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美聯儲或已駛過“軟着陸”岔口
uSMART盈立智投 09-23 21:05

美聯儲官員可能無法輕易退出異常大幅加息的新路徑,這意味着他們最終可能會過度收緊,將美國經濟推入衰退。週三,美聯儲連續第三次加息,將基準利率上調75個基點,並暗示可能在11月的會議上第四次加息75個基點,令投資者感到意外。

爲應對持續高通脹而採取的快速緊縮政策,正使美聯儲以比幾個月前所有人預期的更快的速度實現利率的最終目標。此外,鑑於政策制定者一直強調短期發展,他們可能難以放緩加息的步伐,儘管政策舉措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產生影響。

紐約巴克萊銀行資深美國經濟學家Jonathan Millar稱:“對美聯儲來說,這就像:你在高速公路上開車,如果你不知道出口匝道在哪裏,你就會降低速度,以在正確的車道上行駛。他們現在在快速車道上,可能會錯過出口匝道,因爲他們看不到任何信號。”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週三公佈的季度預測顯示,官員們現在認爲有必要在明年年底前將失業率從上月的3.7%推高至4.4%,才能將通脹從40年來的高點拉低。這意味着,作爲美聯儲抗擊通脹的代價,大約120萬美國工人可能會失去工作。

根據他們的預測中值,爲了實現這一目標,政策制定者預計基準利率今年需要再上調125個基點。這意味着美聯儲將在11月初的會議上再次加息75個基點,隨後將在12月中旬將加息幅度降至50個基點。他們已經將利率從3月份的接近於零提高到目前3%-3.25%的目標區間。

但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週三對記者表示,在美聯儲開始放緩步伐之前,必須先包括勞動力市場放緩和通脹放緩的“明確證據”在內的某些情況。

而經濟學家表示,激進的加息可能會導致美聯儲走得太遠。

波士頓道富環球顧問公司首席經濟學家Simona Mocuta稱:“在狂熱的情況下收緊貨幣政策從來都不是一個好主意,我們現在差不多就是這樣。我們應該停下來的時刻即將到來。表面之下正在形成一種通貨緊縮的衝動。現在不像一年前那麼容易了。”

德國安聯首席經濟顧問埃裏安指出,美聯儲並沒有採取高度有效、及時和目標明確的措施來對抗通脹,而是陷入了一個幾乎所有政策行動都可能造成嚴重附帶損害和意想不到的不利後果的境地。去年幾乎全年,美聯儲都在淡化通脹威脅。但直到去年11月底,美聯儲纔不再一再保證通脹是“暫時的”。如今,錯過了經濟“軟着陸”窗口期後,美聯儲意識到自己的反應非常遲緩。

儘管如此,美國勞工部週四公佈的初請失業金人數數據顯示,利率上升尚未削弱勞動力市場。截至9月17日當週爲21.3萬人,仍接近四個月低點。其次,儘管有許多充分的理由預期價格壓力將出現實質性下降,通脹率也頑固地保持在高位。

不過,全球供應鏈問題似乎正在消失。根據私營部門的數據,美國二手車價格正開始大幅下跌。農產品價格也一直在下滑。但到目前爲止,這些都沒有體現在CPI數據中。在截至美國8月CPI同比增長8.3%,超出預期,接近1980年代初以來的最高水平。與此同時,在美聯儲11月會議之前,還有一份月度CPI報告將出爐。

儘管根據預估中值,美聯儲的預測顯示,11月會議將再加息75個基點,但很可能會引發激烈辯論。在19名美聯儲官員中,只有10人認爲今年至少再加息125個基點是合適的,這意味着幾乎一半的官員可能更傾向於在11月加息50個百分點。

Stifel Nicolaus & Co.首席經濟學家Lindsey Piegza稱:“目前,基本情境是連續第四次加息75個基點,但關於可能小幅加息的討論仍在進行,而且很有成效。美聯儲官員希望保持一種非常堅定的決心。現在,這個統一戰線再次出現了裂痕。”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