍繞這些設備公司進行產業鏈延伸,做大做強。
民生證券表示,大基金三期啟航,半導體進入上行週期,其表示:
1.AI發展驅動上游市場需求增長,半導體迎來複蘇週期。供給端來看,庫存逐步見底,存儲芯片等隨着需求回暖價格逐步回暖。需求端:根據TrendForce集邦諮詢預期,2024年全球AI服務器(包含AITraining及AIInference)將超過160萬台,年成長率達40%。隨AIPC和AI手機創新拉動新機備貨,帶動終端需求增長。全球智能手機及個人PC出貨量2024Q1均實現同比正向增長,半導體逐步迎來週期性回暖,WSTS將全球半導體市場預測從2023年秋季發佈的13%上調至16%。
2.國內半導體設備廠商有望受益於週期上行+先進製程領域突破。大基金歷史投資半導體設備標的包括北方華創、中微公司、精測電子、拓荊科技、長川科技、萬業企業。2024Q1,隨着下游回暖,國內半導體設備廠商收入多數實現增長,預計全年將受益於週期上行,隨着投資重點聚焦先進製程,率先在先進製程領域實現設備國產化突破的企業有望快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