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石家莊的連花清瘟直接火上了熱搜。
近日來有消息稱,河北省石家莊市部分藥店所售的連花清瘟膠囊出現斷貨情況,甚至是位於石家莊的連花清瘟生產商以嶺藥業總部也出現了搶購現象。
不過對於”買爆“傳聞,以嶺藥業相關人士今日迴應表示:不太清楚,全力保市場供應,未來沒有漲價計劃。
受消息影響,連花清瘟生產商——以嶺藥業也成功走出2連板,截止收盤,報37.76元,總市值630.86億元。今年來,以嶺藥業經歷了一輪大漲大跌,自9月下旬來,又開啟了穩步上揚的態勢,總得來看,年初至今,累計漲幅已超88%。
先來看下以嶺藥業。
據企查查,以嶺藥業成立於2001年8月28日,2011年7月於深交所主板A股上市,主營業務為專利創新中藥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目前以嶺藥業共關聯550餘項專利信息。
今年5月,以嶺藥業發佈的相關公吿顯示,連花清瘟產品為該公司的主導產品,先後多次被國家衞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列入感冒、流感相關疾病診療方案;連花清瘟膠囊/顆粒被列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五/六/七/八/九版)推薦用藥。
另外,以嶺藥業對外投資十餘家企業,分佈在河北、北京、江蘇、海南,包括以嶺萬洲國際製藥有限公司、石家莊以嶺中藥飲片有限公司、北京以嶺藥業有限公司、海南以嶺藥業有限公司等。通過直接或者間接持股,該公司擁有超40家公司的實際控制權。
去年,以嶺藥業靠連花清瘟營收達40億。數據顯示,2021年度,公司連花清瘟產品實現營業收入40.6億元,佔公司總營業收入的40.15%。
再從以嶺藥業最新披露的三季報來看,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3.8億元,同比增長7.41%;淨利潤3.66億元,同比增長40.92%。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79.46億元,同比減少2.04%;歸母淨利潤14.14億元,同比增長15.58%。
除了業績亮眼之外,以嶺藥業近日還公開了新冠治療專利。
11月11日, 河北以嶺醫藥研究院有限公司公開發明專利“一種中藥組合物在製備抗S蛋白D614G突變型新冠病毒藥物中的應用”。專利摘要顯示,本發明中藥組合物主要由連翹、金銀花、板藍根、大黃、廣藿香、綿馬貫眾、紅景天等組成,發揮複方中藥的整體調節優勢,祛除病邪、緩解症狀、調節免疫的有機結合,實現多靶治療,細胞實驗及動物實驗證實該藥物組合物對S蛋白D614G突變型新冠病毒具有顯著療效。
據企查查股權穿透信息顯示,該公司由以嶺藥業100%持股。
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優化防控”二十條“落地。
上週五,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佈《關於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學精準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公佈進一步優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條措施。
其中,沒有發生疫情的地區嚴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確定的範圍對風險崗位、重點人員開展核酸檢測,不得擴大核酸檢測範圍。
在”二十條“出來後,多地迅速落地跟進。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1月14日,陝西省鎮坪縣、福建省福州市、江西省廣昌縣、吉林省延吉市、安徽省合肥市及上海市等多地都已積極調整現行的防疫政策,宣佈取消或暫不開展區域全員核酸檢測。
石家莊昨日(11月14日)也致信全體市民表示,全面對標對錶嚴格執行優化防疫二十條措施。隨後,經石家莊相關部門發佈消息證實,石家莊已經取消全員核酸檢測,今後將只對重點人羣及風險性較高的工作人員進行核酸檢測。與取消常態化核酸點配套的措施是,地鐵和公交方面自15日起不再查驗核酸有效期,除重點場所外不再查驗72小時核酸證明。
同時,石家莊還表示,要充分認識優化調整防控措施不是放鬆防控,更不是放開、“躺平”。
不過,據最新消息,為方便市民就近核酸檢測,石家莊市今日(15日)又恢復了部分免費核酸檢測網點。
回顧來看,在”二十條“出來之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在11月10日召開會議,聽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彙報,研究部署進一步優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條措施。其中就提出,要大力推進疫苗、藥物研發,提高疫苗、藥物有效性和針對性。
對此醫藥的後市發展,特別是新冠藥概念,國盛證券認為,醫藥具備相對比較優勢,看好結構性行情“20 條”。之後要密切關注在“20 條”新的優化管理方法下全國疫情演繹情況,尤其是廣州疫情演繹情況,雖然市場交易極致博弈後波動較大,抗疫工具包走出了利好兑現的走勢(考慮短期沒業績、漲幅過大、 交易極致預期過於一致),但後續應對疫情抗疫工具包仍然會是戰略性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銀河證券認為,疫情防控政策優化有利於常規醫療需求恢復和消費醫療需求復甦,推薦三條主線:1)常規醫療業務恢復增長,推薦關注邁瑞醫療、聯影醫療、安圖生物、金域醫學等;2)消費醫療復甦,建議關注愛爾眼科、美年健康、通策醫療、愛美客等、華熙生物;3)新冠疫苗及藥物相關公司研發進度,關注康希諾、康泰生物、君實生物等。
中金公司 表示,防疫政策新措施的公佈,帶動市場情緒。醫藥行業估值雖然由於近期集採政策等高於預期有所回暖,但反彈後仍處於歷史低位。大市場環境有望進一步推動終端復甦和醫藥行業發展,在疫情防控的同時,醫療投入具有較強剛需性,建議投資者積極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