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中藥板塊拉昇。截至發稿,達仁堂10%升停,悦康藥業、昆藥集團均升超7%,康緣藥業、太極集團等均升超6%,天力士、華潤三九等均升超5%,東阿阿膠、康貝恩、珍寶堂、同仁堂等均升超4%。
ETF方面,截至3月28日14:40,中醫藥ETF(561510)、中藥ETF(560080)、中藥ETF(159647)、中藥50ETF(562390)等分別上升2.41%、2.33%、2.17%、2.17%。
消息面上,3月27日下午,全國中成藥聯合採購辦公室發佈《全國中成藥採購聯盟集中採購文件(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3天后,如無進一步意見反饋,本輪中成藥“國採”規則將按此意見稿執行。
根據意見稿,此次採購共涉及42種中成藥,將分成複方斑蝥、複方血栓通、冠心寧、華蟾素、接骨七釐等16組分別採購。同採購組內,將分為A、B兩個競爭單元,分別競爭。同競爭單元內,將按照實際申報企業的綜合得分由高到低排序,確定入圍企業。而綜合得分,將根據報價代表品降幅以及醫療機構認可度、綜合排名、創新能力、藥材品質、供應保障、信用評價、質量安全等因素綜合得分,產生入圍企業。意見稿規定,申報企業以同採購組、同企業聯盟地區醫藥機構填報2021年採購金額最大的代表品進行申報。申報價不高於基準價格和省級、省際聯盟集中帶量採購中選價格的,為有效報價。
簡而言之,與以往的集採規則不同,本輪全國中成藥集採不再以價格低者中標,而是看重藥品的質量和市場影響力。
這意味着,本次集採,價格競爭的激烈程度比過去幾輪集採低,或將導致總體降幅將較為温和。同時,藥品市場佔有率高、評價高的藥品將更容易中標,對市場格局的影響較小。
業績方面,截至3月28日,已披露業績預吿的中藥企業有2家,包括特一藥業、佐力藥業等。其中,特一藥業預計2023年一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盈利9500萬元至1.1億元,同比上年增長108.03%至140.88%;佐力藥業預計2023年1-3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上年增長41.1%至51.28%,盈利9700萬元至1.04億元。
從上述藥企業績預增的原因來看,主要源於:一方面,受流感季等因素影響,相關止咳退燒產品銷售量迎來一定增長;另一方面,部分中藥產品基於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產品的優勢,延續了較好的市場增長。
對於中藥的前景,在近日鵬華基金主辦的廣藥白雲山探訪活動上,西南證券醫藥中藥行業分析師阮雯表示,“十四五”頂層政策大力支持中藥傳承創新發展,推動了中藥行業供給端、支付端、需求端的快速發展,中藥板塊各細分子領域有望迎來百花齊放的局面。
鵬華基金量化及衍生品投資部基金經理張羽翔從投資角度指出,在人口老齡化趨勢下,隨着居民自主健康意識的提升,中藥行業未來的市場空間有望持續增長。並且,隨着近年來國家加大對中藥創新的支持,中藥行業不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具備一定的成長性和創新性。
國聯證券表示,在國家鼓勵中醫藥發展的大背景下,具備獨家品種優勢或較強創新能力的企業受集採的影響更小。
華創證券3月27日在研報《醫藥行業2023年一季報業績前瞻》中提出三點中藥板塊景氣邏輯:一是一季度中藥資源品終端需求旺盛,核心原材料牛黃升價態勢明顯,中藥資源品有望迎來系統性提價機會,相關公司業績有望超預期;二是2023年新一輪國企改革將拉開帷幕,相關企業歷史包袱逐漸出清,降本增效實質舉措落地,公司或將迎來業績收穫期;三是受益於院端政策利好以及常規診療的逐步恢復,院內中藥企業的銷售有望實現較快增長。
浙商證券表示,從行業角度來説,2021年以來多箇中藥相關的鼓勵政策出台,如“中治率”、中醫醫療機構建設、基層目錄等,本次中成藥全國集採將再次從量的角度推動行業增長,2023-2025年銷量有望成為推動中藥行業的核心驅動力,強調本次量增週期。
浙商證券認為中藥行業正處於新一輪成長復甦的起點,運營效率的提開是行業成長性的前瞻性指標,銷量增長是行業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從投資建議來看,我們認為中藥行業有三條投資主線:
(1)中藥創新藥:中藥創新藥競爭格局良好,且有望通過進入醫保以實現快速放量,我們認為在研發端投入較大的中藥企業值得關注;(2)改革提效:2018-2021年中藥板塊營運效率提升為後續業績提升做出鋪墊,推薦具有營銷改善邏輯的標的;(3)低估值性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