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宏觀團隊發佈研究報告稱,下一經濟週期,美國居民消費力仍好於疫前。12月美國ISM非製造業PMI跌破榮枯線預示着美國經濟正在步入衰退,但這僅是一次週期性衰退。
而下一經濟週期美國個人消費力仍將顯著好於疫前,三點理由:1)美國招工難與疫後大量臨近退休者提前退休有關,這一形勢不會逆轉,美國勞動力市場也難以擁有疫前的鬆弛感。2)製造業本土化訴求下,製造業與服務業的勞動力“爭奪”將對美國個人工資性收入增速形成進一步的保障。3)個人將擁有更多消費時間。
K型結構令美國經濟遭遇了兩個難題:有錢人缺少時間;中低收入者缺乏消費力。疫後這兩個難題似乎均得到了暫時緩解:2020H2-2021H1美國房地產量價飆升與“有錢者得閒”有關;三輪財政轉移支付以及疫後招工難令僱主降低招聘要求等因素顯著提振了(疫前)中低收入羣體的收入及日常消費力。
2022年量價跳水錶明“有錢者得閒”對美國地產的提振只是一次性脈衝。但遠程辦公、提前退休、製造業本土化等背景下,下一經濟週期美國個人消費力仍將好於疫前。
疫情暫時破解了K型結構下的美國居民支出難題。K型社會結構令美國經濟遭遇了兩個難題:多數有錢人缺少時間;多數中低收入者缺乏消費力。疫後這兩個難題似乎均得到了暫時緩解。
首先,2020H2-2021H1美國房地產量價飆升就是“有錢者得閒”推動改善型住房需求快速釋放的結果。此外,三輪財政轉移支付以及疫後招工難令僱主降低招聘要求等因素顯著提振了(疫前)中低收入羣體的收入及日常消費力。那麼,上述變化可持續嗎?地產與一般消費命運不同:前者爲一次性脈衝;後者大概率具備持續性。
先說美國房地產:上行趨勢還在,但疫後大開大合與此趨勢無關。1)2016-2026年美國房地產10年上行週期。房地產的上行趨勢往往與人口因素有關,2016-2026年美國20-49歲年齡段人口同比增速處於上行期。2)上行趨勢仍在,但並不關鍵。目前美國居民槓桿率仍偏低,可以說美國房地產的十年上行期仍存在,但這並不重要,否則市場不會在2016-2019年忽視這一趨勢。3)疫後美國房地產數據大開大合無關趨勢。“有錢者得閒”推動改善型住房需求快速釋放是2020H2-2021H1量價飆升的主因;改善型需求兌現、有錢者無閒及無風險利率飆升又共同助推了2022年地產數據斷崖式下滑。
疫後美國房地產關注度始終不低,並一度爲各種資產配置邏輯貢獻了不少“劇情”。但往後看,美國房地產再次淪爲次要矛盾。假若給2016-2026年美國房地產十年上行週期畫一條趨勢線,那麼2020H2-2021H1的數據過度向上偏離趨勢線,但2022年以來的數據已經向趨勢線靠攏。未來一年美國房地產銷售數據或將重新迴歸趨勢線並且不排除短暫向下偏離趨勢線的可能。當然,這也說明美國房地產大開大合階段已經接近“大合部分”的尾聲,除非其他因素共振,否則將再度迴歸疫前那種不易引起關注的狀態,成爲美國經濟乃至資本市場的次要矛盾。
下一經濟週期,美國居民消費力仍好於疫前。12月美國ISM非製造業PMI跌破榮枯線預示着美國經濟正在步入衰退,但這僅是一次週期性衰退。而下一經濟週期美國個人消費力仍將顯著好於疫前,三點理由:1)美國招工難與疫後大量臨近退休者提前退休有關,這一形勢不會逆轉,美國勞動力市場也難以擁有疫前的鬆弛感。2)製造業本土化訴求下,製造業與服務業的勞動力“爭奪”將對美國個人工資性收入增速形成進一步的保障。3)個人將擁有更多消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