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A股市場遊戲股集體走強,截至收盤,掌趣科技、順網科技、冰川網絡、崑崙萬維、寶通科技20cm升停,華誼兄弟、迅遊科技升15%,盛通股份、愷英網絡、萬達電影、巨人網絡、三七互娛等均升停。
消息面上,人工智能變革使得遊戲深度受益。近期,完美世界、星輝娛樂、富春股份等遊戲廠商均表示“已將AIGC工具和技術應用在遊戲研發的美術、代碼、場景建模、智能NPC等方面。
近期,4月國產網絡遊戲審批共發放86款遊戲版號,多款上市公司旗下游戲獲批進口版號。遊戲的科技文化價值逐漸獲得肯定。
另外,遊戲廠商Q1業績亮眼。2022年愷英網絡實現營業收入37.26億元,同比增長56.84%;實現歸母淨利潤10.25億元,同比增長77.76%;一季度實現歸母淨利潤2.90億元,同比增長16.72%。此前,三七互娛公佈業績顯示,2022年營收164.06億元,同比增長1.17%;淨利29.54億,同比增長2.74%。
回溯2022年,遊戲市場整體面臨承壓,增速放緩,產業進入蓄力階段。進入2023年,有關媒體發文《別忽視遊戲行業的科技價值》,認為遊戲作為複合型的文化內容產品,既有天然的文化屬性,也有着深厚的科技屬性。開啟了國家及社會各界對於遊戲產業在社會責任、文化傳播、技術發展等方面正向價值的認可的新篇章。
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數字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周長青表示:
遊戲是人工智能等很多前沿技術的訓練場和孵化器,也是很多其它產業的工具箱。應透過娛樂屬性,以更高的站位看遊戲,充分發揮遊戲科技在推動科學技術創新、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重大工程等方面的重要價值。”
基於這兩類屬性,遊戲行業經濟屬性也在不斷豐富,近年來正在芯片、終端、工業、建築等實體產業領域實現價值外溢,釋放更多效能。
據中科院研究測算,遊戲產業規模每增長1%,各省人工智能上市企業的合計營業收入大約平均增加了1.42億元。未來,遊戲產業對於人工智能產業的拉動規模持續增加,預計將從2023年的315.76億上升至2030年的 1038.1億元,年均增長率約達16%。
另一方面,隨着遊戲版號發放逐漸趨於常態化,使產業供給側得到優化。近五個月以來,政府分別發放84、88、87、86、86款國產遊戲版號,較22年月均57款顯著提升。這對行業未來發展以及企業和產業投資者信心是一個重要積極信號。
遊戲行業的發展環境也將隨着人工智能的變革迎來光明前景。
首先,在技術端,大模型時代,AI在遊戲行業加速落地。
近期,聚焦在AIGC領域,騰訊、網易、崑崙萬維、字節跳動等國內企業已經圍繞內容創作、智能檢索、文本分析等多個領域入局並建立大模型體系。
與此同時,AIGC滲透遊戲產業鏈,商業化探索快速落地。隨着3月20日英偉達開發者大會和3月22日微軟遊戲開發者大會的相繼召開,生成式人工智能將顛覆傳統遊戲開發。
近期,育碧、Roblox、完美世界、星輝娛樂、富春股份等遊戲廠商紛紛表示:“已將AIGC工具和技術應用在遊戲研發的美術、代碼、場景建模、智能NPC等方面,使得遊戲開發時間得到優化,遊戲角色活動更加流暢,AI互動和遊戲結合的玩法將增強用户體驗感”。
其次,在需求端,AI全方面賦能遊戲製作流程,實現行業降本增效
大型遊戲涵蓋3D動畫、特效、音頻、美術、文字等極為豐富的細分內容,開發過程一般耗時較長,流程較為複雜。AI可優化遊戲製作全流程,提高開發人員創造效率,減少研發週期和人員規模,進一步降低遊戲研發成本。
業界普遍認為,隨着AI技術的革新,其在遊戲行業的應用逐漸落地,有望打破成本、效率、質量不可兼得的問題,實現遊戲製作的降本增效。
當前,遊戲產業正成為我國增長最快、持續性最強和最具活力的產業之一,伴隨AIGC持續滲透產業鏈,遊戲市場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預計,全球雲遊戲市場收入2023年增至38億美元,同比增長58.4%。預計到2023年,中國雲遊戲市場收入增至98.4億元,同比增長54.96%。
“在未來幾年,全球範圍內玩家在移動端雲遊戲市場所消費的時間將逐漸趕上PC端市場,移動端雲遊戲相關服務商將迎來巨大的海外機遇。”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黃雲霞表示,“亞洲新興市場的崛起,是全球雲遊戲市場的重要增長引擎之一。”
中信建投認為,未來常態化版號發行情況下,遊戲行業的供給重新恢復,有望驅動行業恢復健康發展態勢。另外,1)AIGC對於美術設計、遊戲策劃、發行等環節的降本增效作用未來有望逐步落地,降本顯著;2)政策監管的風險也逐步緩釋。綜合來看,我們認為遊戲產業週期持續向上,估值仍處於較低分位數,未來業績逐步兑現,疊加AIGC降本增效催化,有望延續較好發展態勢。
展望後市,東方證券表示,從今年遊戲板塊估值來看,仍然位於25倍左右區間。而今年底部修復主要由於版號驅動,利潤並未體現AI影響,且這一估值水平低於雲遊戲等時期。往後看,預計AI將帶來的商業模式、收入、利潤率影響將在明年開始逐漸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