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鋰電板塊歲末三大分歧
格隆匯 12-31 09:00

本文來自:錦緞,作者:古月

鋰電+電動車板塊最近較為震盪。從現象上看,寧德時代+特斯拉這兩個A、美股產業龍頭,作為產業晴雨表,一舉一動,左右着這整個板塊的走勢。當然,也有一些不同視角的研究觀點,在大眾傳播過程裏,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震盪過程中的人心浮動。

但這些終歸是現象。現象之下,三重核心事實邏輯,一併構成了2021歲末新能源電動車產業鏈的動盪之源。我們姑且將其稱為三大分歧。

理解了分歧的實質,整個產業的短期脈絡也就清晰了。

01

需求分歧

2021年開始,電動汽車市場增速開始明顯加速,1-9月中國215.7萬輛、美國42.44萬輛,歐洲157.87輛,這三個市場前三個季度就新增416萬輛。按照這個速度,2021年整年中美歐的市場規模在550萬輛左右,全球市場則在600萬輛規模,這幾乎達到全球電動車存量的一半。

所以,按照這一滲透速度,市場普遍給予的期許都不保守,預計2022年全球主流市場的新能源車滲透率,整體突破10%臨界點,將進入S型增長曲線的陡峭階段。

圖:新能源突破S型增長曲線關鍵節點,來源:中汽協、中金公司研究部

【中國】

具體到國內市場,根據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8月我國新能源汽車單月銷量突破30萬輛,11月則達到45萬輛,呈現階梯式增長;前1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已超全年預期,接近300萬輛;新能源滲透率由2021H1的9.4%提升至前11月的12.7%,而11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滲透率更是突破20%,達到20.8%。

以此計算,2022年國內新能源滲透率整體很可能超過20%,那就是在2021年市場規模基礎上接近翻一倍,達到500萬輛的規模量級。

【歐洲】

歐洲新能源車市場主要由德國、挪威、瑞典、法國、意大利、英國和西班牙等國構成,佔到80%以上的歐洲新能源汽車銷量。並且歐洲新能源的滲透率普遍要高於國內,其中挪威已經基本完成了電動化,新能源車的滲透率高達91%,而瑞典滲透率突破50%,德國、法國和英國也超過了20%。

一有基本盤,二具備高增長動力,整體上市場預計2022年歐洲新能源車將達到300萬輛規模。

【美國】

美國新能源車市場是近期市場邏輯發生較大變化的變量,市場原以為美國補貼政策將驅動2022年美國電動車滲透率加速(從3%左右直接突破10%),並且帶來阿爾法機會。不過,隨着年底拜登法案的推遲,樂觀的市場預期出現裂痕。

12月下旬,拜登政府總額1.75萬億美元的“重建美好法案”於年內未獲參議院通過,將被推遲至明年1月繼續討論。其中,該法案包括為期10年大幅擴大電動汽車税收抵免的政策內容,規定每輛車最高可獲得12500美元的税收抵免,未來十年預計美國新的電動汽車税收抵免最高將達到340億美元。

不過,有議員擔心刺激政策會繼續推高已經居高不下的通脹數據,所以法案最終通過可能將與通脹數據掛鈎,這可能會影響未來一年美國新能車的補貼落地以及市場規模,甚至是更長時間。

按照最壞情況推算,如果拜登法案最終無限期推遲,意味着美國新能源車市場將在初期失去政策補貼,其滲透率增速將大幅慢於中國和歐洲,未來兩三年這可能將造成上300-400萬輛新能源車的規模減量(市場原預計2022年美國新能源車銷量達到200萬輛)

美國是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在中國和歐洲的新能源車市場穩定後,美國的滲透率進度將與全球電動化進程息息相關,在上述情況下,2022年美國新能源車的規模可能僅在50萬輛上下,這已經影響到此前市場“2022年新能源車突破1000萬輛”的預期。

但整體上,中國和歐洲的市場需求仍然樂觀,800萬輛相對穩固的市場需求,行業的壓力將集中在供給端。

02

成本分歧

在需求驅動下,新能源車上游原材料開始逐步提價,磷酸鐵鋰電池原材料碳酸鋰的價格從2020年四季度的4萬/噸漲到2021年12月下旬的約25萬/噸,並且有消息傳部分鋰鹽廠商已經將價格提至30萬/噸,而且是以“保量不保價”的市場行情動態波動。

而在過去一個月裏,上游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幅度更加明顯,碳酸鋰漲了27%,磷酸鐵鋰正極漲了16%,氫氧化鋰漲了6.5%,三元正極漲了6.8%。其中,磷酸鐵鋰電池成本提升明顯高於三元鋰電池成本。

背後一個顯而易見的原因是,今年1-11月份磷酸鐵鋰電池的搭載量相較去年提升了近370%,而三元鋰電池的數字則是近57%,細分賽道的高景氣度推升了磷酸鐵鋰上游原材料的價格,這會帶來兩個市場分歧:

【1】磷酸鐵鋰漲價會不會影響終端市場需求

相較於2020Q4的4萬/噸碳酸鋰價格,按照目前25萬/噸的碳酸鋰價格和單車50度電計算,單車磷酸鐵鋰電池的成本大概漲了6000元。

隨着2022年國內新能源補貼進一步退坡30%,意味着30萬以下的新能源車續航400公里以上的補貼減少5400元,續航300-400公里的補貼減少4000元,插混、增程則減少2000元。

總體上,如果整車廠將漲價直接傳到至終端消費市場,搭載磷酸鐵鋰電池的車輛價格將上漲至少1萬元(還有其他原材料的漲價),按照特斯拉model 3磷酸鐵鋰版漲價1.5萬元的市場反饋來看,市場的包容度比較高,可能意味着20萬以上的新能源車漲價1萬並不會帶來終端市場的影響。

但低端車車型(10萬以下)如果漲價7千至1萬元,很可能將帶來不小的市場衝擊。目前國內新能源車主要集中在10萬以下和20萬以上的價格區間,所以漲價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會影響消費市場。

【2】原材料漲價將侵蝕中下游企業利潤

不過現在的漲價主要積壓在電池廠商裏,一小部分壓力在整車廠商上,產業並沒有把漲價壓力傳遞至消費市場。但這也必然導致市場對電池廠商和整車廠的毛利預期發生變化,業績拐點很可能將出現在2022年上半年。

按照去年四季度的市場情況(大概4萬/噸的碳酸鋰),搭載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鋰電池的車型進行價格、續駛里程、帶電量等數據對比,300-400公里的純電動乘用車採用磷酸鐵鋰電池可以節省3000-6000元的成本;400公里以上車型,電池成本差異可達7000元以上。而目前磷酸鐵鋰電池成本已經上漲6000元,已經接近三元鋰電池的成本。

如果靜態與三元鋰電池進行對比的話,有市場認為30萬/噸的碳酸鋰價格將令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鋰電池趨同,而相比之前的4萬/噸的磷酸鐵鋰電池成本上漲8000元,這部分費用大多(估計7000元左右)都會積壓在電池廠商,整車廠可能也將消化1000元(有消息傳9月起整車廠已經接受漲價傳導的5%)的成本漲價費用。

2020年全球碳酸鋰產能在40萬噸左右,2021年產能在47萬噸左右,2022年在60萬噸左右,直到2025年可能超過百萬噸,也就意味着2022年全球碳酸鋰的實際產能才會有明顯放量。在碳酸鋰沒有新產能的情況下,碳酸鋰價格可能也將在30萬/噸波動。

市場預計,2022年H1電池廠商都會在不同程度上發生毛利率拐點,頭部企業的抗壓能力將會大於其他規模的企業,但在新產能有效釋放前業績將被上游分食。

03

估值分歧

近期新能源股大幅遇挫的另一個主要原因無他:就是估值面臨分歧挑戰。換句話説,漲得急,跌得也急。

這次新能源電廠板塊可謂是對光伏板塊照葫蘆畫瓢,上游成本上升、中游業績承壓、下游需求進程稍有減速,這會令行業中短期面臨估值調整,對照光伏行業,新能源估值短期下殺20%-30%是有跡可循。

此外,在大的環境因素上,明年美聯儲可能將加息3次,疫情因素也有可能在明年下半年出現緩和,那麼今年依靠眾人拾材火焰高的新能源題材也會面臨暫時性退熱。

此外,新能源業績兑現也可以參照特斯拉明年的情況給予重構估值。市場預計“電動化+智能化”概念的特斯拉明年可能達到700億美元營收以及120億美元的利潤,對應現在1.1萬億市值也就是100倍PE的市場估值。

如果拿這100PE套用在寧德時代上,目前1.35萬億的市值意味着明年其利潤要達到135億元,2021年估計寧德的利潤能夠達到110億元上下,毛利率在27%左右,那麼明年135億元利潤的將不是問題。

不過,特斯拉的估值邏輯是“整車廠的營收+互聯網公司的毛利率”,相對而言寧德70-80的PE估值可能更加合理,那麼在明年毛利率保持27%不變的情況下需要達到170-190億元的利潤,問題也不太大;不過,一旦毛利率被上游鋰礦成本上漲所侵蝕,其明年毛利率可能會出現明顯下滑,將對估值構成一定壓力。

寧德如此,其他鋰電廠商更是會對鋰價上漲敏感。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