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藥明生物(2269.HK)近期調研紀要解讀
uSMART盈立智投 09-16 17:42

總結:

1.關於拜登頒佈的總統令,公司表示行政命令不是法規,沒有強約束力,企業可以選擇做或者不做;政策延續性很難說,比如特朗普把奧巴馬的很多行政命令取消了。細節內容上其實和CDMO關係非常小,經歷了新冠對供應的影響,美國在鼓勵一些藥在美國本土生產,更多是對傳統藥物的要求,幾乎沒有生物藥品在裏面,雖然名字叫生物技術,但實際內容和生物藥相關性不大。

2.在ADC、雙抗領域,戰略上公司在14-15年就開始投資,行業需求起來的時候,公司已經有非常成熟的技術,也非常可靠的生產能力。公司目前有全球最大的雙抗的portfolio、ADC的portfolio。雙抗今年已經有商業化生產的產品,ADC預期明年可以有商業化產品。公司在新領域的投資和佈局行業領先。

3.公司表示今年大部分CDMO企業都在漲價,漲價10%~15%較爲常見,藥明生物只漲了5%,價格上還有一些稍微的優勢,可見行業還是供求還是非常平衡。公司業務體量比較大,海外佔比比較小,今年底13000人,海外大概1200人,佔比9%~10%,所以用中國的效率提高來抵消掉海外的影響;公司海外產能釋放也會慢慢的釋放,不會一下子海外就有特別大的產能,對利潤率的衝擊緩和。

Q&A:

Q∶9月12日拜登新頒佈總統令,20億美金去支持生物製造和生物科技;美國客戶如何看待該行政命令、藥明生物的經營決策是否有變化?

1)行政命令不是個法規,沒有強約束力的,企業可以選擇做或者不做;政策延續性很難說,比如特朗普把奧巴馬的很多行政命令取消掉了。2)細節已經出來了,內容和CDMO關係非常小,經歷了新冠對供應的影響,美國在鼓勵一些藥在美國本土生產,更多是對傳統藥物的要求,幾乎沒有生物藥品在裏面。雖然名字叫生物技術,但實際內容和生物藥相關性不大。

Q∶公司在幾年前開始執行全球的雙廠戰略,在海外運營的過程當中,能力建設上面還需要做哪些提升

2018-19年的時候,貿易戰剛剛出來,公司決定要做一個國際化的公司,開始在愛爾蘭、美國、德國、新加坡進行佈局,海外佈局的重點是人才和戰略。

過去幾年雖然有新冠,公司已經在海外招了800個人,而且很多都是優秀的本地人,美國人、德國人、愛爾蘭人。

公司海外的中高層實際上比國內還強,有一些在MSD、輝瑞工作15年、20年的人員,國內是靠自己培養出來的,3年、5年,因爲國內沒有這個基礎。所以海外的中高層基本上在跨國公司工作10年以上,如果把同等級的人員招回國,職級會更高。但海外缺的基層人員,預計海外的執行只是時間的問題,公司非常有信心。

CEO陳總的時間也是國內一半,海外一半,海外對公司非常重要,國內的體系已經非常成熟了,已經做了10年,而且一直在不斷提高,海外如果能夠儘快能夠做到這個行業最好水平,公司競爭力就會更加強。

Q∶公司商業化品種的進展及趨勢

2017年有第一個商業化項目,現在有14個,今年估計還會至少再加2個,達到16個,發展速度很快。公司預計自己可以作爲生物藥CDMO中的全球領先者,D端的執行速度、執行能力非常強,每年的產能支持150個IND,成功率幾乎是100%。M端,公司的能力也進入全球前列,可以WIN得商業化項目,公司目前在談的三四個項目已經上市幾年了,如果成功WIN得,第一年訂單可能就有5,000萬美元,第二年可能1億美元,比自己做follow要快得多。公司現在三期臨牀和商業化生產項目一半FOLLOW,一半是WIN。目前MNC得生物藥外包率僅10+%,如果達到30%,就有翻倍空間。公司現在和MNC再談得項目有10+個,預計對未來幾年得收入貢獻非常明顯。

Q∶如何看待本身做上遊的公司想進入CDMO領域以及CDMO企業的供應鏈管理

供應鏈和CDMO中間沒有必然的關係,賽默飛目前是把它當兩個獨立的公司來運營的,反而因爲他們得設備會供應給其他CDMO,所以還會擔心自己得CDMO影響設備耗材得生意。供應鏈和CDMO綁在一起,在海外是非常謹慎得處理,只有賽默飛有一箇中型的,其他的公司幾乎沒有。新冠期間的三年,全球的供應鏈非常緊的情況下,藥明生物的供應鏈是最完善的,相對來說最成功的。過去三年中只有三四批項目沒有生產某跨國公司。

損失了20個批次,因爲拿不到供應鏈的東西。公司能夠保證採購首先是因爲採購量非常大,過去幾年基本上都在100億左右,包括耗材、固定資產投資,對很多大的供應商而言,藥明生物是全球前10/20的客戶,藥明生物有相當大的談判能力和供應優先的能力。2)藥明生物也和供應商要求他們在中國生產,很多供應商開始在中國生產。

例子,藥明生物幫GSK做了兩噸的抗體,只有一個批次因爲供應鏈耽誤了,gsk發現藥明生物的供應鏈比他們還要強,所以他更願意跟我們合作。此外,公司投了多寧、博格隆,有國內企業幫忙做好供應鏈保障。

Q∶公司是一次性技術的行業引領者,優勢越來越明顯,爲什麼沒有觀察到競爭對手有較多佈局

更多的還是時間的問題,LONZA、三星都在探索一次性技術,另外CATALENT等其他CDMO企業更多是一次性技術。禮來新建的廠房和藥明生物在愛爾蘭的廠房設計是一樣的,也使用一次性技術。

Q∶公司組織架構對人員的管理能力

現有的組織架構可以支持從現在1.3萬人拓展到2w人,公司在3年輕就做了矩陣式架構,可以容納人員擴張。

Q∶美國的產能佈局以及海外毛利率情況

最近和美國的客戶談了,陳總基本上把美國的大客戶都轉了一圈,客戶並沒有說一定要在美國生產,美國的制度和中國完全不一樣政府說的企業可以不聽。企業治理方面來考慮,還是需要爲股東利益着想,同樣的東西如果從歐洲買是100塊錢,但是在美國自己做要150塊錢,肯定從歐洲買。如果中國是90塊錢,歐洲是100塊錢,肯定還是用最優的一個效率來做。所以美國企業並不在乎在哪生產,在中國生產也是ok的,另外在中國以外生產的話,公司在新加坡、愛爾蘭、德國、美國有佈局,從其中選擇效率最高的即可。

另外,公司的報價系統也會引導客戶,同樣的產品與服務,選擇中國地區,價格會便宜一些。

Q∶如何調動海外員工的積極性,提高海外毛利率

1)海外員工的經驗比中國其豐富很多,所以海外的一個員工可能抵中國一個半員工,儘管成本大概是三四倍,但也有一些地方可以提升效率。在企業文化上是一致的,強調速度、執行、效率。海外建廠的目標是三五年內達到當地最好企業的效率、五年後效率可以和藥明生物在國內的效率一樣高。

Q∶最新的客戶反饋情況

1)客戶完全不擔心uvl,無錫已經收到檢查結果沒有問題的信件;2)客戶合作意願變化,一些客戶願意進行戰略CDMO合作,一次可能談未來3-5年的項目,達到5-10個項目。

Q∶公司在ADC、雙抗等領域如何保持領先

戰略上,公司在14-15年開始投資做ADC和雙抗,行業需求起來的時候,藥明生物已經有非常成熟的技術,也非常可靠的生產能力。公司目前有全球最大的雙抗的portfolio、ADC的portfolio。

雙抗在今年已經有商業化生產的產品,ADC預期明年可以有商業化產品。公司在新領域的投資和佈局是領先行業的。

Q∶mRNA最大的難點?

mRNA疫苗最難的點還是IP,IP非常複雜並且需要花錢;

公司項目進展∶已經有一個做完了前期工作,現在進行IND進行申報。mRNA疫苗的技術已經儲備了2年多,研發和生產均沒有問題。

Q∶國內創新藥的發展,如果客戶比較困難,是否會有幫助

國內的企業如果有難處,我們肯定都會有或力所能及能夠去幫忙,沒有問題。

Q∶全球新冠大分子項目變少了,整體產能更多了,是否會降價?

今年大部分CDMO企業都在漲價,漲價10%~15%較爲常見,藥明生物只漲了5%,價格上還有一些稍微的優勢,可見行業還是供求還是非常平衡的。

Q∶客戶項目進入臨牀晚期或者商業化,FDA如何查廠?

目前在洽談的晚期項目,需要先做transfer,真正查廠的時間還要等一段時間,預計之後新冠的影響很小。此外FDA的查廠進度有點耽誤,主要原因是FDA人員流失較多,然後又有新冠做了很多新冠項目,很多項目都需要排隊等等檢查;當然中國的隔離政策也會讓他們查的效率更低。

Q∶海外運營成本的提升(能源等因素)對公司的影響?

公司業務體量比較大,海外佔比比較小,今年底13,000人,海外大概1200人,就9%~10%,所以用中國的效率提高來抵消掉海外的影響;公司海外產能釋放也會慢慢的釋放,不會一下子海外就有特別大的產能,對利潤率的衝擊緩和。

Q∶公司對新加坡site的定位,包括現在的最新的運營的情況怎麼樣?

基於中美關係,新加坡是一個非常好的平衡點,所以加大新加坡的產能建設。另外,新加坡和中國沒有時差,外派員工過去也非常容易、美國客戶也都認可、對接也很方便。基於這些原因,新加坡變成了未來幾年一個重要發展的基地。

Q∶疫苗平臺的長遠規劃?

對疫苗平臺長遠規劃我們現在不方便透露;疫苗實驗室兩年時間拿到GMP認證,證明公司在海外的執行能力非常強,疫苗的效價認證方法非常複雜的。

Q∶國內、海外投融資情況對藥明生物的影響

藥明生物在國內服務的是頭部公司,客戶受到融資影響可能就稍微小一點。海外已經生物技術已經感覺在復甦了。1)好的公司海外從來不缺錢2)海外VC沒有停止投資。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