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酒精+咖啡,危險的春藥?
格隆匯 09-06 21:05

首日銷量542萬杯+,單品銷售額超過1億元!

直接提下一個小目標。

茅台與瑞幸的這次聯名,可謂名利雙收。

只不過,從消費者們的評價來看,它的味道似乎並不好。

有人説,喝起來感覺像被醉漢強吻了;有人説,味道像吃了奶油蛋糕後,喝醉了吐出來的混合物;像發酵腐乳的那種劣質酒……

我抱着嘗試的心態,排隊買了一杯嚐嚐,感覺味道還行啊。

既有拿鐵獨特的酥軟口感,也有茅台酒的清香,還甜!

可惜蓋子上的吸口太小了,喝起來費勁,忒不爽快。

灑家直接把蓋子掀了,一口悶。

然後,腦袋突然就暈了,昏昏沉沉摸了一下午魚。

01

酒精+咖啡=危險的毒藥

“美酒加咖啡,就愛這一杯。”

説實話,這句廣吿詞,很可能是違反廣吿法的。

瑞幸宣稱,每杯醬香拿鐵中,都含有茅台酒。

但是,大家都知道,酒水或酒類飲料的生產銷售,都是需要經營許可證的。

而辦理許可證,需要一段時間。比如深圳的酒類經營許可證,就需要10-20個工作日。

瑞幸全國一萬多家門店,能否在短時間內,全部取得許可證?

即便都有,根據互聯網電商銷售的規定,也應該在廣吿顯著位置進行展示。

同時,廣吿法第二十三條還規定:酒類廣吿不得含有慫恿、誘導飲酒的內容。

“就愛這一杯,明顯有誘導的成分。

如果醬香拿鐵裏含有酒精,就存在誘導飲酒的行為,是違規的。

如果不含酒精,那就是虛假宣傳,更是違規。

喝過的朋友都知道,裏面確實是有酒的。

不過不是你想的直接往咖啡裏倒茅台,而是加入名為“白酒風味厚奶”的原料。

這種奶,確實含有53度的茅台酒,最終制成的醬香拿鐵,酒精度低於0.5度。

才0.5度,為什麼我喝了頭會暈?

我起碼有二兩酒的酒量,不至於這麼弱吧。

其實從健康角度看,咖啡和酒,是不能一起喝的。

更加不能加糖。

酒精+咖啡+糖,是很危險的的混合物。

這就是民間俗稱的“斷片酒”、“失身酒”,主要特徵是,在酒精飲料中加入甜味添加劑和咖啡因。

人類醉酒的原理,是酒精中毒時,神經系統被抑制了。

咖啡因正好相反,它是神經興奮劑。

當兩者在體內同時作用,大腦就會對清醒狀態認知錯亂。

這種“清醒醉”狀態,害人害己。

2005年,美國Phusion Projects公司推出咖啡因酒精飲料Four Loko,在營銷的狂轟濫炸下,許多年輕人跟風購買,包括不能飲酒的未成年人。

許多悲劇,因此產生。

本來你喝醉了,會進入昏昏欲睡的狀態。但現在你是清醒的,以為自己還能喝。尤其是加入甜味劑後,你根本喝不出酒味。

於是不知不覺中,灌下一杯又一杯。

當年,美國社會上,因酒精咖啡引發的急診室病例急劇增加,神經錯亂的少男少女當眾脱衣的尷尬時間頻繁發生,並引發了許多意外傷害和強姦事件。

從此以後,許多國家便紛紛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酒精+咖啡混合飲品。

但這種東西,禁你是禁不住的。

現在,即便在國內的許多酒吧,甚至公開的社交場、約會場所,你也能很容易發現這種飲料。

淘寶上就有得賣。

至於別人買來給誰喝,誰管得住?

當然,醬香拿鐵的酒精含量畢竟只有0.5度,遠比Four Loko低。

第一次喝,可能會有點頭暈,還不至於進入“清醒醉”的狀態。

但是,自從瑞幸和茅台的聯動刷屏熱搜後,國內商家就紛紛跟風。

就跟去年紅極一時的熱紅酒一樣。

我已經可以預見,未來幾個月,或者現在已經有大量路邊攤、咖啡廳、酒吧,自制兑了酒的咖啡,或兑了咖啡的酒。

這種個體户的行為,怎麼保證他們的合規性?

他們的飲料都是師傅現調的,哪管得着要多少度以下?

就算他們合規,客人擅自往裏面加料,誰又禁得住?

甚至,假如在某個社交活動中,有人不懷好意,説最近酒精+咖啡很流行的啊,咱們也來試試吧。

很可能幾個不諳世事的小年輕,為了跟潮流,稀裏糊塗就着了道。

但願這種事情,不會大量出現。

02

微醺,才是解壓良藥

也許,上文的擔憂,確實是杞人憂天。(但願如此)

我們現在最大的問題,是青年人慾望太低,根本不願意社交,不願意出來消費。

不是擔心他們出來亂搞。

只要接受度最廣的醬香拿鐵,以及後來的一眾品牌商,堅持0.5酒精度以下,就不會有大亂子。

只要把握個度,不僅不會有亂子,反而能產生出乎意料的美好效果。

從這種角度看,醬香拿鐵帶來的微醺,未嘗不是當代青年的解壓良藥。

前兩年,茅台董事長曾説,“年輕人不喝茅台酒,那是他們還沒長大,20 多歲還在玩,小孩子不懂事,不曉得需要好酒喝。”。

這句話,對,也不對。

年輕人並不是不愛喝酒,反感的只是酒局文化。

而酒桌文化只是表象,核心是權利,是我們文化根子裏,對精神壓迫的最佳證明。

《中國新聞週刊》曾做過“年輕人有多反感酒局文化”的調查,結果有58.3玩票表示“極其反感並不能接受”,佔比超過80%。

但是人類,尤其是中國人,骨子裏愛酒的基因,是不變的。

不是年輕人不喝白酒,是他們受夠了約定俗成的規矩,上了酒桌就得排座次,擋酒、灌酒、勸酒,這些玩意都是所謂“酒文化”的一部分。

那喝起來還有什麼意思?

嫌白天在辦公室被老闆PUA還不夠酸爽嗎?

而且這酒度數這麼高。辣嗓子=爽?喝烈酒=真漢子?抱歉,欣賞不來。

喝酒本來只是為了開心,非要搞得像比賽,比誰更能喝,真就是上了酒桌也要卷。

所謂好酒莫貪杯,微醺勝買醉。

最近幾年,低度酒市場突然繁榮,並衍生出一個叫“微醺經濟”的概念。

注意,是低度,不是低端。

微醺,意味着不多不少,不僅能體驗飄飄然的美妙快感,還能保持理智清醒。

沒人願意為強迫喝到吐了,差不多就得了。

就跟酒精咖啡需要把握一個度一樣,我們喝酒的量,也需要把握一個度。

中國低度酒市場規模,來源:浙商證券

説到底,是人的需求創造市場,然後商家去迎合市場。

而不是綁架民族文化,讓人去適應一個老舊的、遲早被淘汰的市場。

人之所以熱愛酒精,無外乎是借其抑制神經的活動,在精神上感受到輕鬆和自由。

但是,除了休息日那短暫的時光,打工人又必須讓自己處於清醒狀態。

所以,我們又極度依賴咖啡因,對其上癮,這是最廉價的合規興奮劑。

喜愛與上癮之間,只有一條混沌的分界線,稍不留神就會產生依賴。

兩者結合在一起,就是最恰到好處的微醺。

生活艱難,恰到好處的微醺能幫助我們短暫逃離壓抑,享受異於平常的快樂。

這是一種理性的放縱。

清醒時,我們有很多想説又不敢説出口的話,微醺狀態下,就都暢所欲言了。

這是一種短暫的釋放。

我們每天疲於世俗瑣事,似乎很久都沒有為自己活着了。

在完全的理智中,我們總希望在旁人面前保持良好的形象,謹記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該説什麼不該説。

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自己的行為和情感表達。

而帶一點微醺的酒意,能將這種抑制力稍稍減弱,釋放內在壓抑的真實情感。

卻又因為咖啡因的功效,而不失分寸。

生活需要不斷注入液體燃料,促進血液循環,讓大腦皮層的神經活躍起來,驅散內心的重重迷霧。

這是永恒的需求。

03

尾聲

其實上文只談論了白酒+咖啡,忽略了茅台的品牌屬性。

在中國,茅台是不一樣的。

有人説,茅台從沒想過抓住年輕人的心,它也不需要年輕人貢獻消費。

茅台是奢侈品屬性。

而買奢侈品的人,追求的是什麼?

是虛榮心,身份、地位;是氣氛組,一羣能認得出、買不起的人。

茅台的這次大手筆營銷,只是讓年輕人當氣氛組,知道茅台的高大上就夠了。

所以,醬香拿鐵這麼快出圈,且如此火熱,成功在哪?

它成功就成功在,抓住了廣大受眾的社交需求:炫耀、裝逼,或是會心一笑的調侃。

我喝不起茅台,還喝不起你瑞幸?

你覺得現代人最樸實的日常是什麼?

除了打工,就是發朋友圈。

但發朋友圈需要素材,素材可不好找。

出去旅個遊,動不動幾千上萬。

看個演唱會,票價貴就算了,還搶不到,要和黃牛拉扯許久才有機會。

脱口秀,更沒搞頭,演出全停了。

就連拼單個下午茶,也得大幾十打底,總不能光喝茶不吃東西吧?

現在,瑞幸卻把朋友圈的價格打下來了。

只要19塊,就能發一條容易收穫點讚的朋友圈,還送你一杯醬香科技。

19一杯的瑞幸,太貴了,不喝!

6塊的蜜雪冰城,才是我的愛。

19一杯的醬香拿鐵,太便宜了,喝!

甚至,要是買兩杯,瑞幸還貼心地送你一個,印着茅台logo的大紅袋子。

你拎着回辦公室,在路上無比醒目。

路人一看,就知道里面裝着啥,自己腦補出茅台酒的香氣。

所以這杯醬香拿鐵,奶是過去,咖啡是現在,酒是未來。

我明白,這不過是消費主義的又一次營銷。

但是,我成功地、心甘情願地被套了。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