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傳台積電再漲價,Fabless壓力大增
格隆匯 05-11 14:47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半導體行業觀察

據台媒經濟日報報道,IC設計業界傳出,台積電昨(10)日通知2023年起全面調漲晶圓代工報價,漲幅約6%,涵蓋各種製程,是台積電破天荒一年內兩度漲價。法人預期,在漲價效應帶動下,台積電業績將更添動能。

近期半導體市場雜音不斷,已有業者坦言當下需求不如去年同期。法人分析,在市場憂心晶圓代工市況恐反轉、價格漲不動之際,台積電傳出明年全面漲價的消息,意味公司認為現在還是處於買方市場,價格還有上調空間,為整體市況注入強心針。

台積電昨天不對價格議題置評。針對訂價策略,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先前在法説會上指出,台積電訂價並非短期或投機性,而是採策略訂價。不過,已有多家IC設計業者證實,確實收到台積電相關漲價通知。

台積電基本面穩健,但受美國升息帶來資金流動干擾,台積電股價昨日一度破底,下探505元,險些失守500元整數關卡,終場跌幅收斂,以518元作收,下跌2元,外資昨日仍賣超逾8,000張,連續三個交易日賣超。漲價消息傳出後,台積電週二ADR早盤大漲逾2%,市場期盼,漲價題材能為台積電股價吹響反彈號角。

台積電過去幾乎「不漲價」,頂多取消銷貨折讓,去年8月則罕見傳出全面漲價,當時客户透露台積電成熟製程漲幅上看20%,先進製程漲幅7%至一成,昨日則傳出,和客户溝通2023年全面漲價6%,外界評估,台積電2023年先進製程與成熟製程報價的漲幅已拉平。

IC設計廠透露,台積電此次漲價的原因,與產能持續供不應求、通膨與生產成本提升等綜合考量有關。

從半導體漲價情況來看,業界指出,今年首季相對晶圓代工廠,已有不少整合元件廠(IDM)廠漲價10%,主要鎖定成熟製程產品如電源管理IC、微控制器(MCU)與第三代半導體相關高壓制程產品,至於先進製程產能供不應求,主要是高速運算、高階的車用網通領域。

業界推測,台積電此次漲價,主要應用應該集中於高速運算與車用等非消費領域,也是2023年能見度較高的應用;至於高階智慧手機與消費裝置晶片廠可選擇投片夥伴有限下,也以「保量」為優先考量,透過與台積電長期合作價格,換取更多預訂產能。

台積電單月營收1,725億攀峯

台積電昨(10)日公佈年4月合併營收約1,725.61億元,創新高,月增0.3%,年增55%;前四月合併營收6,636.37億元,年增40.1%。法人以先前公司提出的財測推算,5、6月營收仍有機會再寫新猷。

台積電昨天揭露4月業績之後,台灣四家主要晶圓代工廠4月營收全數出爐,台積電、聯電、力積電都刷寫新猷,僅世界月減11%,顯示晶圓代工產業景氣仍處於高檔。

台積電預估,本季合併營收將介於176億美元到182億美元,季增0.2%至約3.6%,若以中間值計算,季增約1.9%,有望挑戰連續第七季改寫歷史新高。

按照台積電當時匯率假設換算,本季合併營收以新台幣換算約5,068.8億元至5,241.6億元,扣除4月實績之後,法人推估,台積電5月與6月累計營收約3,343.19億元至3,515.99億元,平均值約3,429.6億元,換算單月營收有望約1,672億元至1,758億元之間,不排除有機會挑戰改寫單月新高。

由於客户預付款等穩定入帳,法人推估,台積電今年將在一年的工作天數中,完成至少約13個月的工作量,反映先進製程領先優勢。

台積電今年資本支出約400億美元至440億美元,再創新高。儘管近期半導體市場雜音不斷,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先前在法説會上重申相關投資計劃不變。

台積電也在今日召開董事會,並公佈2022年第一季每股現金股利為2.75元,除息交易日為9月15日,6月17到21日停止普通股股票過户。董事會上也核准167.5767億美元的資本預算,將用於以下四點:

1.建置、升級先進製程產能

2.建置、升級先進封裝產能

3.建置成熟及特殊製程產能

4.資本化租賃資產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