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美國經濟能承受多少加息?
格隆匯 04-19 08:25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天風宏觀宋雪濤 作者: 趙宏鶴 宋雪濤 向靜姝

根據FRB/US模型,當前市場預期的加息路徑(共275bp)恐令美國經濟在2023年2季度進入衰退。激進加息會延長衰退時間,中性或温和加息可能避免衰退,但是油氣價格高企增加了額外的衰退風險。歷史上美債10Y*3M發生倒掛後,聯儲均不再加息,聯儲今年Q4停止加息、之後開始降息是避免經濟衰退的穩妥選擇。當前過於激進的加息預期未來可能面臨回調。

目前期貨市場顯示,至明年2月初美聯儲將有250個基點的加息。自1994年以來,美聯儲從來沒有在一年之內採取過這麼大幅度的緊縮措施:單年升息250個基點。上一次更為激進的加息還是80年代初沃爾克執掌美聯儲時。美聯儲激進的緊縮行動會將美國經濟推入衰退嗎?

加息對經濟的抑制作用主要通過四個方面:

1)對企業而言,加息抬高了企業的債務成本,從而降低企業利潤,進而影響到企業的資本開支;

2)對居民而言,加息抬高了居民的利息成本,特別是以汽車為主的耐用品信用消費和房地產還貸成本;

3)對政府部門而言,加息抬高了政府部門的債務成本,政府受困於債務上限,財政開支力度減弱;

4)對金融市場而言,加息使金融市場流動性收緊,股票下跌,信用利差擴大,財富效應下居民的消費減弱,企業融資難度增加。

一、使用FRB/US模型定量測算加息的經濟衝擊

根據2018年發佈的FRB/US模型估計結果,100bp的一次性加息將令GDP增速降低0.48%,失業率上升0.2%,最大影響發生在加息後1~2年。美債10年期收益率上升30bp,但影響主要在加息後三個季度。

圖1:加息100bp對GDP增速、PCE通脹、core pce 以及10年期美債利率的影響

資料來源:FRB,天風證券研究所

FRB/US模型是美聯儲的主力預測模型,自1996年以來一直被美聯儲使用。我們使用FRB/US模型,對美聯儲的後續政策路徑進行定量,並作兩個基本設定:(1)經濟中的參與者遵循非完美的理性預期;(2)聯邦基金利率是自變量。

假設加息路徑如下:路徑1作為參照組,模擬當下市場的加息預期,從2022年第1季度開始,按照25+100+50+50+50bp的節奏加息,累計加息275bp。路徑2、3、4、5分別假設聯儲温和、較温和、中性、激進加息,分別加息100bp、175bp、200bp和325bp,具體路徑如下圖所示。

圖2:五種路徑下的聯儲加息節奏(單位:bp)

資料來源:天風證券研究所

下面三張圖分別是用FRB/US模型模擬的五種加息方式對產出缺口(XGDP2)、失業率(LUR)和實際GDP增速的衝擊響應函數。這裏的產出缺口定義為:

圖3:五種路徑下對產出缺口的衝擊路徑(單位:%)

資料來源:FRB,天風證券研究所

圖4:五種路徑下對失業率的衝擊對比(單位:%)

資料來源:FRB,天風證券研究所

圖5:五種路徑下對實際GDP增速的衝擊對比(單位:%)

資料來源:FRB,天風證券研究所

以基準加息假設(路徑1)為例,模擬產出缺口和失業率受到的最大沖擊分別是-1.19%和0.67%。如果按照2018年FRB/US的模型結果線性外推,累計275bp的加息對應產出缺口和失業率受到的最大沖擊為-1.34%和0.60%(乘以2.75倍)。

這樣來看,加息的衝擊並不會隨着累計加息量倍增而出現非線性增長。相比基準加息假設,激進加息假設(路徑5)在早期的加息幅度更大,因而對失業率和經濟增長的衝擊更大,最大沖擊時刻大致早出現1個季度。

表1:5種加息方式與聯儲一次性加息100bp衝擊效果總結

* 滯後加息結束時間

資料來源:FRB,天風證券研究所

二、經濟能承受的最大加息幅度

目前,亞特蘭大聯儲GDP Now預測2022年Q1季調環比折年率1.1%。根據模型基準路徑加息275bp的結果, 23年Q2美國經濟恐陷入衰退。如果激進加息,衰退持續時間延長。如果中性或温和加息,GDP最大下降幅度0.6%,有可能將避免衰退,但是油氣價格高企和縮表又會增加額外的衰退風險。

圖6:亞特蘭大聯儲預計的實際季度年化增速環比

資料來源:Atlanta Fed,天風證券研究所

考慮油價的影響。從過去50年的歷史看,當(相當於今天購買力水平的)油價超過了70美元/桶,美國經濟大概率衰退;當(12個月移動平均的)油價增速超過了50%,經濟衰退的概率為100%。現在兩個條件(油價70+,增速50%+)都滿足了。根據我們在《油價100美元,離衰退有多遠》中的測算,油價在70美元以上平均每上升20美元/桶,實際GDP增速降低0.94%。

再考慮縮表的影響。假設今年5月開始聯儲以每個月1%的速度縮減約9萬億的資產負債表,我們測算今年將提升10年期期限溢價約17bp,相當於額外加息1.4次(詳見《美聯儲提前縮表的意義》)。

只考慮加息,275bp加息可以讓美國經濟進入衰退,即GDP下降1%,時間是2023年2季度。再考慮縮表對期限溢價的提升,200bp加息就可以進入衰退,即GDP下降0.7%,衰退時間提前。

三、停止加息的時間——3M-10Y美債利率出現倒掛後

我們關注美債長短端利差。這一利差需要保持正數,美聯儲才可能繼續執行其利率政策。目前,10年期與2年期收益率已出現短暫倒掛,但3個月與10年期曲線仍有198bp,核心原因是2年期利率已衝高至2.5%,其包含的通脹預期與10年期的通脹預期發生倒掛,同時其充分計入了聯儲在未來1~2年內的加息預期,因此與基準利率的差距遠高於正常水平。由於3個月與10年期倒掛距離經濟衰退時間更近,且當下利差更符合聯儲剛加息的狀態,我們選用10年期與3個月的美債利差作為研究對象。

圖7:10Y-2Y與10Y-3M利差背離(單位:%)

資料來源:FRED,天風證券研究所

表2:美國10年與3個月國債利差1985年以來五次倒掛時間段、原因、經濟狀況

資料來源:FRED,Wind,天風證券研究所

從歷史上看,1985年以來發生的5次10年期與3個月倒掛之後經濟衰退的概率是60%,倒掛後,聯儲均不再加息。其中1998年的倒掛是因為亞洲金融危機引發的全球避險情緒壓低了長端利率,且聯儲在倒掛後僅18天即開啟降息, 因此沒有出現實質性的經濟衰退;2019年的倒掛則是因為聯儲連續加息導致經濟放緩,長端利率踟躕不前,但聯儲迅速在倒掛4個月後降息3次, 同樣避免了經濟衰退(2020年衰退因疫情直接衝擊),兩次倒掛持續時間均在5個月內。其餘三次倒掛(1988、2000、2006),除1988年週期外,降息時間略為滯後(1/6/14月),倒掛持續時間6~12個月不等,經濟也陷入衰退。可以看到,發生10Y*3M倒掛後,聯儲快速降息,迅速脱離倒掛狀態是避免衰退的有效方法。

參考當前聯儲的275bp激進加息計劃,預計到年底,3個月美債收益率將位於2.33%~2.58%之間。FRB/US模型衝擊顯示加息後3個季度長端美債利率上行32bp,約為~2.5%,10年期美債和3個月美債收益率將發生倒掛。

按照歷史規律,10Y*3M倒掛後,聯儲均不再加息,這意味着聯儲需要在3個月與10年期倒掛前,也即今年Q4停止加息,更為穩妥的選擇是在倒掛後即刻開始降息,以避免經濟衰退。這也意味着當前過於激進的加息預期未來可能面臨回調。

對聯儲而言,在控制通脹的同時,避免經濟陷入衰退是一項艱鉅的任務。過往加息週期的歷史規律,聯儲停止加息的時間一般在經濟衰退開始前一年左右或一年以上。因此即使按照基準假設的加息模式,聯儲也需要最晚在今年下半年停止加息。

表3:加息週期停止加息時的經濟狀態

資料來源:FRED,Wind,天風證券研究所

圖8:基準加息情形下經濟進入衰退時間

資料來源:FRB,天風證券研究所

風險提示

美國通脹超預期,美聯儲貨幣政策緊縮超預期,美國財政緊縮超預期

報吿來源: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報吿發布時間:2022年4月19日

本資料為格隆匯經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授權發佈,未經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事先書面許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方法修改、翻版、分發、轉載、複製、發表、許可或仿製本資料內容。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資料內容和意見僅供參考,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專家、嘉賓或其他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人士的演講、交流或會議紀要等僅代表其本人或其所在機構之觀點),亦不構成任何保證,接收人不應單純依靠本資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獨立判斷,應自主做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風險。根據《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若您並非專業投資者,為保證服務質量、控制投資風險,請勿訂閲本資料中的信息,本資料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還請見諒。在任何情況下,作者及作者所在團隊、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本資料授權發佈旨在溝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經驗,本平台不是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報吿的發佈平台,所發佈觀點不代表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觀點。任何完整的研究觀點應以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發佈的報吿為準。本資料內容僅反映作者於發出完整報吿當日或發佈本資料內容當日的判斷,可隨時更改且不予通吿。本資料內容不構成對具體證券在具體價位、具體時點、具體市場表現的判斷或投資建議,不能夠等同於指導具體投資的操作性意見。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