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
1.上半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2.10億元人民幣,環比增長18.9%,毛利1.64億元人民幣,環比增長20.5%。其中,海外銷售錄得1,400萬元,同比增長150.9%。今年在歐洲註冊上市的首個國產經導管肺動脈瓣置換(TPVR)系統VenusP-Valve,銷售僅2個月,即完成900萬元人民幣的銷售收入,體現出海外商業的巨大潛力。
2.競爭格局上上半年變化不大,公司上半年63%,去年底是67-68%,因爲美敦力是去年底批準,上半年纔開始銷售,沛嘉也是去年Q2末開始的。刨去這兩個新上的產品,公司原本格局沒有很大變化。公司把重點放在手術量年均15-20臺但有非常高潛力的醫院。全年如果完成4000臺,大概是58%的市佔率,全市場應該是7000臺。
3.關於肺瓣,公司表示屬於完全創新器械,國內第一款,今年預計在大幾十臺到一百臺,明年可能攀升到大幾百臺手術量。未來中國和歐洲的手術量可能在2500臺/年,全球肺瓣競爭格局非常好,除了愛德華和美敦力,公司是第三個。也會繼續申請FDA,預計明年會在美國和日本開啓臨牀研究。
Q&A:
Q:最近國家醫保局對集採做了答覆,給創新醫療器械留了空間,如何解讀?
這不是一個直接政策,而是對國家人大的回覆函,但是很重要的。醫保局是以降
價爲主要方向,對於使用量比較大、競爭充分、臨牀差異不大、對醫保佔用高的
產品要降價,讓利於民,減輕醫保負擔。短期導致市場情緒悲觀。二十大之前,
國家醫保局有鮮明回覆,從表述上我不覺得意外,國家澄清是希望地方醫保局在
推動時候有科學的考量。
Q:七八月手術量數據如何?
7月因爲疫情封控後有一些回補,大約350-400臺的量。8月比7月稍微少一些,回補效應有減弱。8-9月是假期是淡季。去年七八月都是300臺的量。
Q:怎麼看競品的競爭?
上半年格局變化不大,我們上半年63%,去年底是67-68%,是因爲美敦力是
去年底批準的,上半年纔開始銷售,沛嘉也是去年Q2末開始的。刨去這兩個新上的產品,我們原本的格局沒有很大變化。我們上半年也放棄了100臺左右的對我們價格要求很高的手術,這些醫院的準入我們是做了的,但不會追求這個市場,我們把重點放在手術量年均15-20臺但有非常高潛力的醫院。我們全年如果完成4000臺,大概是58%的市佔率,全市場應該是7000臺,我們明年市佔率就不會有太多變化了。
Q:肺瓣+腦保護器的銷售預期
中國我們7月份已經正式獲批,大部分使用了我們歐洲臨牀結果,也是國內首次在創新器械用了國內外數據同時申報。我們後續也會採取這個策略,形成國家多中心同時研究和申報。我們前幾天做了中國首發,也做了前三臺手術,肺瓣在中國是完全創新的,是第一款產品,今年預計在大幾十臺到一百天,明年可能攀升到大幾百臺手術量。未來中國和歐洲的手術量可能在2500臺/年,全球肺瓣競爭格局非常好,除了愛德華和美敦力,我們是第三個。愛德華和美敦力都是球擴的方式,今年美敦力產品被很嚴重的一級召回,我們也獲得了人道主義的2例手術獲批,我們以後也會繼續申請FDA,預計明年會在美國和日本開啓臨牀研究。
Q:二尖瓣置換手術量的增速展望
今年上海納入醫保,也有其他幾個省市在做考慮,明後年應該是快速衝入地方醫
保的階段。在高值耗材領域,二尖瓣置換還是最具代表性的,醫保也有顯著支持
的話,年均CAGR還是會回到50%,維持兩三年,然後價格也慢慢下浮。我們短期不追求單純的量,而是高質量有利潤的量。
Q:ASP
上半年在10.8-10.9萬,一代產品終端18-20萬,出廠價在10萬,二代出廠價在11.5-12萬,對應22-24萬終端價格。全年二代產品佔比會上升,所以全年ASP會在11萬以上。我們以Apro和Alpus爲代表的二代產品會繼續上升。
Q:TMVR手術使用壽命的問題,下一代產品有可能做到什麼樣的水平?
海外我們看到一些說明5-8年是平均瓣膜的壽命。我們現有產品做了100多A,有7年隨訪數據了,只有1例做了再次手術,所以不到1%患者是有瓣膜衰敗的問題。所以我們認爲材料壽命還是不錯的,可能會平均到8年以上。壽命到期以後會做瓣中瓣手術,是沒有任何問題。我們三代產品現在追求做到壽命再翻倍。我們兩款新產品要到今年Q4把臨牀推進,明年開啓中國和歐洲的多中心臨牀。
Q:二尖瓣新產品的時間線
目前在歐洲和美國進行早期可行性研究,國內會在10-11月跟進。我們爭取明
年在歐洲和中國開臨牀,預期獲批是2026年,美國會晚一些在2027年。
Q:肺瓣的定價和銷售模式
海外我們出廠價1.5萬美元,終端價格在2.4-2.5萬美元。歐洲大部分區域是經銷商模式,也有小型直銷隊伍。經銷角度,扣除市場費用,利潤率是25-30%,
明顯比國內要高,所以我們會擴大VenusP在海外的註冊,明年要到53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