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天風研究,作者:孫彬彬團隊
摘 要
8月數據,PPI、社融、地產新開工都有小幅回升。
對於PPI,歷史觀察PPI同比回升階段,除了2015-2016年以外,少有利率進一步顯著下行,但是最近這三年PPI對於利率方向的指引確實也在發生變化。
對於地產新開工,可以對比2014-2016年,新開工需要有顯著斜率的回升才能帶動投資見底回升,而債市交易在新開工和投資確定見底之後才會轉向,即使現在是預期先行。
拆開看信貸社融,目前要説信用持續回升還為時過早,只是市場關注政策支持下地方債和國債的發行節奏與量能變化,因為確實會改善總量,特別是基數影響下的同比數值。但是缺乏進一步政策工具的有力支持,企業和居民中長貸很難有積極表現。
經濟波浪式前進,可能是當下的客觀狀態。
貨幣政策仍然是寬鬆的環境。降準降息更加頻繁,歷史上類似的連續降準降息並不多見。政策力度確實足夠大,但是關鍵還是要取決於貨幣政策以外還有哪些增量政策會出台。
基本面之外,9月是季末月,機構行為不得不考慮,供需也有新的平衡變化,畢竟利率持續下行、政策有所行動,確實也改善了一部分資產供給狀態。
更重要的是,央行當前不同於2020年,貨幣政策有貨幣政策難處,債市自然也有債市的難處。匯率波動背後是我們宏觀狀態和政策取向。解決的關鍵是政策如何選擇。是層層遞進還是僅此而已?有沒有進一步更大力度的貨幣以外的政策出台,這決定了資本市場最終勝率的變化。
宏觀在動態中變化,所以很難做出確定的非黑即白的估計。我們預計,資金利率難以顯著下行,短期債市震盪難改,但同時十年國債突破2.7%簡單上行也不是那麼容易。
對於債市,傳統經驗主要是參考兩個指標:一個是通脹(主要觀察PPI),一個是社融。
上述傳統邏輯對於指導最近三年的債市,存在明顯的缺陷和不足。
當然,雖有不足,但是當這兩個指標同時指向回升時,市場還是會有一定擔心。
第一,增量政策帶動下,年底前社融是否持續回升?
一方面固然有去年基數的原因,但是市場也在觀察7月政治局會議以來的積極變化。包括票據利率的回升,一攬子化債的可能影響以及最近5年期國債的計劃外增發等,因為這些都會導致短期社融持續回升的可能。
第二,低庫存水平疊加增量政策組合運用,PPI能否有效回升?
8月PPI回升主要是基於基數,後續關鍵在於新升價,或者説環比走勢。目前還是假設沒有大政策,9月PPI繼續小幅回升,10-11月略微回落,前期政策效力逐漸發酵完畢,工業品價格震盪偏弱。12月受低基數影響上行,年底PPI與9月PPI基本持平。
雖然社融與PPI對於當前宏觀形勢的指示已經不如從前,但是結合低庫存水平和增量政策運用,特別是最近一個多月高頻數據的部分積極變化和8月數據的改善,市場在關注政策底對應庫存底的可能性,在經濟恢復呈現波浪式發展和曲折式前進的過程中,這樣的政策和數據組合對於債市是否構成進一步的壓力?
我們先解讀一下數據:
2.1. 地產銷售局部修復,拿地意願仍處低位
8月底地產政策持續出台,全國地產銷售有所回暖,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有所增加,但仍低於季節性。
二線城市市場回暖,一線城市二手房熱度增加。七月以來,二線城市商品房成交套數和成交面積的當周同比均明顯修復, 7月以來出台的系列地產政策對二線城市樓市呵護作用明顯,但一線、三線城市持續下行,不同能級城市表現有所分化。
二手房市場上,一線城市相對回暖。全國二手房掛牌指數自政策推出以來有小幅改善,但目前環比增速仍為負;一線城市二手房掛牌價指數環比改善明顯,9月第一週環比轉正。
企業拿地意願不強,政策效果尚未傳導至開發端。觀察拿地情況,8月份國有土地成交面積和成交溢價率均維持低位,其中國有土地成交面積明顯低於歷史季節性,開發端景氣度仍低,有待銷售端的信號傳導。9月第一週,二者指標表現均有好轉,第二週又有所轉弱。開發端情況有待進一步觀察。
地產銷售和新開工有所改善,地產投資下行斜率趨於收斂。8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累計同比-8.8%。分項來看,施工面積累計同比下降7.1%;新開工面積累計同比下降24.4%,竣工面積累計同比增長19.2%,銷售面積累計同比下降7.1%。總體來説,7月政治局會議釋放政策信號以來,地產相對改善,但修復斜率較弱。
2.2.工增回升明顯,多數高頻指標均改善
8月高頻指標環比多數改善,各項開工率均表現良好,9月延續回升走勢,工業生產持續回暖。8月重點行業開工率多數均好於2021年和2022年同期,9月主要高頻指標環比延續正向表現,僅唐山鋼廠的產能利用率環比為負,其餘各項環比均為正,且顯著好於季節性。
開工率回暖背後,一系列新出台的重點行業穩增長政策效果顯現。工信部重點行業穩增長髮佈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陶青表示,接下來將着力恢復和擴大工業重點領域需求,促進投資、消費、出口共同發力,夯實工業穩定增長基礎。
穩增長政策效力首先體現在汽車製造業,汽車走出7月底部,呈現淡季不淡特點。近日,工信部聯合多部門發佈《汽車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3—2024年)》,提出2023年,力爭實現全年汽車銷量2700萬輛左右,同比增長約3%。受政策推動,2023年8月汽車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9%,較7月增加3.7個百分點。
除了汽車之外,電子信息製造業、機械等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也在9月上旬陸續發佈,通過政策合力,堅持供需發力,進一步夯實工業穩增長基礎。
高頻開工率表現良好,政策支持汽車、電子、機械等行業穩增長,8月份工業增加值增速高於預期。8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4.5%,相比上月回升0.8%;非季調環比0.76%,顯著高於季節性。
8月工增企穩回升,主要來自計算機、化工和汽車製造業增長拉動,主要拖累項為公用事業和醫藥製造。多數行業同比增速較上月均有回升,同比增幅上行最多的行業依次為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製造業,汽車製造業,同比降幅較多的集中在公用事業和醫藥製造。
8月工增表現好轉,推動工業企業利潤下行斜率趨緩。工業企業利潤累計同比自2月起同比降幅收斂,7月累計同比增速-15.5%;工業企業利潤當月同比自4月自降幅收斂,7月當月同比增速-10.79%。
2.3.基建和製造業投資支撐固定投資回升
基建投資高頻指標表現良好,石油瀝青開工率持續向好,指向基建持續增長。8月,石油瀝青裝置開工率環比增長9.2%,顯著高於季節性;受南方雨水天氣影響,水泥價格在8月份低位震盪,但月末有所上升。9月,石油瀝青裝置開工率環比增速為2.4%,依然保持增長態勢,基建投資增速料延續上行趨勢。
經營預期好轉,高頻指標改善,固定投資保持增長。8月固定投資累計同比3.2%,環比增長0.26%。
分項觀察,基建、製造業投資回升,房地產投資下行斜率趨緩。8月基建、房地產、製造業投資累計同比分別為9.0%、-8.8%、5.9%;當月同比為6.2%、-11.0%、7.1%,分別比上月變化1.0、1.2、2.8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速分別為10.7%、-16.5%、8.8%,分別比上月變化2.4、-1.4、2.9個百分點。
2.4.社零回升,汽車消費走強,暑期出行逐漸消退
8月乘用車零售走強,汽車類消費有所改善。根據9月第一週表現,乘用車零售持續好轉,表現好於季節性。地鐵出行增速放緩,暑期消費拉動作用減退,後續出行及餐飲類消費上行阻力有所增強。
8月份,地產銷售同比降幅有所收斂,地產銷售對消費的拖累作用在減弱。8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同比增速為-22.78%,較七月回升3.85個百分點。
8月社零當月同比4.6%,比上月回升2.1個百分點,8月暑期出行繼續支撐社零、但支撐力度逐漸趨弱。
展望未來,暑期出行對於社零的支撐逐漸減弱,居民收入和信心的修復需要時間,未來需要關注增量政策對需求端的帶動情況。
本輪庫存週期始於2020年10月,截止到今年7月,歷時33個月,目前我國仍處於主動去庫過程中。從增速絕對水平來看,7月產成品存貨增速1.6%,處在較低水平。
低庫存狀態下,關鍵是要確認經濟狀態是否從主動去庫存進入被動去庫存,而這需要需求的引導。結合過往經驗,關鍵是兩大需求。
其一是出口。
出口是繼續回升還是走勢偏弱?這需要考慮外需變化,更需要關注地緣動向。目前尚無法得出出口持續樂觀的估計。過往出口往下的時候,一般對應利率往下。但要注意出口並不是強變量。
其二是地產。
二季度經濟修復顯著退坡,三季度是否繼續修復?生產和投資是今年市場關注所在,地產是今年債券市場的交易重心。
目前很重要的困擾還是地產。現有情況,地產基本面或不可能立即改善。對比研究2014~2015年,在一系列重大增量政策出台後,地產基本面也沒有很快得到提振。為什麼?實際上就是政策傳導有個過程,當前地產問題極其複雜嚴峻,而政策力度雖然有所增加,但是和2014年下半年對比,還有一些距離,所以可能需要一個更長的過程去疏導,以實現資產負債表或者其他相關領域改善或者提振。
地產對利率是什麼影響?地產投資的底和10年期國債利率底總體吻合。
如果地產很難簡單見底,債市最多就是有定價中樞再平衡的壓力。
此外,居民中長期貸款也廣受關注。
居民中長期貸款從2016年以來總體處於下行態勢,今年情況依然很弱。改善居民負債是修復地產的重要前提,居民資產負債表修復需要政策外力干預,否則很難短期見效。
就目前的宏觀政策力度和經濟態勢而言,尚無法得出經濟進一步修復回升的結論,最多就是短期階段性築底,在築底中觀察和等待進一步政策的引導。
8月數據,PPI、社融、地產新開工都有小幅回升。
對於PPI,歷史觀察PPI同比回升階段除了2015-2016很少有利率進一步顯著下行的,但是最近這三年PPI對於利率方向的指引確實也在發生變化。
對於地產新開工可以對比2014-2016年,新開工需要有顯著斜率的回升才能帶動投資見底回升,而債市交易在於新開工和投資確定見底之後才會轉向,即使現在是預期先行。
拆開看信貸社融,目前要説信用持續回升還為時過早,只是市場關注政策支持下地方債和國債的發行節奏與量能變化,因為確實會改善總量,特別是基數影響下的同比數值。但是缺乏進一步政策工具的有力支持,企業和居民中長貸很難有積極表現。
經濟波浪式前進,可能是當下的客觀狀態。
貨幣政策仍然是寬鬆的環境。降準降息更加頻繁,歷史上類似的連續降準降息並不多見。政策力度確實足夠大,但是關鍵還是要取決於貨幣政策以外還有哪些增量政策會出台。
基本面之外,9月是季末月,機構行為不得不考慮,供需也有新的平衡變化,畢竟利率持續下行、政策有所行動,確實也改善了一部分資產供給狀態。
更重要的是,央行當前不同於2020年,貨幣政策有貨幣政策難處,債市自然也有債市的難處。匯率波動背後是我們宏觀狀態和政策取向。解決的關鍵是政策如何選擇。是層層遞進還是僅此而已?有沒有進一步更大力度的貨幣以外的政策出台,這決定了資本市場最終勝率的變化。
宏觀在動態中變化,所以很難做出確定的非黑即白的估計。我們預計,資金利率難以顯著下行,短期債市震盪難改,但同時十年國債突破2.7%簡單上行也不是那麼容易。
風 險 提 示
國內外疫情反覆、宏觀政策調整超預期、經濟下行超預期。
注:本文來自2023年9月17日發佈的證券研究報吿:《數據改善,債市何去何從?》報吿分析師:
孫彬彬 SAC 執業證書編號:S1110516090003
本資料為格隆匯經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授權發佈,未經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事先書面許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方法修改、翻版、分發、轉載、複製、發表、許可或仿製本資料內容。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資料內容和意見僅供參考,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專家、嘉賓或其他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人士的演講、交流或會議紀要等僅代表其本人或其所在機構之觀點),亦不構成任何保證,接收人不應單純依靠本資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獨立判斷,應自主做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風險。根據《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若您並非專業投資者,為保證服務質量、控制投資風險,請勿訂閲本資料中的信息,本資料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還請見諒。在任何情況下,作者及作者所在團隊、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本資料授權發佈旨在溝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經驗,本平台不是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報吿的發佈平台,所發佈觀點不代表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觀點。任何完整的研究觀點應以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發佈的報吿為準。本資料內容僅反映作者於發出完整報吿當日或發佈本資料內容當日的判斷,可隨時更改且不予通吿。本資料內容不構成對具體證券在具體價位、具體時點、具體市場表現的判斷或投資建議,不能夠等同於指導具體投資的操作性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