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網友直呼瘋了。。頂流發聲:拐點將至!
格隆匯 03-08 15:12

近日,湖北省汽車4S店火了,被網友們調侃像菜市場一樣瘋了。

據瞭解,進入3月,湖北省聯合了多家車企推出了政企購車補貼,最開始是“東風系”的品牌,包括東風本田、東風日產、東風雪鐵龍、東風標緻、東風風神等,補貼額度很大。

原本官方指導價在21.19萬元的東風雪鐵龍C6共創版,可享受9萬補貼,只賣12.19萬元;指導價11.39萬元的C3-XR,也能享受5.6萬元補貼,只需5.79萬便可開回家…

網友直呼坐高鐵去湖北搶車。

1

頂流發聲:拐點將至!

北京在2月底啟動延續汽車置換補貼活動,繼續實施乘用車置換新能源車補貼政策。

此前,特斯拉、領跑汽車、小鵬汽車、蔚來汽車等多家汽車廠商開始通過補貼、特惠、折扣等方式加入到降價潮中。

新能源車價格戰已經拉開帷幕,行業正在經歷洗牌。業內人士表示,短期內“以價換量”的確會為汽車品牌帶來銷量增長,但長期來看,“價格戰”則是一把雙刃劍,越來越多的品牌捲入其中,對其品牌形象和長久發展將帶來隱患。

2月2日以來,新能源相關ETF跌超10%。

(本文內容均為客觀數據和信息羅列,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在近期匯豐晉信基金的一場投資者交流會上,陸彬稱新能源行業拐點將至,其表示:

1.現在來看,新能源行業內的很多龍頭白馬公司已經顯露出了未來三年一倍以上的隱含回報,目前已經具備較高投資價值,同時資金負反饋有望接近尾聲,有較大可能將在近期迎來投資機會。

2.目前這一行業的投資價值已經出現,很多公司已經有十倍的估值水平了,按照過往的數據經驗來看,儘管行業的整體貝塔優勢不像過往三年那樣明顯,但估值提升到二十倍的水平我覺得還是非常有可能的。

3.今年的市場行情可能會非常分化,這對基金經理提出了更高要求,2023年將關注“三大主線”:

首先,以計算機為代表的TMT行業可能成為市場的一大主線。電子、通信、傳媒等行業的不少優質公司目前估值較低且基本面業績出色。

其次,與消費相關的可選消費行業有望迎來業績和估值的“雙擊”,尤其是在竣工後周期、出行、醫藥等方面。

最後,隨着國企改革和考核制度的不斷改善,中國特色估值體系下的國企價值有望迎來重估,經營方面可能迎來較大改善。

2

女神佔公募基金半壁江山

最新數據顯示,全市場共有基金經理3355位,其中女性888位,佔比26.47%,女性基金經理參與管理的資產14.58萬億元(含共同管理的基金),涉及公募基金現有規模27萬億的半壁江山。從投資偏好來看,由於研究背景、興趣愛好等因素上的差異,相對於男性基金經理在投資過程中更加偏好電子、計算機等科技屬性板塊。多數女性基金經理對大消費情有獨鍾,在醫藥生物和食品飲料行業上更為偏重。

主動權益基金管理規模排名第一的基金經理是葛蘭,合計管理總規模為906.5億元。葛蘭在圈內被稱為“醫藥一姐”,在2022年四季報中,葛蘭談到對2023年看法時表示:整體而言,短期市場波動難以避免,但中長期而言,我們繼續看好醫藥生物板塊的配置價值。

葛蘭一直深耕醫藥行業,以其規模最大的中歐醫療健康為例,在2022年四季度增持了片仔癀、恒瑞醫藥、藥明康德、同仁堂、邁瑞醫療,降低了對愛爾眼科、泰格醫藥、凱萊英的配置。愛爾眼科仍然是中歐醫療健康第一大重倉股,2022年四季度末佔基金淨值比為10.2%,屬於頂格持有。

在主動權益基金中,規模排名第二的女性基金經理是工銀瑞信的趙蓓,其偏好醫藥賽道,也被投資者稱為“醫藥女神”,目前的管理規模為266.36億元。此外,富國基金王園園,嘉實基金譚麗,興證全球基金喬遷、童蘭等也是備受市場關注的優秀女性基金經理,截至2022年年末,她們的在管基金總規模分別為247.58億元、243.12億元、220.28億元、205.32億元。

在談及女性基金經理工作時,匯添富基金經理過蓓蓓表示,相比之下,女性通常會更加敏感細膩,能夠發現一些別人不太容易注意到的細節,比如很多女性基金經理在固收領域、在消費品行業具有很強的投資實力,往往是因為她們對於細小風險的把控,對於商業模式的變化更加敏感;而男性可能對於宏觀方向會把握得更好,在工作中男性跟女性的優勢可以互相結合,對投資也能起到更大的效用。

3

公募佈局,新工具來了

繼去年首批8只北證50指數基金後,又一批公募開始積極佈局北證50指數基金產品。3月7日,第二批四隻北證50指數基金產品獲批,產品名稱分別為萬家北證50成份指數型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博時北證50成份指數型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工銀瑞信北證50成份指數證券投資基金、鵬揚北證50成份指數證券投資基金。  

根據上述產品的申報信息,該批產品於2023年2月20日-24日陸續申報,並於3月7日獲批。北證50指數是北交所市場首隻指數,北證50指數成份股以新興行業為主,前五大權重行業分別為工業、原材料、醫藥衞生、信息技術和通信服務。其中,指數成份股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佔比38%。

從北交所上市公司的整體業績和估值看,截至上週五,北交所共有175家公司公佈了2022年業績快報。北交所175家公司在2022年實現總營收1301.79億元,同比增長21.55%,實現總歸母淨利潤123.41億元,同比增長6.14%。科創板508家公司業績快報總營收12052.1億元,同比增長29.2%,總歸母淨利潤1154.24億元,同比增長8.37%。與科創板相比,北交所公司營收增速和利潤增速僅略低於科創板。

從估值端看,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發佈業績快報公司2022PE分別為57.77倍、38.77倍、19.45倍,北交所PE水平相當於科創板3折和創業板5折。

業內人士認為,此次四家基金公司再次申報指數產品,表明基金公司等主流機構對北交所市場後續發展充滿信心,有利於進一步拓寬市場資金渠道,不斷改善市場流動性。對普通中小投資者來説,可以通過指數化投資方式變相降低投資門檻、分散風險、降低成本,分享創新型中小企業高速成長紅利。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