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意念操控鼠標,腦機接口新突破!馬斯克的宏偉抱負不遠了

不到一個月,馬斯克的腦機接口技術已經邁出了僅用意念控制計算機的第一步 。

日前,馬斯克最新透露,首位植入Neuralink腦機接口技術的患者“似乎已完全康復”,並可以通過意念來控制電腦鼠標。

至此除了驚歎科技的魅力之外,這也是腦機接口技術迎來的里程碑時刻。

今日,A股腦機接口概念活躍上揚,博濟醫藥、創新醫療升超5%,三博腦科升超4%,南京熊貓、麒盛科技、佳禾智能升超3%。

“意念操控

當地時間2月19日,馬斯克X平台的直播訪談中説,植入Neuralink晶片的第一位患者似乎已經在沒有副作用的情況下完全康復。

“進展良好,患者似乎已完全康復,沒有我們所知的不良影響。患者只需思考就可以在屏幕上移動鼠標。”

目前,Neuralink在設法讓病人儘可能多地用意念按下鼠標按鈕。

去年5月,Neuralink實驗被FDA批准,並於9月開始招募。

當時,該公司表示正在尋找年齡在 22 歲及以上、因頸脊髓損傷或肌萎縮側索硬化症導致四肢癱瘓的志願者。

每位參與者都將通過該公司的 R1 機器人將 Neuralink 的 N1 設備植入到他們的大腦中

一旦就位,植入物的 1024 個電極將記錄神經活動並將數據傳輸到連接的應用程序,其中算法將大腦活動轉化為計算機控制。

據 Neuralink 稱,主要研究期將持續 18 個月,包括定期在家和親自進行臨牀檢查以及定期腦機接口研究會議,隨後是五年的隨訪,包括另外20次診所訪問。

今年1月底,Neuralink宣佈了首次將設備植入人體大腦。

當時馬斯克介紹稱, Neuralink的首個產品名叫“心靈感應”(Telepathy)

他聲稱,未來除了將任何人的大腦與智能手機連接起來之外,Neuralink 的腦機接口還可能用於幫助盲人恢復視力,讓癱瘓者恢復行動能力。

“只需思考即可控制你的手機或計算機,並通過它們來控制幾乎任何設備。最初的使用者將是那些失去四肢的人。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史蒂芬·霍金的溝通速度比打字員或拍賣師更快。這就是我們的目標。”

可以看出,馬斯克對 Neuralink 抱有宏偉的抱負。

目前,Neuralink的這項技術仍處於測試和開發的早期階段,Neuralink計劃今年進行11例人體手術,2025年27次,2026年79次。

此次人體臨牀試驗的新突破,也標誌着 Neuralink 在商業化道路上邁出了一步。

腦機接口+AI,BUFF加滿!

雖然馬斯克在這領域一路高歌猛進,不過Meta 首席執行官扎克伯格卻持謹慎態度。

 他表示,他認為神經接口是“我們正在研究的更瘋狂的事情之一”。他強調 Meta 尚未開始研究大腦植入,但可能會考慮。

 “也許將來有人會這樣做,但我不想使用它的第 1 版。我認為你可能需要等到那個版本相當成熟。讓我們等到我不需要的時候每年都會升級那個東西。”

眼下,腦機接口技術被認為是醫療市場的新藍海。

加上這一輪AI引領的科技浪潮革命,站在生物科學與人工智能前沿的腦機接口即將成為下一個爆發賽道。

據麥肯錫諮詢公司預測,未來10到20年,全球腦機接口產業將產生最多2000億美元的經濟價值。

從國內市場來看,科技巨頭們正基於自身產品線陸續推出人工智能腦計劃,其中包括阿里、百度、科大訊飛、米哈遊等公司。

此外,1月29日,宣武醫院、清華大學醫學院團隊也宣佈:腦機接口取得階段性進展,全球首例接受植入式硬膜外電極腦機接口輔助治療的四肢截癱患者,實現了自主腦控喝水。

國泰君安指出,腦機接口助推AI多模態領域發展,有望驅動新一輪行情。

當前,腦電大模型的開發往往面臨腦電數據收集和處理的困難。隨着腦機接口的發展,腦機接口成為人機交互的一種新方式後,腦電波或將成為大模型的其中一種模態,這將有效提升腦電數據收集和處理的效率和規模。

隨着Sora模型為代表的AI多模態模型進入飛躍式發展,腦機接口將為多模態相關訓練持續賦能。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