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A股市场游戏股集体走强,截至收盘,掌趣科技、顺网科技、冰川网络、昆仑万维、宝通科技20cm升停,华谊兄弟、迅游科技升15%,盛通股份、恺英网络、万达电影、巨人网络、三七互娱等均升停。
消息面上,人工智能变革使得游戏深度受益。近期,完美世界、星辉娱乐、富春股份等游戏厂商均表示“已将AIGC工具和技术应用在游戏研发的美术、代码、场景建模、智能NPC等方面。
近期,4月国产网络游戏审批共发放86款游戏版号,多款上市公司旗下游戏获批进口版号。游戏的科技文化价值逐渐获得肯定。
另外,游戏厂商Q1业绩亮眼。2022年恺英网络实现营业收入37.26亿元,同比增长56.84%;实现归母净利润10.25亿元,同比增长77.76%;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90亿元,同比增长16.72%。此前,三七互娱公布业绩显示,2022年营收164.06亿元,同比增长1.17%;净利29.54亿,同比增长2.74%。
回溯2022年,游戏市场整体面临承压,增速放缓,产业进入蓄力阶段。进入2023年,有关媒体发文《别忽视游戏行业的科技价值》,认为游戏作为复合型的文化内容产品,既有天然的文化属性,也有着深厚的科技属性。开启了国家及社会各界对于游戏产业在社会责任、文化传播、技术发展等方面正向价值的认可的新篇章。
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数字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周长青表示:
游戏是人工智能等很多前沿技术的训练场和孵化器,也是很多其它产业的工具箱。应透过娱乐属性,以更高的站位看游戏,充分发挥游戏科技在推动科学技术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重大工程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基于这两类属性,游戏行业经济属性也在不断丰富,近年来正在芯片、终端、工业、建筑等实体产业领域实现价值外溢,释放更多效能。
据中科院研究测算,游戏产业规模每增长1%,各省人工智能上市企业的合计营业收入大约平均增加了1.42亿元。未来,游戏产业对于人工智能产业的拉动规模持续增加,预计将从2023年的315.76亿上升至2030年的 1038.1亿元,年均增长率约达16%。
另一方面,随着游戏版号发放逐渐趋于常态化,使产业供给侧得到优化。近五个月以来,政府分别发放84、88、87、86、86款国产游戏版号,较22年月均57款显著提升。这对行业未来发展以及企业和产业投资者信心是一个重要积极信号。
游戏行业的发展环境也将随着人工智能的变革迎来光明前景。
首先,在技术端,大模型时代,AI在游戏行业加速落地。
近期,聚焦在AIGC领域,腾讯、网易、昆仑万维、字节跳动等国内企业已经围绕内容创作、智能检索、文本分析等多个领域入局并建立大模型体系。
与此同时,AIGC渗透游戏产业链,商业化探索快速落地。随着3月20日英伟达开发者大会和3月22日微软游戏开发者大会的相继召开,生成式人工智能将颠覆传统游戏开发。
近期,育碧、Roblox、完美世界、星辉娱乐、富春股份等游戏厂商纷纷表示:“已将AIGC工具和技术应用在游戏研发的美术、代码、场景建模、智能NPC等方面,使得游戏开发时间得到优化,游戏角色活动更加流畅,AI互动和游戏结合的玩法将增强用户体验感”。
其次,在需求端,AI全方面赋能游戏制作流程,实现行业降本增效
大型游戏涵盖3D动画、特效、音频、美术、文字等极为丰富的细分内容,开发过程一般耗时较长,流程较为复杂。AI可优化游戏制作全流程,提高开发人员创造效率,减少研发周期和人员规模,进一步降低游戏研发成本。
业界普遍认为,随着AI技术的革新,其在游戏行业的应用逐渐落地,有望打破成本、效率、质量不可兼得的问题,实现游戏制作的降本增效。
当前,游戏产业正成为我国增长最快、持续性最强和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伴随AIGC持续渗透产业链,游戏市场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计,全球云游戏市场收入2023年增至38亿美元,同比增长58.4%。预计到2023年,中国云游戏市场收入增至98.4亿元,同比增长54.96%。
“在未来几年,全球范围内玩家在移动端云游戏市场所消费的时间将逐渐赶上PC端市场,移动端云游戏相关服务商将迎来巨大的海外机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黄云霞表示,“亚洲新兴市场的崛起,是全球云游戏市场的重要增长引擎之一。”
中信建投认为,未来常态化版号发行情况下,游戏行业的供给重新恢复,有望驱动行业恢复健康发展态势。另外,1)AIGC对于美术设计、游戏策划、发行等环节的降本增效作用未来有望逐步落地,降本显著;2)政策监管的风险也逐步缓释。综合来看,我们认为游戏产业周期持续向上,估值仍处于较低分位数,未来业绩逐步兑现,叠加AIGC降本增效催化,有望延续较好发展态势。
展望后市,东方证券表示,从今年游戏板块估值来看,仍然位于25倍左右区间。而今年底部修复主要由于版号驱动,利润并未体现AI影响,且这一估值水平低于云游戏等时期。往后看,预计AI将带来的商业模式、收入、利润率影响将在明年开始逐渐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