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寧波銀行也不牛了?
格隆匯 04-29 18:23

今年以來,銀行板塊最牛的兩個銀行跌懵了。招商銀行、寧波銀行均累跌20%左右,遠超中證銀行指數同期的2%。

兩家牛股銀行估值水平也一路回撤,與行業整體估值差距大幅收窄。目前,寧波銀行PB為1.08倍,較歷史最高的2.7倍大幅回撤60%。招行PB為0.956倍,較歷史高峯的2.26倍回撤58%。

自身對比看,寧波銀行現有估值逼近去年11月初水平,且位於最近10年估值下線區間。招行也同病相憐。

曾經的王者榮耀,如今卻讓投資者失落萬分。

1

2022年,寧波銀行營收578.8億元,同比增長9.67%。該增速創下2017年以來最低水平,為2005年以來唯二低於10%的。歸母淨利潤為230.75億元,同比增長18%。今年一季度,營收同比僅8.45%,歸母淨利潤同比僅15.35%。

拆分業績看,去年四季度營收同比下滑5.82%,是2007年上市以來極為罕見的負增長,還有一次是2007年Q2,負增長1.47%。那麼問題出在哪?

去年,寧波銀行利息淨收入、非利息收入分別為375.1億元、203.5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75%、1.4%,而2021年同期為17.4%、51.5%。

其中,去年非利息收入前三季度增速還高達21.8%,四季度直接負增長了50%,主要問題出在債市,當時疫情政策優化,市場預期經濟會有良好復甦,債券價格暴跌,10年國債主力合約從101.6在短短10多個交易日之內一度暴跌至99。

而包括寧波銀行在內的上市銀行投資配置基本都在債市,而債市引發的動盪直接影響了其投資收益。其次,債市大幅下跌,導致投資者贖回銀行理財產品,對於寧波銀行的財富管理業務也形成了衝擊。具體來看,代理類收入大降10.24%。兩者均影響到非利息淨收入的表現。

去年生息資產規模同比大增25.5%,但淨利息收入增速不足15%,顯然受到了淨息差下滑的衝擊。據統計,去年淨息差為2.02%,較2021年下滑19個BP,較2020年更是大幅下滑28個BP。這吻合整個銀行業的表現,也符合監管層對銀行讓利實體經濟的監管要求。當然,這會傷害銀行的盈利能力。

今年一季度末,不良貸款率為0.76%,較去年末小幅反彈0.01%,但為所有上市銀行最低的。這主要源於寧波銀行比較成熟的風控體系。比如,針對小微企業,公司採取人海戰術模式,通過地推方式去摸排、深入瞭解客户信息,並多方數據交叉驗證。個人信貸業務,准入門檻比較高,且通過公積金、個人所得税、社保等數據來交叉驗證每月工資收入等。

2023Q1,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為501.47%,為最近5年最低的一年,較去年末繼續下滑3.43%,較2021年大幅下滑24.05%。可見,在營收增長出現壓力的時候,寧波銀行也釋放了一定壞賬撥備來維持利潤的增長。不過,目前超500%的撥備是A股非常優秀的表現,僅次於無錫銀行、常熟銀行、張家港行等小城商行。

整體來看,寧波銀行業績表現還算是中規中矩,感受到一些增長壓力,但仍好於同行之表現。

2

一家銀行要有成長性,就需要不斷擴大放貸資產規模,那麼就逃不掉巴塞爾協議的魔掌。根據現有協議限制,銀行在一定資產規模的金融業務背後需要自有資本金作為支撐,即滿足一定的資本充足率(自有資本金/風險加權資產)的要求。

銀行每年淨利潤除了分紅後,會把剩餘的資金注入到資本金裏面,補充其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如果盈利不夠,亦或是要支撐更快的資產規模膨脹,就需要額外融資,比如定增。但這麼做,又會攤薄股東權益,是市場不願意看到的。其實,經營良好的銀行能夠實現自我造血,通過實現較高利潤增長,維持較高分紅,又可以反哺資本金,反過來維持資產規模的膨脹。

其實,對於投資者而言,只有實實在在分紅下來的利潤才是自由現金流。按照股票市場定價來説,也只有自由現金流持續增長,銀行的現有價值才會持續增長,給予的估值才會更高。那麼,自由現金流強的銀行,經營思路就是減少風險加權資產(拔高資本充足率,利於資產膨脹)的同時增厚利潤。

這就有兩種模式,一是降低間接融資風險加權資產。轉型零售輕型銀行,讓零售業務佔比更高,同時保持較好的資產質量,再採用高級法來節省資本金,以此有更好的成長性。

二是提升非利息收入,比如大力發展財富管理、投資銀行等業務。這些業務對於資本金的要求很低。這樣,銀行同樣可以有良好成長性。

基於以上探討分析,銀行業的發展與經營可以分成3種商業模式:

1.0商業模式,粗狂式發展,依靠規模取勝。過去很多年,銀行屬於躺賺模式,因為經濟高速增長,貨幣瘋狂擴張,銀行資產規模持續膨脹。但現在經濟明顯降速,信貸規模增速下降,且淨息差持續收窄,以致於銀行的成長性會受到越來越大的限制。

2.0商業模式,轉型零售輕型銀行。比如,招行成功轉型“零售之王”,不良貸款率持續下降,資產質量持續改善,壞賬撥備率持續走高,盈利增長保持較快增速。其他大中型銀行紛紛學習之,走上零售之路。

3.0商業模式,大財富管理經營模式。通過資產管理與投資銀行方式為其提供直接融資服務。目前,財富管理市場規模已經超過100萬億元,是銀行可能的新增長點。

我們再來看寧波銀行當前的處境。寧波銀行可以説把1.0模式發揮到極致,因為地域上有一定擴張,從本土的浙江大本營,擴張至北京、上海、南京、蘇州、無錫等地。

2022年,寧波銀行生息資產規模同比增速高達25%以上,且連續3年超過20%,快過多數銀行。這要求很高的資本金要求,導致寧波銀行分紅比例持續減少,且還通過定增等方式來融資。

2020-2022年,寧波銀行分紅比例分別為21.01%、17.57%、14.8%。而過去3年,招行分紅比例均保持在32%以上。此外,寧波還在2020年完成了近80億元的定增,在2021年進行了120億元的配股募資等。

目前,寧波銀行三大資本充足率在所有上市銀行中屬於中等水平,當然也位於監管線以上。2023Q1,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較2021年末下滑0.56%至9.6%,高於監管標準的7.75%。

從以上數據我們也可以看出,寧波銀行未來在1.0模式下會受到越來越大的限制,因為整個經濟增速在往下走,貸款規模增速也會趨勢性往下,且淨息差同樣趨於下行。

當然,寧波銀行零售端也有作為,從2014年就曾提出“大零售戰略”,包括零售公司和個人零售業務。2022年個人貸款餘額佔貸款總額的36.4%,低於2021年的38.6%,更是低於2020年的43.7%。該行零售佔比應該是主力大行以及主流商業銀行中偏低的。

對比下招行,2022年零售佔比高達52.25%(明顯高於寧波),低於2021年的53.64%,亦是招行2014年轉型零售後的首次下降。很顯然,除了個人信貸需求萎靡的客觀因素外,應該也有田某事件導致的主觀經營上的調整。

寧波銀行有沒有受到該事件的影響呢?這裏不展開。

3.0模式下,寧波銀行整體並沒有太強的優勢。2022年,手續費及佣金收入為74.66億元,同比下滑9.63%,主要受到債市波動和資本市場影響,財富業務收入同比下降。

截止去年末,個人客户金融總資產(AUM)為8056億元,同比增長22.77%,主要是儲蓄、理財產品等。其中,私人銀行AUM為2174億元,同比增48.5%。而私行客户數為1.79萬户,增長37.98%。這跟主流大行以及股份制商業銀行差距很大,但在城商行中算是佼佼者了。

由此可見,寧波銀行未來的經營從1.0模式轉向2.0、3.0模式,會遭遇不小挑戰。而這又是拉開與其他銀行估值的關鍵所在。恰巧的是,發生田某事件後,監管層更加鼓勵銀行支撐實體經濟(偏向於更多放貸給企業),而財富管理這條路自己的客户基數又比較小,主打的1.0模式受到經濟下行壓力越來越大。

這亦是寧波銀行估值與其他銀行估值大幅收窄的主要邏輯。

3

寧波銀行這類成長性良好的銀行,受制於經濟週期的波動會更大一些。而年後回來,不管是房地產市場,還是社零消費,都呈現出較大壓力,表明經濟整體呈現弱復甦態勢。寧波銀行股價年前樂觀定價的基本都回吐了出來。

展望後市,寧波銀行的整體經營會繼續優於多數銀行表現,估值比一般銀行高一些也是其必然。但同時,我們也要清楚的認識到,寧波與其他銀行的經營差距會收窄,估值也不會像過去那麼大了。未來,寧波像招行一樣長期回到1倍PB以內可能會是常態。

還是那句話,在經濟增速拾級而下的大背景下,降低對包括寧波在內的銀行板塊的回報率預期,或許才是理性的認知。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