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1-2月經濟數據:經濟開門紅兑現
格隆匯 03-15 20:42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浙商宏觀李超 作者:浙商李超宏觀團隊

 核心觀點

1-2月經濟開門紅兑現,供需兩端表現均大超市場預期,與我們的預測更加接近,我們堅持一季度GDP同比增長5.7%的判斷。穩增長訴求下,供給緊縮型政策糾偏,地方政府開門紅意願強,工業率先發力,1-2月工增同比+7.5%。需求端,社零同比+6.7%,就地過年弱化,本地消費釋放,疊加政府消費發力,社零表觀增速顯著改觀。投資方面,1-2月,製造業投資同比+20.9%,產業基礎再造、強鏈補鏈、技改、出口高景氣等多因素支撐製造業投資高增;基建投資同比+8.1%,財政前置效果顯現。

穩增長仍是貨幣政策首要目標,2月金融數據略低於預期,央行後續降準概率有所提高,繼續發力寬信用、穩增長。在此組合下,長端利率未來更多關注寬信用,我們認為10年期國債收益率將在二季度達到3%左右的高點。權益方面,重點關注未來美債收益率見頂後帶來的成長股切換機會。

供給釋放亦兑現,工業力挺開門紅

1-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遠高於wind一致預期3.2%,與我們預期增速5.5%最為接近。我們前期提示的“工業開門紅助力穩增長”兑現,主因在於工業穩增長政策逐步落地應對供給衝擊、緊縮型政策糾偏助力工業生產釋放,內外需求仍有積極支撐因素,製造業生產在出口韌性、產業新能源化和產業數字化背景下有望積極發力。同時,各地方政府開門紅強烈訴求下趕工因素使工作時長超季節性延長,促使工業高增。1-2月在疫情反彈加重及清零政策背景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4.2%,比去年12月回升1個百分點,體現服務業生產有所壓力但仍具韌性。我們認為,在3月疫情大幅反彈擾動背景下,工業增長仍將優於服務業力挺經濟開門紅。

就地過年弱化,消費有所改觀

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6.7%,前值1.7%,社零增速有所改觀。今年就地過年弱化,本地消費場景修復,餐飲、煙酒分項顯著改善。另外,政府消費前置發力,通訊器材、文化辦公用品等保持高速增長,也對社零增速形成了較強支撐。向前看,3月疫情較為嚴峻,多個城市上調防控等級,預計3月社零數據會出現階段性回調。

春節因素擾動,就業小幅衝高

2月全國調查失業率為5.5%,前值5.3%,與2021年水平相當。春節因素導致摩擦性失業增多,外來户籍人口失業率顯著上升,小微企業經營壓力大以及疫情反覆擾動也對使得短期勞動力市場壓力增大

投資需求超預期,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強鏈補鏈驅動製造業投資

1-2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户)同比增長12.2%,遠高於市場一致預期5.3%,投資需求呈現明顯回暖態勢,1月份和2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户)環比分別增長1.06%和0.66%。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3.7%,基礎設施投資(不含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同比增長8.1%,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20.9%。展望一季度和全年,我們認為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分別為10.0%和7.8%以上。其中:基建投資增速大概率呈現前高後低走勢,製造業投資受產業基礎再造、強鏈補鏈、技術改造等多因素支撐,表現仍然較強,房地產投資預計有望實現正增長。

正 文

經濟開門紅兑現

1-2月經濟開門紅兑現,供需兩端表現均大超市場預期,與我們的預測更加接近,我們堅持一季度GDP同比增長5.7%的判斷。供給端,1-2月工業增加值同比+7.5%,穩增長訴求下,供給緊縮型政策糾偏,工業率先發力。需求端,社零同比+6.7%,就地過年弱化,春節期間的本地消費有所釋放,社零表觀增速明顯改觀。投資方面,1-2月,製造業投資同比+20.9%,“先立後破,製造突圍”邏輯兑現,產業基礎再造、強鏈補鏈、技術改造、出口高景氣等多因素支撐製造業投資高增;基建投資同比+8.1%,財政前置效果顯現;地產投資同比+3.7%,超預期主要源自施工部分,我們認為與各地政策性投資尤其是城市更新的大幅發力有關。

穩增長仍是貨幣政策首要目標,2月金融數據略低於預期,央行後續降準概率有所提高,繼續發力寬信用、穩增長。在此組合下,長端利率未來更多關注寬信用,我們認為10年期國債收益率將在二季度達到3%左右的高點。權益方面,重點關注未來美債收益率見頂後帶來的成長股切換機會。

供給釋放亦兑現,工業力挺開門紅

1-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遠高於wind一致預期3.2%,與我們預期增速5.5%最為接近。繼“四箭齊發”寬信用開門紅兑現後,我們前期提示的“工業開門紅助力穩增長”亦兑現,主因在於工業穩增長政策逐步落地應對供給衝擊、緊縮型政策糾偏助力工業生產釋放,內外需求仍有積極支撐。

我們認為,在緊縮型政策糾偏,穩增長政策為工業生產護航背景下,有助於促進供給釋放,解決供給衝擊問題。從高頻數據上來看,1-2月工業生產景氣由於春節效應先回落後回升,邊際強度在局地疫情反覆及冬奧環保限產作用下略有放緩,但總體穩中向好,進入二月份,各行業開工率明顯提振,生產指數持續處於擴張區間。在煤炭保供穩價政策下,電廠存煤處於歷史高位,能源供應充足保障工業生產。從用電量上來看,今年1-2月南方八省電廠日均耗煤量與去年同期相近;第二產業用電量841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4%,其中二月份第二產業用電量375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5%,增速較強,印證工業生產有所發力。

在需求方面,1-2月內需支撐積極,外需支撐延續。在內需方面,1-2月國內需求對工業生產的支撐積極。第一,在“四箭齊發”寬信用作用下,製造業、基建投資積極,地產投資保持韌性;第二,下游消費中,乘用車零售及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有所修復;第三,在國內疫情加重及動態清零政策的背景下,線下消費仍受衝擊,但1-2月份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4.2%,比去年12月回升1個百分點,體現服務業生產有一定韌性,對相關製造業產業鏈有一定支持作用。在外需方面,1-2月出口韌性對工業生產有所支撐。除價格因素外,中國供給優勢奠定出口韌性。疫情防控、社交限制、地緣政治等因素對供需格局產生影響,疫情逐步流感化,各國疫情防控措施逐步去除,發達經濟體結構性補庫和服務業修復拉動需求。

從分項數據上看,1-2月份採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8%、製造業增長7.3%、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6.8%,製造業增速回升幅度較大。一方面,在能源保供政策推動下,原煤持續增長,帶動採礦業增速較強。另一方面,在製造業、基建投資強勁,出口有韌性的支撐下,製造業恢復力度較強。

高技術和裝備製造業持續引領,體現我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我們主要關注的工業產品中,1-2月份原煤10.3%)、汽車(7.2%)、發電量(4.0%)正增,十種有色金屬(-0.5%),水泥(-17.8%)和鋼材(-6.0%)有所下滑。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4.4%、9.6%,增速較高;分產品看,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太陽能電池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50.5%、29.6%、26.4%。

我們認為,在3月疫情大幅反彈擾動背景下,工業增長仍將優於服務業力挺經濟開門紅。

就地過年弱化,消費有所改觀

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6.7%,前值1.7%,社零增速有所改觀。今年就地過年弱化,本地消費場景修復,疊加政府消費前置發力,對社零增速形成了較強支撐。

一方面,由於今年春節防疫政策較為靈活,就地過年人數相比於2021年明顯回落,走親訪友、家庭聚餐等線下消費場景修復,帶動餐飲業等行業加速修復;另一方面,1-2月本土疫情整體得到控制,春節期間商場、電影院、飯店等消費場景都實現了正常營業,本地消費得到一定釋放。2021年1-2月餐飲收入恢復到2019年同期的105%,是疫情以來的最高水平。

另一方面,政府消費前置發力也對消費修復也形成了一定支撐。今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更加重視社保就業和科教文衞,文化辦公用品、電腦、電話等政府採購也將對消費形成一定支撐。從社零分項增速來看,通訊器材、文化辦公用品等保持高速增長。

從結構上看,由於疫情擾動,必需品和宅經濟相關消費依然較強。從三年複合增速來看,飲料、通訊器材、文化辦公用品排名靠前,日用品、糧油食品、煙酒也有不俗表現。地產銷售數據尚未回暖,建築裝潢、傢俱、家電等地產後週期消費依然偏弱。汽車零售表現尚可,缺芯影響暫時緩解。1-2月汽車消費表現良好,累計銷量達426.8萬輛,比2019年同期呈現10%的增長,根據AFS數據顯示,2月份中國汽車主機廠沒有因為缺芯而進一步削減產量。

向前看,3月疫情較為嚴峻,上海、深圳、吉林、南京等多省市上調疫情防控等級。僅上海、深圳兩地社零就佔到全國比重的6.3%,預計3月社零數據會出現階段性回調。目前上海並未採取封城,影響預計和去年8月南京類似(8月南京社零同比下降22.6%),以加強防控措施為主;深圳已採取全面封城模式,影響預計和去年12月西安類似(12月西安限額以上社零同比下降45.3%)。目前,疫情尚未出現明顯拐點,預計採取中高強度疫情防控措施的城市仍有可能持續增多,對春節消費修復產生一定拖累。

春節因素擾動,就業小幅衝高

2月全國調查失業率為5.5%,前值5.3%,與2021年水平相當,春節因素疊加疫情反覆擾動,調查失業率小幅衝高,再次回到5.5%的目前閾值上限。

其一,春節效應下,摩擦性失業增多。歷史上春節月份,由於農民工返城後要重新尋找工作,失業率一般季節性上升0.1~0.2個百分點。從統計局公佈的結構數據來看,外來户籍人口失業率從1月份的5.1%上升至2月份的5.6%,説明春節效應是失業率上升的重要原因。

其二,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背景下,企業盈利水平回落,尤其是小微企業經營承壓,用工需求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收縮。PMI小型企業指數已連續3個月回落,與整體PMI走勢背離,經營情況持續承壓。

其三,本輪疫情傳播範圍更廣、確診人數更多,呈現點多、面廣、頻發特徵,全國多地上調疫情防控措施,限制聚集和流動,部分線下消費場所關閉,短期內對服務業造成一定衝擊,進而對服務業創造的就業崗位產生衝擊,如餐飲店員工、網約車司機等。

從去年四季度開始,由於經濟下行壓力導致企業盈利水平回落,用工需求有所收縮,疊加教育雙減、平台經濟反壟斷等產業政策的調整,失業率已經從2021年10月的4.9%上升至2022年2月的5.5%,已觸及政策目標閾值上限。去年2月失業率階段性走高曾對貨幣政策產生一定擾動,我們提示,今年同樣需要關注就業惡化對於政策的影響。

固定資產投資遠超市場預期,地產、基建、製造業共振上行

1-2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户)同比增長12.2%,遠高於市場一致預期5.3%,但和我們前期預測11.0%最為接近。從價的角度看,價格因素對固定資產投資也形成一定支撐。我們的實證模型測算顯示,1-2月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同比增速在5.0%左右。從量的角度看,投資需求呈現明顯回暖態勢,1月份和2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户)環比分別增長1.06%和0.66%。

第一,宏觀政策靠前發力,固定資產投資呈現高斜率恢復性增長特徵。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3.7%,基礎設施投資(不含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同比增長8.1%,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20.9%。2022年初以來,挖掘機銷量降幅持續收窄,挖掘機開工時長增速已實現同比轉正。小松官網數據顯示,2022年2月,中國小松挖掘機開工小時數為47.9小時,同比提高9.3%。這也是自2021年3月份以來,同比增速首次轉正。此外,全國兩會進一步穩增長預期,2月挖機銷量降幅持續收窄。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統計,2022年2月共計銷售各類挖掘機械產品24483台,同比下降13.5%,降幅持續收窄;2022年1-2月,共銷售挖掘機40090台,同比下降16.3%。

第二,市場主體盈利改善驅動固定資產投資,投資結構和效率持續轉好。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較上年增長34.3%,增速較上年加快30.2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18.2%。分季度看,一、二、三、四季度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37.3%、36.0%、14.3%、12.3%,各季度利潤兩年平均分別增長22.6%、19.4%、15.1%、16.5%,均保持較高增速。

第三,產業政策堅持“先立後破”方針,第二產業是固定資產投資的主要拉動力量。分產業看,1-2月份,第一產業投資同比增長8.8%,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9.6%,第三產業投資增長9.5%。政府工作報吿明確指出,能耗強度目標在“十四五”規劃期內統籌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預計今年為支持新能源生產的高耗能原料及中間投入品,如硅、純鹼、光伏玻璃等有釋放供給,制約生產新能源的掣肘有望逐漸破除,“先立後破”的產業政策方針驅動全面工業體系再造。

第四,區域發展進一步均衡,顯現投資韌性較強。分地區看,1-2月份,東部地區投資同比增長11.7%,中部地區投資增長14.7%,西部地區投資增長13.2%,東北地區投資增長18.6%。隨着天氣轉暖,全國各地重大項目建設也陸續開工。據百年建築調研顯示,截至2月17日、2月24日、3月3日全國施工企業開復工率分別為51.0%、69.6%和80.4%,周環比增幅均達到10%以上,其中華東和華南開工率最高,分別達到85.4%和86.5%。

第五,外商企業投資活躍度較高。分登記註冊類型看,1-2月份,外商企業投資增長13.3%,高於內資企業12.3%的增速,也明顯高於港澳台商企業8.3%的增速。商務部數據顯示,2022年1-2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243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7.9%(摺合378.6億美元,同比增長45.2%;不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其中,高技術產業和中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速均超過70%,成為外資增長的結構性亮點。

展望一季度和全年,預計2022年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增速10.0%左右,全年增速有望達到7.8%以上。我們認為房地產行業底部已過,房地產開發投資有望在保障性住房建設的發力下有所反彈,基建投資增速大概率呈現前高後低走勢,製造業投資受高技術製造業、電氣機械、電子設備及專用設備製造業等行業支撐,數據仍然較強。

> 1-2月製造業投資累計同比增速上行至20.9%

1-2月份,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20.9%,基本符合我們前期對製造業24.5%左右的預測,但20.9%的增速遠高於市場一致預期,核心在於市場對2021年以來政策端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強鏈補鏈的預期差。一是民間投資發力,1-2月民間固定資產投資29176億元,同比增長11.4%。二是高技術製造業延續兩位數增長態勢。高技術製造業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製造業投資分別增長50.3%、41.2%。三是寬信用格局逐步兑現為製造業投資提供資金支持。2021年,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速為31.8%,其中高技術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32.8%。我們判斷,製造業投資受產業基礎再造、強鏈補鏈、技術改造等多因素支撐,表現仍然較強,一季度製造業投資增速可達到19.0%左右,全年增速預計為11.1%。

第一,強鏈補鏈和產業基礎再造驅動製造業資本開支。政府工作報吿明確指出“加強原材料、關鍵零部件等供給保障,實施龍頭企業保鏈穩鏈工程,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啟動一批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項目,促進傳統產業升級,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集羣,實施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工程。”我們認為,強鏈補鏈固鏈穩鏈等產業政策將驅動技術改造投資保持較高增速,而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項目的重點在於製造業向新能源化、智能化轉型,帶動廠房、機器、設備等資本開支。因此,製造業投資大概率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增速,藴藏較大市場預期差。

技術改造投資增速持續高於製造業投資。1-2月份,製造業技術改造投資同比增長27.2%。技術改造是指企業通過採取先進的技術、創新的模式,對現有的生產設施、生產流程進行改造升級,以達到提高經濟效益、提升產品質量,降低能耗等效果。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正在引發產業變革和能源變革。在高質量發展的浪潮下,全國各地都在推出相應政策。我們判斷,製造業技術改造投資將成為十四五期間穩定投資的壓艙石。

目前,全國多個省份已經就“鏈長制”展開了廣泛的實踐,並以“強鏈補鏈”專項行動為抓手,進一步鍛長板補短板,不斷做強制造業。我們彙總了各省在未來重點發展的產業鏈,主要集中在新興產業領域,如生物醫藥、新材料、現代輕工紡織、半導體與集成電路、智能製造裝備、智能家電、智能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等。

第二,寬信用格局逐步兑現和確立,製造業貸款是重要的信用載體。2021年全年新增人民幣貸款19.95萬億元,同比多增3150億元,年末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同比增速分別達到31.8%。預計2022年貨幣政策體現了靈活精準、合理適度的要求,前瞻性、穩定性、針對性、有效性、自主性進一步提升,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穩固。2021年末,央行口徑的宏觀槓桿率為272.5%,較上年末下降7.7個百分點,為寬信用提供了較為廣闊的政策空間。

第三,直接融資是製造業投資的重要引擎,特別是股權融資對製造業資本開支貢獻明顯。2021年(按網上發行日期計算),製造業(按證監會行業分類)IPO融資3463.97億元,增發融資5943.73億元(實際募資),配股融資25.9億元(實際募資),可轉債融資1134.545億元。其中,可轉債融資利率中位數為0.35%,補償利率中位數為3.08%。

展望2022年,我們預計製造業投資Q1增速19.0%左右,全年增速11.1%,仍將強於基建、地產。當前製造業部分行業結構性支撐強勁,預計傳統行業隨着需求走弱和盈利逐步見頂回落面臨下行壓力,但相關設備製造業投資有望形成對沖。我們提示碳達峯碳中和過程中,相關設備改造及產業鏈更新對製造業投資可能帶來的正面影響,其將成為後續製造業投資走勢的主驅動力。

> 地產:城市更新將是2022年地產投資超預期的強變量

數據走勢:2022年1-2月地產投資增速3.7%,顯著高於市場一致性預期,與我們此前的預測值最為接近(我們在前期數據預測報吿中判斷1-2月地產投資增速為-2%)。從結構來看,超預期主要源自施工部分,我們認為與各地政策性投資尤其是城市更新的大幅發力有關;除此之外,地產投資核算採用財務支出法也是重要原因。

2022年1-2月,房地產開發投資累計同比3.7%。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和土地成交價款累計同比為-42.3%和-26.7%,前值12月單月數據為-33.2%和-4.2%,土地購置面積進一步下行。新開工、施工、竣工累計同比-12.2%、1.8%、-9.8%,前值12月單月數據為-31.1%、-35.3%、1.9%,施工與新開工均大幅改善。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繼續大幅下滑,本月累計同比分別為-9.6和-19.3%,前值12月單月數據為-15.6%和-17.8%。房地產開發到位資金累計同比-17.7%,前值12月單月數據為-19.3%。國內信貸、自籌、定金與預收款和個人按揭貸款累計同比為-21.1%、-6.2%、-27.0%、-16.9%,前值12月單月數據為-31.6%、-9.8%、-25.6%、-7.9%,國內信貸和自籌跌幅相較前置明顯收窄。從結構來看,其餘各項數據邊際好轉但仍處於負區間,本月地產投資超預期主要源自施工部分,我們認為與各地政策性投資尤其是城市更新的大幅發力有關。

我們維持2022年地產投資預期5.4%的判斷,重點提示全年地產投資可能超預期的兩大領域:一是以城市更新為代表的政策性投資,我們認為未來老舊廠區和老舊城區改造等老舊小區改造以外的新城市更新領域將拉動地產投資超預期。城市更新的主要內容是:“以老舊小區、老舊廠區、老舊街區、城中村等為主的‘三區一村’改造”,涵蓋範圍以及驅動的投資規模遠大於過往單一的老舊小區改造。《十四五規劃》首次在五年規劃中為城市更新設立數量型指標,未來將是重點發展方向,當前僅2省6城公佈的十四五期間投資規模已近5萬億元(含估算值),未來全國範圍的投資規模可能進一步超預期(2省6城對應的人口和GDP的全國佔比均在16%附近),其中片區開發、智慧城市和生態城市等都是潛在超預期領域。雖然住建部層面僅選取了21個城市開展城市更新試點,但我們認為試點城市的選取意圖是將典型城市作為抓手探索城市更新的運轉體系,並不代表城市更新僅在21城開展。諸如廣東省並非試點區域,但實際在城市更新領域處於全國領先狀態;此外根據中指統計,2021年以來全國共有超過30個省市已出台城市更新相關政策,範圍遠大於試點城市。當前大量房地產企業已積極參與老舊廠區、城區和城中村改造,預計將對地產投資形成超預期拉動作用(詳細請參考前期報吿《為什麼城市更新值得重點關注》)。

二是“租購併舉”背景下的政策紅利。“租”方面,以保障性租賃住房為主的長租房體系將成為現有住房體系的重要補充,預計2022年撬動地產投資3000-3500億元,對地產投資增速貢獻約為1.4%-1.7%。“購”方面,預計2022年在商品房領域尤其是一、二線城市將漸進放鬆限購限貸政策,滿足人口淨流入城市住房剛需;合理的改善性住房按揭需求也將有效滿足,銷售端政策放鬆將刺激需求助力地產投資企穩,這一趨勢在2022年已逐步兑現。

除此之外,我們認為開年地產投資的超預期與近年來的統計口徑改革相關。2018年起,統計局對地產投資的統計方法逐漸由形象進度法轉向財務支出法。財務支出法按實際的支出來確認開發投資的進度,相較過去的形象進度法更容易形成投資規模的前置。

土地市場方面,1-2月土地購置面積和土地成交價款累計同比為-42.3%和-26.7%,與1-2月百城土拍反映的趨勢基本一致,1-2月百城土地成交面積同比下滑21.9%,成交總價下滑62.7%。雖然整體土地市場仍然維持頹勢,但仍有兩大方面需要關注:一是1-2月土地成交面積的下滑並非全部源自需求萎靡,供給萎縮也是重要原因,首輪集中供地的啟動有望改善頹勢。1-2月百城土地供給面積同比下滑-11%;伴隨Q1末Q2初集中供地逐步啟動,供給有望逐步提高,且集中供地以1-2線城市為主,相較3-4線城市有望進一步提振拿地熱情,上海、合肥、青島、武漢等地將在3月下旬逐步啟動首輪集中供地。二是進入2022年以來百城土地市場溢價率回升,流拍率下行,溢價率方面連續兩個月回升,2月溢價率3.6%;與此同時1-2月平均流拍率38%,相較21年Q4中樞有所回落,溢價率走高、流拍率走低的趨勢也反映了土地市場環比穩步回暖。這一趨勢在北京首輪集中供地中同樣得以體現,北京22年首輪集中供地相較21年第三輪供地明顯回暖。根據中指統計,17宗供地中僅流拍1宗流拍率為6%,相較2021年第三輪集中供地16.7%的流拍率大幅下降;溢價率4.5%,相較前次集中供地0.89%的溢價率大幅提升。從拿地主體看,國企、央企和城投平台表現活躍繼續充當土地市場基本盤,與我們預期一致。

微觀驗證,基建發力

基建如期發力,2022年1-2月基建(統計局口徑)同比增長8.1%。其中,1-2月水利管理業投資增長22.5%,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增長4.3%,道路運輸業投資增長8.2%,鐵路運輸業投資下降8.0%。我們在《穩增長髮力,開門紅可期——1-2月經濟數據》中提出五大邏輯跟蹤基建走勢,目前來看邏輯逐步兑現,基建增速也顯著上升。

1)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積極發力。截至3月上旬,近 20個省市披露2022年重大項目名單或投資額。其中15省市重大項目投資額與2021年口徑可比,2022年合計投資額約8.0萬億元,同比增長接近9%。

2)財政支出前置,專項債前置發力。2022年財政預算安排3.65萬億專項債,其中提前下達1.46萬億,佔全體的40%,截至3月11日,年內已發行專項債9675.6億元,其中投向狹義基建比例達到了45%,疊加2021年Q4已發行的1.2萬億專項債資金,整體來看基建到位資金較為充足,有助於保持基建投資的持續性;同時,2022年財政支出預計將顯著前置,特別是與基建投資較為相關的政府性基金支出將顯著前置發力,2022年政府性基金支出規模達到歷史新高的13.9萬億,支出增速超過20%,側面體現對基建投資的積極支撐。

3)建築業央企訂單積極,新年開門紅助力基建。2月建築業PMI達到57.6%,其中建築業從業人員指數達到55.8%,側面印證基建需求發力;同時建築業央企的訂單和業績走勢是觀察基建的重要前瞻指標,2022年以來多家企業公佈訂單及業績預喜,中國化學宣佈2022年開門紅,1月完成新籤合同額、營業收入、利潤總額、淨利潤602.3億元、134.4億元、5.1億元、4.7億元,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59.3%、39.2%、20.4%、23%;中國有色集團,1月實現營收收入、利潤總額、淨利潤的同比分別為14.7%、58.3%和73.7%。;中國一重1月實現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11%和23.7%。同時,中央經濟工作會後,國資委明確要求“各央企及早制定有利於穩增長的措施,加快落地一批‘十四五’規劃明確的重大投資項目,力爭實現開門紅”,眾多建築業央企均表示在2022年一季度積極發力。根據國資委披露,1-2月,中央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7萬億元、利潤總額3678.7億元、淨利潤2821.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6%、20.6%、20.4%,運行質量持續改善,為一季度“開門紅”奠定了堅實基礎。

4)基建產業鏈高頻數據有所驗證。雖然無法剔除俄烏衝突、保供穩價措施帶來的擾動,但部分基建產業鏈的商品價格數據已有驗證。年初至今,一系列商品價格已有驗證,CZCE純鹼、玻璃價格分別上漲15.1%和12.4%,SHFE線材、不鏽鋼、螺紋鋼分別上漲23.2%、16.3%和11.5%。南華指數方面,黑色、不鏽鋼、純鹼、玻璃等指數也均達到兩位數增長。

 風險提示 

疫情超預期惡化;大國之間地緣政治博弈超預期變化;美聯儲政策收緊幅度超預期。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