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地緣緊張局勢升溫,市場風險偏好降溫,觸發港股大盤顯著下跌。恆生指數全日下跌477點或2.4%,收報19,689點,創兩個多月的收盤新低,但仍高於5月低點。恆生科指下跌3.0%,收報4,194點。大市成交輕微增加至1,180多億港元,而港股通錄得22.88億港元的淨流入。
從最近兩天的資金流觀察,市場的確避險情緒有所升溫,在岸及離岸人民幣輕微走弱,但仍處於5月以來的波動區間;日元重拾亞洲避險貨幣的角色大幅走強,資金流入黃金、美股及美債。例如過去五個交易天10年期美債息下降27個基點,當中實際利率下降36個基點,通脹預期上升9個基點,實際利率下降是推動納指大漲的主因。儘管當前地緣局勢緊張,但中國臺灣加權指數亦也僅跌1.6%。過往歷史亦顯示地緣局勢對股市的影響短暫,股市很快會恢復原有的運行軌跡。
總體上,我們認爲7月以來港股的調整是集合包括經濟回踩壓力加大、中期盈利預期下修、政策預期修正、疫情反覆、美聯儲加息、中美審計分歧等多個宏觀及微觀因素。而昨日的下跌僅是7月以來跌勢的伸延及情緒宣泄。
我們暫時看不到外資大規模減持香港股票的跡象,主因:
1)港股大盤於 5月及6月升市的日均成交金額較7月跌市多,顯示買盤多於賣盤;
2) 昨日大盤僅錄得1千多億港元的成交金額,大部分投資者還是觀望爲主;
3) 截至8月1日南方恆生科技(3033 HK)的基金髮行單位達到42.2億份,不減反增,而發行單位亦較6月底大增1.9億份,顯示外資及機構性投資者在5月及6月重新配置科技指數後並未有大規模拋售;
4) 北向資金並沒有持續性流出A股市場。
我們在6月的中期策略提示注意三季度內地經濟形勢、海外緊縮壓力及中美博弈可能升溫對港股的調整風險,並預測下半年恆指波幅爲19,500-24,300點。當前指數已跌至預測的下限區間,港股的估值亦具承託力,無需放大悲觀情緒,控制好倉位,注意節奏。
建議繼續配置如石油、煤炭、電訊等高現金流高股息的板塊,並趁低吸納1) 互聯網巨頭;2) 受惠PPI-CPI剪刀差收窄的中遊製造及消費;3) 受惠防疫措施優化的社服板塊。
新能源造車新勢力相繼發佈7月份交付數據,理想、小鵬及蔚來的交付量分別同比增長21.3%-43.0%不等。二線品牌如哪吒汽車及零跑汽車7月的交付量亦超越蔚小理等三大新勢力,交付增速分別達到133.5%及177.0%。新能源車處於藍海市場,發展潛力巨大,政策支持及電池技術改進更加速滲透率快速拉昇。隨着各大品牌開啓新一輪產品週期,例如理想的L9及小鵬的G9等,預料行業會繼續維持較高景氣度,但行業競爭可能會更趨激烈,業績及股價表現將有所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