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金策略,原研報標題《中金 | 港股:關注增長與政策信號》
雖然外部不確定性和獲利回吐壓力可能導致港股在短期仍然出現盤整,但機構認爲這些因素不會完全扭轉市場的上行趨勢。尋找確定性和優質標的可能是投資者抵禦潛在波動的一個較好選擇,例如選擇高股息收益率個股和優質成長標的。
不同於此前幾周的上漲行情,上週海外中資股與A股市場一同出現小幅回調,與美股市場的反彈再度形成對比。有關上海等地區疫情反覆的憂慮、疊加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意外下挫、特別是市場對未來穩增長政策力度和前景的擔憂可能是導致市場回調的主要因素。
國內方面,市場對穩增長政策力度的擔憂以及獲利回吐壓力逐步顯現。誠然,隨着疫情的明顯好轉,穩增長政策的強度和力度都可能較4/5月份趨緩,但在當前復甦進程仍不完全穩固的背景下,我們也不認爲政策會過早退出。在此過程中出現一定的盤整和獲利回吐也完全在情理之中,但港股市場的整體上行趨勢也不至於逆轉。
海外方面,在預期緊縮力度降溫的推動下,整體市場尤其是成長風格出現反彈,但是我們認爲這一預期在短期可能仍然會面臨些許挑戰。
發達經濟體疲弱的PMI數據是近期引發經濟衰退擔憂的主要因素,導致全球大宗商品價格顯著下跌以及美國國債收益率回落,進而促成了緊縮預期降溫下成長風格的反彈。
雖然我們認爲大方向上最終出現一定程度衰退可能沒有太大懸念,但是從6月美國就業數據來看美國勞動力市場仍然具有韌性,表明近期的衰退憂慮也略顯過頭。因此,本月晚些時候美聯儲再度加息75bp依然有較大可能性。上週三公佈的6月FOMC會議紀要顯示美聯儲承認政策緊縮可能會付出成本,但遏制通脹是眼下更爲迫切的任務。
因此,進入7月以及三季度,我們認爲外部環境可能仍然是港股市場的主要波動源,主要是考慮到海外市場仍將受到政策大幅緊縮、高通脹和潛在業績疲弱(2季度業績將於7月中旬前後拉開序幕)等因素的困擾。
與此同時,政策和監管層面,政策和監管層面在7月4日ETF納入互聯互通機制正式啓動後,香港與內地利率互換市場互聯互通合作(「互換通」)也提上日程。我們認爲「互換通」將爲境外投資者提供在投資中國債券市場時管理利率風險敞口的工具,從而有助於進一步提升中國債券資產的吸引力。
整體來看,雖然外部不確定性和獲利回吐壓力可能導致市場在短期仍然出現盤整,但是我們認爲這些因素不會完全扭轉市場的上行趨勢。
具體到板塊配置方面,在這一背景下,我們認爲尋找確定性和優質標的可能是投資者抵禦潛在波動的一個較好選擇,例如選擇高股息收益率個股和優質成長標的。從長期角度來看,更爲持續的上漲空間將取決於目前的樂觀情緒是否能夠轉化爲企業盈利和增長的改善。我們建議投資者密切關注未來增長和盈利前景、以及未來政策動態,從而判斷市場進一步的上漲動能。
未來值得密切關注的變量包括:1)中國經濟增長與政策變化;2)歐洲地緣政治緊張局勢;3)疫情變化;4)中美關係與監管合作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