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又提穩增長,三一重工能否重現“第二春”?
格隆匯 05-04 18:18

如果今年你還與大A股股民談論價值投資,一定會被唾沫星子淹死。

2020年,各個行業的“茅”們股價一路昂揚向上。市場風格輪動下,2021年,A股卻不再不是價值大白馬們的主場。年初市場大動盪後,不少行業“茅”股價急轉直下,甚至至今,仍然不見好轉的跡象。其中,便有“機械茅”三一重工。

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坍塌。從2019年1月低位至2021年2月高位,3年時間內,三一重工的股價上漲近5倍。如今股價自最高點已經回撤約60%,市值蒸發逾2500億元。

2020年機構抱團帶來的股價飆漲,在2021年發揮了巨大的餘威。三一重工的股東户數,截至2020年12月底,為334,604户。僅僅兩個月後,便增長75.35%至586,723户。此後繼續增長,至2021年三季度底時,三一重工的股東總户數已經達到1,150,286户,較2020年底約增長了2.44倍。

這背後意味着,隨着三一重工的不斷下跌,反而有不少股民在不斷抄底,越跌越買,以為自己在進行價值投資。殊不知,在三一重工下跌的途中,不少股民早已被套牢在了半山腰。

4月23日,三一重工發佈2021年業績報吿。公司全年實現營收約1061.13億元,同比增加6.82%;實現歸母淨利潤約120.33億元,同比減少22.04%。這是三一重工五年來,首次利潤下滑。市場中也由此出現了“三一重工週期拐點已至”的聲音。

5日後,三一重工又披露2022年Q1業績:實現營收203億元,同比下滑39%;實現歸母淨利潤16億元,同比下滑幅度更是高達71%。這位中國機械行業的大龍頭,彷彿在高空加速上升的過程中,引擎一下熄了火,開始急速下墜。

01

打不破的週期魔咒

對三一重工越跌越買的股民,或許都有這樣的心理:像三一重工這樣的價值大白馬,越跌越便宜。但大多數股民往往忽略了,三一重工依然是那個帶着較強週期屬性的機械股。

在上行週期,享受行業帶來的貝塔紅利;在下行週期,忍受業績增速放緩疊加每股收益EPS降低帶來的戴維斯雙殺。而下行週期,往往會持續一年甚至數年之久。

回顧三一重工過去20年來的業績變化,可以發現,這家公司共經歷了三輪週期。2005年至2011年為景氣上行週期,2012年至2015年進入一輪衰退週期,2016年至2020年重新開啟新一輪產業週期。

機械工程行業,其週期的上行與下行,與房地產、基建行業的興衰息息相關,這兩項需求合計佔機械工程下游總需求的80%。作為業內龍頭,三一重工的業績表現,自然與這兩項的需求變化掛鈎。

基建方面,2020年,為了抵禦新冠疫情對國內經濟帶來的較大沖擊,地方政府共計發行2.15萬億專項債券,用於地方政府的基建投資。這些專項債券的發放,在當年有效帶動了工程機械行業的增長。

彼時,恰逢國內挖掘機環保標準改革。“國六”標準升級之前,“國五”標準的挖掘機被大量出清。

2020年,國內挖掘機的單月銷量自3月份開始,便連續10個月接連創下歷史同期新高。

從全年來看,當年國內的挖掘機銷量超過30萬台,增速達到40%。國內挖掘機銷量在自2017年連續三年下滑後,迎來了一波增長小高峯。

那一年,三一重工的營收達到1000.54億元,同比增長32.23%,在疫情重創各行各業的大環境下,增速與上年的35.55%相比相差並不算太多。

但在國內疫情逐漸得到控制、經濟逐步企穩後,國內基建政策的走向也開始發生變化,由寬鬆趨向收緊。

2021年3月底,國家發改委出台《關於進一步做好鐵路規劃建設工作意見》,提出嚴格控制建設既有高鐵的平行線路,嚴禁以新建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名義違規變相建設地鐵、輕軌的要求。同年4月,財政部又表示,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

因為國內基建基本上由政府主導,政策對於基建需求的影響比較大。在相關政策收緊後,國內的基建需求開始滑落。相應地,挖掘機銷量增速也出現明顯下滑,在2021年降至0%左右。

此外,去年房地產市場遇冷對三一重工來説也造成了較大的負面衝擊。下半年,針對“房住不炒”的政策趨嚴,如發佈《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房企在融資端壓力較大。“三道紅線”政策的嚴格貫徹,也讓房企在拿地上不如以往順暢。

這些都影響了房企的開發投資意願。在2021年12月時,國內房地產開發投資單月投資額增速已經跌落至-10%以上,進而影響了下游工程機械的需求。

02

屋漏偏逢連夜雨

因處於週期拐點,營收增速大幅下滑,三一重工的2021年的悲慘遭遇還不止於此。

2021年,是一個全球大宗商品價格高漲的年份。“雙碳”政策下,節能減排導致螺紋鋼供應緊張,在下游需求較為旺盛的情況下,供不應求疊加全球流動性增加,價格出現飆漲現象,直至去年10月份開始,因下游需求降級以及成本坍塌,螺紋鋼的價格才大幅回落。

工程機械的另一大原材料銅價格也持續走高。2021年銅的期貨結算均價為68401元/噸,相較於2020年48774元/噸的均價,同比上漲了40.24%。

加之,三一重工在2020年海外營收佔比達到23.99%。過去一年,海運價格持續飆升,也給三一的盈利能力造成不小的壓力,看看中遠海控是如何在2021年賺得盆滿缽滿便可得知。

原材料及海運費用紛紛漲價,反映在三一的盈利能力上,便是毛利率的下滑。2021年,三一的毛利率為25.9%,同比降低4個百分點。

歸母淨利潤上,2021年,三一重工的歸母淨利率為11.6%,較上年同期減少4.4個百分點。而公司的各項費用率達到14.8%,較上年同期增加2個百分點,研發與銷售費用率共計同比增長2.04個百分點。尤其是研發費用,去年三一共計投入65元,同比增長30%。

主要是因為公司在需求下滑的情況下,加大了投入代理商渠道、電動化數字化研發以增強市場競爭力,搶佔市場份額。

03

未來路在何方?

既然工程機械行業存在週期性,當下三一重工股價跌幅已達60%,這是否意味着三一重工迎來了困境反轉的機會呢?

自去年四季度國內各項經濟數據下滑較為嚴重後,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便將今年經濟發展的主基調定位為“穩增長”,提出“2022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並相繼出台一系列關於“穩增長”的具體措施。其中,大基建與房地產這對被“打入冷宮”的組合,又從“冷宮”被請了出來。

在經濟週期下行時,基建投資往往是政府能夠進行逆週期調節的重要工具。在“穩增長”政策的帶動下,2022年1-2月,全國累計發行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達到9,719億元,同比增長452.8%,全國基礎設施投資則同比增長8.6%。

另一方面,房地產因為涉及產業鏈上下游環節眾多,對經濟穩增長依然有較大的作用。今年,多地的房地產政策也開始放寬,自年初至今,超過60個城市出台相應政策如降低首付比例、下調房貸利率等以穩定房地產市場。

但三一重工今年一季度的業績依舊不如意。這當中自然也有2021年一季度業績基數較高的因素(單季度營收額為歷史最高值),亦有華東地區因新冠疫情封控對生產與發貨造成的負面影響。

從經濟數據上來看,今年3月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速由正降低至-2.4%。基建則在地方政府專項債的拉動下,增速保持了回升的態勢。二季度,疫情帶來的衝擊大概率較一季度更為強烈,三一重工的營收也或將繼續承壓。

當然,市場對於三一重工能否困境反轉還有另外一種邏輯,即在二季度經濟數據繼續不及預期的情況下,政府是否會加大對經濟的政策刺激。這便需要進一步跟蹤經濟數據以及宏觀經濟數據變化。

從更為上帝的視角來看,工程機械行業作為基建、房地產等下游行業,此前雖然也具有周期性,但是週期向上的。但如今,隨着國內城鎮化發展以及基礎設施建設走到一定的臨界值,掉頭向下是必然趨勢。

就如同房地產行業從“黃金時代”進入“白銀時代”後,如今已然到了“黑鐵時代”一樣,以三一重工為代表的工程機械股,從長期來看,其命運走勢也是螺旋向下的。

三一重工並非沒有這番意識,近年來,開始在海外市場發力。去年,三一的海外營收同比大幅增長76%,創下海外市場增速歷史最高值紀錄。其中,挖掘機出口2.29萬台,同比增長112%。

三一重工對海外市場的重視,還體現在融資上。今年3月,三一重工宣稱,為拓寬公司國際融資渠道,進一步加強全球品牌影響力,堅定不移地推進國際化戰略,擬境外發行全球存託憑證(GDR)並在瑞士證券交易所上市。

國內市場瓶頸已經顯現,出海似乎能夠成為三一重工的第二增長曲線。但三一重工面臨的困難,也是有增無減。

一方面,當下逆全球化趨勢抬頭,國家之間的貿易摩擦與日俱增,這是不少全球佈局的中國企業都會面臨的風險點,從光伏產業到CXO,都在這一方面吃過虧。

另一方面,三一重工出海勢必要與海外機械巨頭搶食蛋糕。縱使去年海外市場的高速增長,三一重工的市場佔有率依然較低。相比海外市場營收佔比達到50%以上的的國際機械龍頭卡特彼勒,三一重工在高端零部件方面並無明顯優勢。甚至,從三一重工過往歷史上可以發現,即使是海外市場,營收依然存在較強的週期性。

也就是説,三一重工想要真正實現困境反轉,僅靠“穩增長”的概念與出海的故事,還遠遠不夠。畢竟,2020年股價飆漲已經透支了太多未來的業績,逆風的環境下還想獲得順風時的加速度,多多少少有些痴人囈語。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